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天下第一痛」到底是什麼「痛」?

中國數字科技館 發佈 2020-05-08T22:38:31+00:00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種疼痛比分娩痛更為劇烈,發作時腦袋像被「電擊」「刀割」一樣,痛到讓人懷疑人生…

​​作為一種常人難以忍受的強烈疼痛,分娩痛一直都是大家心中疼痛最高等級的代表。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種疼痛比分娩痛更為劇烈,發作時腦袋像被「電擊」「刀割」一樣,痛到讓人懷疑人生……

這種「上頭」的劇痛,就是有著「天下第一痛」之稱的三叉神經痛,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三叉神經和三叉神經痛。

「神通廣大」的三叉神經

要認識三叉神經痛,首先需要對三叉神經的走形與功能做一個簡單的了解。

三叉神經是人體從腦發出的第五對神經,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由感覺性神經和運動性神經兩種神經纖維組成,屬於混合神經。

三叉神經分為眼支、上頜支和下頜支三大分支,用於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收縮。

要是三叉神經出了問題,那種疼痛足以讓你懷疑人生。如果沒有三叉神經,你頭部和臉部的大部分感覺都會喪失,甚至連嚼食物的能力都沒有。

你說的痛是什麼痛?

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又名痛性抽搐,是一種常見的腦神經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疼痛,久而久之,還會影響三叉神經正常功能的發揮。

發作時,患者通常會感受到針刺、刀割、撕裂、燒灼或電擊樣的劇烈疼痛,持續數秒或1~2分鐘後驟然停止,發作間歇期與常人無異。

「驟發驟停」是三叉神經痛的一個典型特徵,發作前通常沒有任何預兆,但是有一定規律可循。

除了「毫無徵兆」「來勢洶洶」之外,最讓人崩潰的是,患者的臉上就像埋了一顆炸彈,生活中常做的一些小動作往往就會刺激面部的敏感部位,引發一陣「翻天覆地」的疼痛。

患者的敏感部位包括上唇、齒齦、口角、舌、眉等,這些部位在臨床上也被稱為扳機點觸發點,輕輕觸碰就會誘發三叉神經痛的發作。

對患者而言,日常的洗漱,吃飯,說話,走路,甚至微風拂面都會成為導致劇烈疼痛發作的危險動作。

那麼,三叉神經痛的發病機制到底是什麼呢?

遺傳、免疫功能異常、精神壓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三叉神經痛發作,根據病因,可以將它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機制尚不明確,目前普遍接受的學說是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所致。

正常人的血管和神經,應該是互不接觸的狀態。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代謝功能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三高」症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出現,可能會導致血管硬化塌陷,最後壓迫三叉神經,導致其異常放電,最後引起疼痛發作。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較為明確,通常由顱內外的各種器質性病變,如外傷、炎症、腫瘤等,直接壓迫三叉神經所致。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將三叉神經痛與牙痛、偏頭痛、鼻竇炎等疾病混淆,在此建議大家,一旦出現疑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應該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影響生活質量。

三叉神經痛能治好嗎?

對三叉神經的症狀和發病機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相信大家對於三叉神經痛最關心的問題一定還是:這種病能治好嗎? 繼發性的三叉神經痛發病機制較為明確,針對病因治療後,疼痛症狀可以得到有效緩解。對於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臨床上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分為藥物和手術兩種。 臨床上常用卡馬西平、苯巴比妥等抑制神經電活動的藥物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藥物治療對70%的患者有止痛效果,但同時還有約1/3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藥物而引起副作用。

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能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也是最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利用墊片將血管和神經分隔開,術後血管不再對神經產生刺激,神經異常放電導致的疼痛也因此得到緩解。

除此之外,封閉治療,射頻電凝和伽馬刀等,也是臨床上的常用方法,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疼痛,作為機體受到傷害時的警戒信號,是人體防禦保護機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一些超出了報警範圍的劇烈疼痛,對患者而言往往會成為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也極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預兆。

除了突如其來的疼痛,生活中任何身體不適的反應都可能是疾病的信號,保持良好的心態,不畏疾忌醫、不信謠言,積極配合檢查與治療才是對自己最負責的做法。

審核專家:盛汝勤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

本文來自: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