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國軍為何屢屢被解放軍包圍?這三點原因是關鍵

有態度的學爸 發佈 2020-05-10T18:09:21+00:00

解放戰爭爆發前,國民黨無論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都占據著絕對優勢,加上背後還有美國人的支持,因此老蔣信心滿滿,豪言只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爭。

解放戰爭爆發前,國民黨無論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都占據著絕對優勢,加上背後還有美國人的支持,因此老蔣信心滿滿,豪言只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爭。不料戰爭爆發後,國軍卻屢屢在戰場上被解放軍包圍,整師、整軍甚至整兵團的被圍殲。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三點原因是關鍵。

第一個原因就是輕視對手。由於兵力和武器裝備都占據絕對優勢,因此國軍上下一個個都狂得不行,根本就沒把我軍放在眼裡。解放戰爭爆發後,時任國軍參謀總長的陳誠就口出狂言,1946年10月7日,他在北平向中外記者宣稱:「三個月至五個月內解決共產黨解放區問題」。老蔣和陳誠都如此輕視對手,那些統兵的國軍將領自然也就有樣學樣,這樣一來,孤軍冒進的比比皆是,最為典型的就是張靈甫。

當時整編74師號稱國軍第一王牌,全師3萬多人,絕大多數都是經過抗戰洗禮的老兵,戰術素養極高,加上裝備又好,因此在解放戰爭初期接連攻占了淮安、淮陰和漣水等地。這樣一來,張靈甫變得愈發驕橫,更不把我軍放在眼裡了。於是他撇開左右兩翼,孤軍突進,最終被華野包圍在了孟良崮,兵敗身亡。國軍中像張靈甫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戴之奇和黃維等人都是如此。

第二個原因是統帥無能,這裡所說的統帥既指老蔣,也包括他手下的陳誠、顧祝同和劉峙等人。淮海戰役爆發後,黃百韜的第7兵團是參戰的80萬國軍中最先被我軍包圍的部隊。雖然都是被包圍,但黃百韜和張靈甫等人不同,他不是因為孤軍突進被圍的,而是因為劉峙的無能才能華野包圍在了碾莊圩地區。

黃百韜是雜牌將領出身,因為戰功才最終坐上了第7兵團司令官的位置,在眾多國軍將領中,他的軍事才能還是比較突出的。淮海戰役爆發前,他就嗅到了危機,多次向劉峙請求回撤徐州。但劉峙卻讓他在新安鎮等待第44軍,然後一起撤退。當時軍情已經十萬火急,劉峙竟然為了一個軍讓一個重兵集團在新安鎮苦等了三天,華野正是用這寶貴的三天時間追上了黃百韜,最終將第7兵團包圍並殲滅。統帥無能,累死三軍,這句話用在劉峙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第三個原因是派系林立,各自為戰。國軍中不僅有嫡系和雜牌之分,就連中央軍內部也有小派系,比如陳誠就有自己的土木系。由於派系林立,導致他們之間經常爭權奪利,到了戰場上也不能齊心協力,經常各自為戰。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圍後,外圍的40萬國軍為了自保,竟然誰都不願意拚命增援,幾乎就是坐看74師覆滅。

黃百韜在新安鎮等待第44軍的時候,曾經親自拜訪駐紮在曹八集的李彌,請求他和自己一起撤退。但嫡系出身的李彌看不上黃伯韜這個雜牌兵團司令,斷然拒絕了黃百韜的請求,率領第13兵團先撤了,把黃百韜的側翼完全暴露給了我軍。如果李彌當初能和黃百韜一起撤退,兩個兵團加起來將近20萬人馬,華野能不能吃得下還是個未知數。輕視對手,統帥無能再加上各自為戰,國軍屢屢被我軍包圍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