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竟然也能成為購物狂!被信用卡毀掉的婚姻,還有救嗎?

婚姻與家庭 發佈 2020-05-10T14:44:00+00:00

做了這麼多努力,難道自己的婚姻真的沒救了嗎?這一天,剛從導師家裡出來的他路過超市門口,發現有很多人圍在一排桌子前,一問才知道是在免費辦理信用卡,這種卡不僅能夠透支消費,還有禮物贈送。



文/侯文君

「你是不是想把這個家都敗光啊?」妻子林梅怎麼也想不明白:曾經溫柔老實的丈夫,怎麼變成了今天的模樣?做了這麼多努力,難道自己的婚姻真的沒救了嗎?

「敗家,敗家,我還不都是為了這個家?這美容器是不是給你買的?這按摩椅是不是全家人都能用?還有給孩子買的東西。」

「你強詞奪理!這些東西是我們必需的嗎?誰家靠跟銀行借錢買東西啊!上個月剛還了4萬塊錢,那是你爸媽的養老錢啊!你難道都忘了嗎?」

「我爸媽的錢跟你有什麼關係?他們的錢不給我花給誰花啊?」

張凱的話不禁讓林梅想起了婚前父母和朋友的勸解:張凱太自我、缺乏生活技能,給他當老婆根本就是在當「老媽子」……然而,誰能理解,經歷過3次戀情,被花心的男人傷透了心之後,林梅是多麼渴望張凱這樣一個踏實可靠的肩膀。

而張凱也陷入了憤怒和煩惱之中:全家人都擠兌他,都不讓他過好日子,全世界都跟他作對!



債台高築:消費是為了安撫痛苦

張凱從出生到30歲博士畢業,從沒離開過家門,衣食住行都有父母照料,而他只管一門心思學習。由於天生聰穎,他考試升學幾乎順風順水。而這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讓張凱對社會生活缺乏必要的了解。

這一天,剛從導師家裡出來的他路過超市門口,發現有很多人圍在一排桌子前,一問才知道是在免費辦理信用卡,這種卡不僅能夠透支消費,還有禮物贈送。這對張凱來說,是件挺新鮮的事。於是,張凱坐下來也辦了一張。他想:這樣一來,再和女朋友出門就不用次次向父母要錢了。

從此,張凱過上了有卡一族的生活。

信用卡改變了他多少年來買什麼都要向家裡伸手的生活,漸漸地,他找到了當家作主的感覺。他慢慢意識到,原來擺脫父母控制的生活竟是如此暢快。

博士畢業後,工作、結婚,張凱過上了「獨立」的生活,除了林梅偶爾嫌他賺錢少,父母偶爾抱怨他「月月光」要向老人伸手要錢,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為了規避麻煩,張凱自作聰明地辦了多張信用卡,採用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緩解自己的經濟危機。

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張凱的債務已經足足有十幾萬之多了,而且也變得「不能一日不刷卡,不能一日不網購」。從屢屢碰壁的工作煩惱中、從怎麼也搞不好的人際關係中、從被人背後罵「傻博士」的羞辱中、從為了還款吵鬧不休的夫妻生活中、從父母嘮嘮叨叨的教導中掙脫出來,張凱是多麼期盼著快遞按響門鈴的聲音。每一次購物成功,他都非常享受那種滿足感、擁有感和富足感,那一刻,他才能意識到:自己還是有價值的。

內心的空虛,一次次被琳琅滿目的物品填滿;工作的壓力,一次次被刷卡的快感舒緩;對生活的無奈和失控,一次次被購物的主動權所掩蓋。

因此,當所有的證件和信用卡都被父母和妻子「監控」起來之後,身無分文而又痛苦難耐的張凱選擇了高利貸。張凱借貸10萬,抵押的是他和妻子共同生活的房子。他沒有考慮如何還錢,也沒有考慮失去房子後,他的生活該何去何從,他的心裡只剩下一個聲音:我要刷卡,我要購物!



拯救「大男孩」:失敗也許是種希望

對於林梅來說,豐厚的物品並沒有帶給她快樂和富足,每次望著丈夫動輒上萬元的還款通知,她就感到自己原本踏實可靠的未來變得風雨飄搖。

為了給張凱還款,林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公婆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親朋好友逐漸遠離了他們一家,街坊鄰里常常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但張凱仍沒有任何改變,一沓厚厚的保證書、悔過書最終變成了廢紙。

林梅怎麼也忘不了,當有精神病史的公公被氣得病發而走失時,張凱還在為挑一個電飯煲抱著電腦不放,只有林梅在大街上尋找著老人。

走投無路的時候,林梅想到了心理諮詢。在她的反覆要求下,張凱也參與了諮詢治療。

諮詢師在深入分析中發現,張凱的行為成癮其實是源於嚴重的心理代償,也就是說由於張凱的三大嚴重心理缺失,導致了他在成年後通過信用卡消費這種變相的「收穫」來滿足內心的真實需要。張凱真正渴

望被滿足的不是堆滿屋子的各種商品,而是由於父母從小實行嚴格的命令式教育而缺乏的溫情呵護,由於家境貧寒以及父親的精神病史而自卑的內心對被尊重和被滿足的渴望,以及由於過度束縛而產生的對極度自由的渴望。

「如果想幫他,我該做些什麼呢?」顯然林梅仍想挽救這場婚姻。在諮詢中,她意識到自己過往的婚姻生活是多麼的以自我為中心,她不滿的時候抱怨老公不解風情、痛苦的時候拿老公撒氣、爭吵的時候永遠得理不饒人。懷孕後林梅更是處處頤指氣使,至於「老公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她根本沒有在意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凱孤寂的心靈才會不斷受傷、雪上加霜,然後發展成心理疾病。

接下來,諮詢師和張凱、林梅夫婦一起詳細制定了行為矯正計劃和心理調適計劃:首先,在半年內逐步遞減消費次數,制定單獨消費最高上限,每天不得超過兩件。一個月後,遞減為每兩天一件,依此類推,直至擺脫癮性;其次,重新制定職業規劃,認識到自己的知識優勢和情商劣勢,準確定位在技術型發展,而非管理型發展,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失落和攀比心理;最後,學習新的人際交往方法,並增強社會能力鍛鍊,如夫妻倆一起作為志願者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既能夠擴大人際交往,也能夠增進夫妻感情。與此同時,張凱的父母也應逐步改變與兒子粗暴的溝通模式,林梅不要一味地依賴丈夫,也要懂得在心靈層面關心丈夫。張凱的心靈就像一塊乾旱已久的土地,需要用源源不斷的愛來澆灌才有可能生長出新的生機。

【諮詢手記】

侯文君

1.對所有張凱們:心病還需心藥醫。

生活中像張凱這樣用各種問題行為來掩飾心理痛苦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會沉迷網路遊戲,有的人會選擇用酒精麻痹自己,更有甚者染上了毒癮,甚至做出偷竊搶劫等等違法行為。其實每一個惡性行為的背後,都會有一場心靈的悲劇。

要阻止悲劇發生,逃避是不行的,心病還需心藥醫。所有的成癮性,都是源於內心的缺失,簡單粗暴的打罵、管束、威脅等等方法都不能起到根治作用,要知道行為或藥物成癮都屬於心理疾病。是病,就需要專業治療。

建議:要戒除癮性,必須行為矯治和心理調適雙管齊下,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心靈的需求和問題點,儘快著手改善;同時,一定要堅持行為矯治,半途而廢和反反覆復都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2.對所有的林梅們:不要把婚姻當藥吃。

林梅,因為受了過去戀情的傷,為了把這個傷口「補圓」,盲目地把自己塞進了婚姻。走進婚姻後,又因為補償心理而對丈夫百般挑剔。就像生病後人們的世界裡就剩下自己的病痛,林梅也很容易在婚姻中變得過度「自我」。

諮詢師建議她及時調整心態,努力去創造美好婚姻。而像張凱這樣偏內向、不善言辭的男性,在婚姻中尤其需要女方的充分關注和耐心引導,不僅要照顧好他們的衣食住行,還要清楚他們都有一顆天生敏感卻又乏人問津的內心,千萬不要讓這裡成為婚姻的死角!因此,林梅要學會用最細膩的目光關注張凱的內心狀態,用陪伴孩子一樣的耐心等待他向你打開心門,用信仰般的忠誠證明向你傾訴是安全的、是被包容被理解的。如當張凱回家時,林梅可以問一句「累了嗎?今天還開心嗎?」吃飯的時候多關心他的近況,比如問問他「最近工作怎麼樣?和同事相處的如何?」同時,多把好消息和他分享。 【專家結論】

有救

事實證明:一個健康的人,僅僅擁有豐富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充滿了各種各樣不同層次的需求。尤其在婚姻中,如果雙方的需求匹配度不足50%,這個婚姻就是不穩固的。如同張凱和林梅兩人,僅僅重疊於林梅的安全感需求,卻完全忽視了張凱的內心。當一個家庭中,一個人的內心成為了盲點、真空,習慣性的被忽視,又怎麼會安全無虞呢?

幸運的是,張凱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勇敢地走進諮詢室;而林梅也能夠坦誠面對內心的真愛,為挽救婚姻而努力改變,對「病重」的丈夫不離不棄。希望他們能夠儘快迎來自己的幸福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