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年代宋任窮帶領莘縣楊莊群眾自力更生

聊城晚報 發佈 2020-05-08T21:54:07+00:00

這是莘縣大王寨鎮楊莊村群眾上世紀40年代初期婦幼皆會唱的一首歌謠,它讚揚了開國上將宋任窮當年與楊莊村群眾同仇敵愾、齊心協力,創建楊莊抗戰被服廠的偉大壯舉。

全媒體記者 張目倫 通訊員 牛貴葆 閆洪濤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個娃,送他上戰場;最後一塊布,送去做軍裝;巧手姐妹齊上陣,一針一線總關情。」這是莘縣大王寨鎮楊莊村群眾上世紀40年代初期婦幼皆會唱的一首歌謠,它讚揚了開國上將宋任窮當年與楊莊村群眾同仇敵愾、齊心協力,創建楊莊抗戰被服廠的偉大壯舉。

採訪中,莘縣縣委黨史研究中心主任馬世祥說,當年為了保證被服廠物資供應不中斷,宋任窮帶領戰士同群眾一起種棉花,一年下來開荒600多畝。



解決穿衣問題,決定創建被服廠

1942年5月,為適應當時抗日戰爭環境和抗日鬥爭形勢需要,時任冀南區黨委書記、冀南行署主任、冀南軍區政治委員的宋任窮奉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指示,率領冀南區黨政軍群及部分後方機關,從河北陸續輾轉至現在的山東莘縣大王寨鎮楊莊村。隨宋任窮一起轉移至楊莊的還有冀南軍區參謀長王蘊瑞、政治部主任朱光、供給部部長張松平和被服科科長陳三紀、副科長劉海元等人。

宋任窮離開河北,長途跋涉來到楊莊村時,大部分幹部、戰士的軍裝、鞋襪都破得不行了,到處是窟窿,補丁摞補丁。為此,楊莊村黨支部夏炳銀、夏少增、郭秀英等找到宋任窮,希望辦個抗戰被服廠。宋任窮聽後點頭同意,隨即組織召開民主決策會,發動群眾獻策獻計。

建被服廠,在當時的條件下,可不一件容易的事兒。首先得有個合適的場地。當年,楊莊村有一個大染坊,戶主叫夏金池。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

夏金池的孫子夏丁文,今年67歲,他回憶道:「爺爺開的大染坊在當地是獨一家,我幼小時他常講宋任窮開辦抗戰被服廠的故事。」當時,夏金池家有一畝大的宅院,三間北屋,兩間西屋,一個大門,院中央擺有七八口用於給布染色的大缸。宋任窮意識到染色是一大技術難題,辦抗戰被服廠非得讓這位夏師傅當顧問不可。於是,抗戰被服廠就設在了夏金池家中。

宋任窮選派陳三紀擔任被服廠廠長,劉海元擔任副廠長。夏炳銀之妻、郭秀英和桂二蘭、桂佃梅、白氏等分別擔任紡線組、織布組、被褥鞋襪組長或副組長。村黨支部和村婦救會還動員全村40多名中青年婦女,自願義務為抗戰被服廠服務。

地方有了,人齊了,接下來就生產了。可原料從哪裡來?

當時,楊莊村共有5000畝土地,種的大部分是棉花、玉米、花生,還有梨、杏、棗等。宋任窮偕夫人鍾月林進住楊莊後,為了減輕村裡群眾經濟負擔,他依託冀南銀行收購了10000尺(1尺約合33.3厘米)土布。這樣,就保證了楊莊抗戰被服廠的物資供應。

馬世祥介紹,楊莊村有很多沙荒地。為了開源節流、保證被服廠物資供應不中斷,宋任窮帶領機關和警衛連幹部戰士,經常同群眾一起開荒種地,以種植棉花為主,兼種大豆。一年下來,開荒種地突破600畝。


齊心協力抗戰,婦女頂起半邊天

為了支援前線,楊莊村家家有棉紡車,還有織布機68台,脫籽(棉)機2台。後來棉花多了,脫籽(棉)機不夠用,在宋任窮的協調下,朝北黨工委書記朱仄、副書記張新村送來4台。於是,宋任窮經常抽出時間,同村裡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手扶腳蹬加工籽棉,為被服廠生產提供了充足棉絨。

鍾月林是一位參加長征的女紅軍,過去會打草鞋,現在能做軍鞋。她把孩子託付給李大娘,一有空就到被服廠,和楊莊村婦女們一起做軍衣、軍鞋,手工精細,令人叫絕。

楊莊村女同胞在抗戰被服廠生產中發揮了獨特作用。郭秀英同其他幾名女黨員既要自己帶頭干,又要組織姐妹們一起干,整天忙得團團轉。村裡6名女黨員縫軍裝、做鞋襪,速度快、質量好、數量大,一直走在全村前列。最難能可貴的是,郭秀英帶領全村7名女黨員和30多名中青婦女,計劃外為八路軍做冬裝100多套。村黨支部和村婦救會發動全村利用池塘、水坑邊沿和沙荒地,大量種植蓖麻,為做軍鞋提供足夠物料。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5月,楊莊村抗戰被服廠總計為前線提供軍裝2800多套,鞋襪5600多雙,被褥4900多條,縫補、漿洗、翻新軍裝被褥25000多件。馬世祥表示,當年,為楊莊抗戰被服廠做出重大貢獻的女同胞還有孔梅芝、張存英、夏勤女、呂香女、夏金梅、劉鳳菊、夏改蓮、武四香、沈九梅、薛春香等。今天,這些抗戰支前巾幗女傑都先後離世了,但她們那種樂於吃苦、勇躍支前、無私奉獻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不斷前進。


實行獎勵制度,調動支前積極性

1943年7月1日,為加強冀南區的戰略縱深,中共中央北方區和八路軍總部決定:莘縣、朝北合併為莘朝縣,部隊人員一下子擴大了幾十倍。楊莊抗戰被服廠生產任務更重了。

在朝北黨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宋任窮組織發動楊莊附近周圍20多個村子600多名中青年婦女加入到楊莊抗戰被服廠生產行列。馬世祥說,做軍裝,標準嚴、要求高,為了提高這些女同胞的業務能力,被服廠就聘請15名技術熟練者當師傅,分期分批舉辦培訓班,使她們熟練掌握軍裝裁剪和縫製技能,逐步達到做軍裝的技術要求。

馬世祥說,楊莊村40多名中青年婦女通常是在晚上做軍裝,一熬就是一個通宵。看到女同胞們這麼辛苦,宋任窮便同冀南軍區供給部部長資建侯、政委賴勤一道研究,依據軍區創建冀南銀行後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制定了獎勵辦法,不僅為楊莊群眾供應布匹,而且還實行聯產計酬,根據各村各戶人員年齡大小、身體狀況、家庭實際困難等情況,適時進行物質獎勵。馬世祥說,楊莊村現任村委會主任夏秋計的祖母白氏、現任會計夏丁文的祖母岳蘭芝,都是抗戰年代的地下黨員,被評為「支前模範」。為此,宋任窮和被服廠領導獎勵她們50公斤小米、50公斤玉米。不過,白氏和岳蘭芝把這些獎勵全部捐獻給楊莊抗戰醫院,用於傷病員改善生活。

宋任窮是冀南抗日根據地的主要領導者和創建者,冀南抗戰八年,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歲月,其中3年,宋任窮是在楊莊村艱難度過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