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制定計劃挖掘地心,為何挖到12226米就停止?49年後真相大白

趣觀歷史 發佈 2020-05-10T13:03:23+00:00

眾所周知,中國古人是探索世界的先驅者,朱熹在《周易本義》中就曾談及過身處的世界:「天圓地方,圓者一而圍三」。

引言

縱觀生命起源,人類出現在世界大陸上時,就從未停下探索世界的腳步,人類通過認知世界從而改造世界。

眾所周知,中國古人是探索世界的先驅者,朱熹在《周易本義》中就曾談及過身處的世界:「天圓地方,圓者一而圍三」。可以說,探索世界是人類的本能,也是人類強大求知慾的集中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可以越發精確且純熟的探知世界未知領域。由於地球遼闊,蘊含資源豐富,在探索的過程中,許多國家喜歡暗自較勁,期望本國能在未知領域的摸索中拔得頭籌。

上世紀中後期,美蘇爭霸愈演愈烈,兩國軍事實力相當,都想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然而通過戰爭方式爭奪霸主地位,勢必會讓世界重新回到水深火熱之中,於是兩國開始在多個領域進行競爭模式,誰也不曾停歇。為完全的超越美國,蘇聯政府開始牽頭開展起一系列大型工程,其中有一項就是探索地心。不過,蘇聯曾經挖掘地心達到萬餘米,可卻突然停了下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人民對戰爭深惡痛絕,人民都渴望和平與寧靜。兩國競爭的重心就是核武器的完善研製,擁有震懾力巨大的非常規性武器,無疑可以稱霸世界。美蘇兩國在不斷地競爭中也得到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大增強,將其餘國家遠遠地甩在身後。兩國送太空人上天后,又展開異常激烈的挖掘地心比拼,彼此都擰著一股不肯服輸的勁。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在土質鬆軟的領土內向下深挖了四千五百餘米,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效果之後,美方停止了深挖作業。本就在航空比拼中落得下風的蘇聯抓緊機會,希望在深挖地心方面取得良好成績,超越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政府正式確立「科拉超深鑽孔」計劃,決定在俄羅斯北部的科拉半島上進行地心挖掘。蘇聯對該計劃十分重視,動工之前就讓十六個科學研究所為該計劃提供技術支撐,還派蘇聯地質部部長親自監工挖掘。

蘇聯剛開始進行鑽探地心時很是容易,很快就鑽探到了七千米。然而隨著鑽探的深度越來越深,難度也相繼變大,普通的儀器根本無法鑽探下去。在此情況下,蘇聯又專門研究緊密尖利的鑽探儀器。挖掘地心的時間不斷前進,蘇聯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也越來越多,就像燒錢一樣。為更順利的鑽探地心,蘇聯不惜向礦業開採大國——瑞士購買了巨額的相關機械設備,終於在九千多米的時候,挖掘出數目繁多的稀有金屬,其中富含黃金、鑽石等經濟價值極大的礦物。

蘇聯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畢竟前前後後已花費上百億美元,如果一點收穫都沒有,就真的無顏面對國民了。可惜鑽探隊很快就發現,由於這些稀有礦物儲存得過於深入,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能將它們搬運上來。1989年,蘇聯突然宣布停止挖掘地心的計劃,直到當今俄羅斯時代都沒有復工。直到49年後人們才明白,為什麼蘇聯已經深挖至12226米,卻不再深入。

原來,隨著挖掘不斷深入,蘇聯的開採設備對地殼再也可沒任何效果,即使進口瑞士的設備也無法滿足。當時蘇聯和阿富汗的戰爭爆發,而戰爭需要大量金錢,840億盧布隨即被投進這場戰爭中,蘇聯政府缺乏富餘的資金進行挖掘。不僅如此,蘇聯還要維持各國的蘇聯駐軍,這也是相當大的一筆開支。當時的石油價格不斷下降,以石油為支柱產業的蘇聯又受到巨大影響。如此之下,挖掘地心這種耗時長久、耗資巨大的工程自然只能擱淺。

結語

蘇聯用它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用大腦縝密的思考問題,不要基於空蕩蕩的想像,不應憑藉所觀、所聽來觀察世界。人類長盛不衰的好奇心與熱烈持續的探究精神是對這個世界表示熱愛的方式之一,然而放肆的猜想並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腳踏實地的工作才會有所成就。

參考資料:

《列國志:俄羅斯》《科拉超深鑽孔真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