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在身邊--我是不是焦慮、抑鬱了?

掌中淄博 發佈 2020-05-09T09:32:37+00:00

---我是不是抑鬱了!1 、覺得活著沒意思,甚至有了實際動作時,一定要及早就醫;4 、身上有各種不舒服,比如疼痛,尤其部位不固定,性質不明確,而反覆檢查卻找不到病因;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

看不見的敵人除了無形的病毒,

還有人們心裡的創傷和危機。

連日以來的宅,

有部分人開始覺得憋悶

每天被各種報導所籠罩,

難免會坐立難安,

甚至產生恐慌、焦慮、抑鬱等情緒反應。

來自靈魂的拷問

---我是不是抑鬱了!

本期《名醫直播間》邀請世博高新醫院神經內科高智玉主任,為大家揭秘焦慮和抑鬱。

在講座之前高主任為網友解答了最關心的焦慮抑鬱TOP5問。

焦慮+抑鬱!警惕這些症狀

如果有以下表現,則可能出現了嚴重的焦慮或抑鬱傾向,建議及早到醫院就診:

1 、覺得活著沒意思,甚至有了實際動作(比如積攢安眠藥等)時,一定要及早就醫;

2 、吃不下飯,體重明顯減輕,做了相關檢查比如胃腸鏡、腫瘤指標等卻無明顯異常;

3 、睡不著覺,躺在床上半小時還不能入睡;或者早上比平時早醒1-2小時;

4 、身上有各種不舒服,比如疼痛,尤其部位不固定,性質不明確,而反覆檢查卻找不到病因;

5 、工作經常出差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自覺反應遲鈍;


6、多思多慮,各種擔心,難以控制;

7 、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多汗,手抖,心慌,卻檢查不出病因;

8 、血壓持續升高,服用各種降壓藥無效,尤其緊張擔心時更高;


9、在某些特定場合會感到恐懼害怕,如在社交場所當眾發言,或去空曠場所、高處、密閉空間等,並且主動迴避去這種地方;

10、無原因無預兆突然發生心悸,氣透不出,覺得自己快窒息了……擔心心臟病發作,擔心失控,有強烈的恐懼感,檢查無明顯異常,約半小時自行緩解。

不要忽視焦慮抑鬱的跡象,它們是心理狀態需要調整或者需要治療的徵兆。

出現缺乏睡眠、難以做出決定和不去看望朋友等情況都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英國《每日郵報》此前總結了焦慮抑鬱人群所不能忽視的八種表現。


一、有逃避幻想

我們都有一種內置的情緒韌性元素,它能幫我們度過創傷和焦慮抑鬱時期。逃避幻想是這種天生的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大腦的邊緣系統知道你目前所處的狀況會對健康構成威脅,因此會發送出讓你逃離的信號。

這個大腦部位(前額葉平層)進化得越好,就越能用邏輯和理智的想法克制住這些本能的衝動。然而,如果你唯一的選擇就是「逃走」或「忍受痛苦」,那麼你就陷入了一種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它是焦慮抑鬱的一個典型跡象。

二、沒有停工休息時間

焦慮具有一種累積效應,就像水滴滴在玻璃杯里;如果你不經常倒空,水就會溢出。因此,每天都抽出時間來放鬆是很重要的。在一整天裡做20分鐘的正念冥想呼吸練習,堅持5天,就能減輕焦慮,降低應激激素皮質醇的含量。

三、難以做出決定

做決定有困難,哪怕小到早餐吃什麼,可能是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最早警告跡象之一。與此類似,心累的人會感覺被日常任務壓得喘不來氣。它通常是皮質醇過量的一個症狀,並伴隨著缺乏注意力和集中度。

患者還會有對擔心做錯事的恐懼,持續的自我懷疑;即使是做最簡單的事情,也要質疑自己的能力。他們還會有難以應付的羞辱感。

四、退出社交生活

當你感覺不知所措時,把自己同別人隔絕開的本能是合乎邏輯的。當大腦處於超負荷狀態時,你會遠離進一步的刺激,或迴避任何需要付出的努力。然而,這也是一種兩難境地。缺乏社會支持會加重焦慮抑鬱,讓人感到孤獨隔絕。當你處於這種思維狀態時,你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負面的。

五、睡眠困難

睡眠障礙是焦慮抑鬱的典型症狀,而且毒性很強。在睡眠期間,身體代謝應激激素;然而,當你睡不著時,就無法每天都「重置」壓力水平。這就意味著你很容易對壓力過於敏感或陷入恐慌。

六、驚恐發作

當焦慮未得到處置時,就會引發驚恐發作,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危險和恐懼。一旦有了一次驚恐發作,患者就會擔心還有下一次,這對心理健康造成的破壞影響比驚恐發作本身還要嚴重。

七 、自我破壞

在心煩時大量吃糖或飲酒會讓患者得到暫時性的解脫,但它會對腸道細菌造成毀滅性的影響,而腸道菌群失調與焦慮有關。飲酒過度和經常飲酒會增加焦慮抑鬱的風險,這麼做完全是在自討苦吃。

八、失去自我意識

抑鬱會對想法造成負面影響,所以你很難記住自己做得好或做得成功的任何事情。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沒有把工作做好,讓別人失望,就會破壞自我意識。患者會有羞愧感,感覺別人在暗地裡批評自己。


如果有以上的表現,一定要重視,務必積極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才能及早康復。

高智玉主任簡介

高智玉 副主任醫師

高智玉主任簡介

9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2010年獲北京大學神經病學碩士學位。

曾先後兩次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各進修學習1年。已從事神經內科臨床醫療及科研工作27年,其中於2014年12月-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神經內科從事臨床醫療及科研工作。臨床經驗豐富,特別是在腦血管病、慢性頭痛頭暈、失眠、慢性疲勞、焦慮抑鬱、軀體化障礙、帕金森病及認知障礙等疾病的診療方面能力突出。科研思路活躍,已完成和在研多項科研項目。

目前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9篇,其中第一作者中文核心論著12篇,SCI論文3篇。有2篇中文文章的英文摘要被美國老年學雜誌收錄(IF:5.109),有1篇中文文章的題目被用作雜誌封面。參與編寫專業著作1部。現任<中國醫學創新>雜誌特約編委,審稿專家和<中外醫學研究雜誌>特約編委。已獲實用新型醫療專利2項,已申報國家新藥發明專利一項。

坐診時間

每周二、周四、周日

坐診地點

世博高新醫院A座3樓

神經內科門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