更具傳染性!美國研究發現新毒株可導致二次感染?

健康時報 發佈 2020-05-07T16:00:53+00:00

應該引起重視,」喻成波解釋,在正常情況下,患者的在第一次感染後,自身產生了抗體,同種病毒再次感染幾率會比較小,但是這個新冠病毒新毒株的發現,可能在新冠康復患者出現二次感染的機會,會造成病毒再次傳播的可能性,目前在國內疫情總體平穩有序控制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之際,嚴控境外輸入這種新毒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 任璇)「一種新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發現,而且似乎比新冠病毒大流行初期傳播的毒株更具傳染性。」一項新的研究(《Spike mutation pipeline reveals the emergence of a more transmissible form of SARS-CoV-2》)這份報告發布在生物醫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


新毒株:自3月中旬以來一直是全世界的主要毒株

該研究是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LANL)科學家主導,經過對全球6000多個冠狀病毒序列的計算分析,發現了新版本毒株正在過渡為主導病毒。

研究者表示,這種新毒株於2月出現在歐洲,並很快傳播到美國東海岸,自3月中旬以來一直是全世界的主要毒株。報告警告,除了傳播得更快之外,它還可能使人們在第一次感染新冠後,更易出現第二次感染。

該研究共鑑定出14種突變,這些突變發生在構成冠狀病毒基因組的近30000對RNA中。該報告的作者關注於一種叫做D614G的突變,這種突變導致了病毒刺突的變化。儘管研究人員尚不清楚突變的刺突在人體內會造成什麼改變,但顯然它正在做一些使其在進化上優於其前身的事情,並助長了它的迅速傳播。研究稱,「D614G的頻率以驚人的速度增加,這表明相對於早先的武漢病毒而言,其適應性優勢使其傳播更加迅速。」

但尚不清楚的是,這種變異病毒是否能夠解釋COVID-19世界各地區感染程度的區域差異。

不過,該研究並未表明新版本病毒比原始版本更具致命性。感染了變異病毒株的人似乎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如果這種突變使病毒與原始病毒株大不相同,以至於對原始毒株具有免疫力的人無法免疫新毒株,那將比較麻煩。


專家:藥物和疫苗研發更具有挑戰性,應及時更新

「新冠病毒感染後症狀本身就比較複雜,與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合併基礎性疾病等各種因素有關。這種新的新冠病毒毒株的發現似乎比新冠病毒大流行初期傳播的毒株更具有傳染性,這其實是自然界中病毒具有不斷變異突變性這個特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喻成波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種新毒株早在今年2月份在歐洲出現,很快傳播到美國東海岸,自3月中旬以來一直是全世界的主要毒株。

「報告中提到的『除了傳播速度更快外,它還可能使人體在第一次感染後容易受到第二次感染。』應該引起重視,」喻成波解釋,在正常情況下,患者的在第一次感染後,自身產生了抗體,同種病毒再次感染幾率會比較小,但是這個新冠病毒新毒株的發現,可能在新冠康復患者出現二次感染的機會,會造成病毒再次傳播的可能性,目前在國內疫情總體平穩有序控制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之際,嚴控境外輸入這種新毒株顯得尤其重要。

該研究的作者警告說,如果基於原始病毒株進行設計藥物和疫苗,它們可能無法有效覆蓋新的病毒株。喻成波提醒,此項新毒株的發現告訴大家,新毒株傳染性可能更強,防控更加艱難,防控策略需要調整,在藥物和疫苗進行研發工作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新毒株的基因變異情況,以免最後研究出來的藥物和疫苗不能覆蓋新的變異病毒株,這也是今後科學家和臨床學家研究的難點之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