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學|「點茶」成為四雅之一,藝術家皇帝宋徽宗趙佶

茶香書氣 發佈 2020-05-10T01:12:09+00:00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畫最近,隨著電視劇《清平樂》的火熱播出,宋代美學成了大夥茶餘飯後討論的主要話題。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最近,隨著電視劇《清平樂》的火熱播出,宋代美學成了大夥茶餘飯後討論的主要話題。從大製作的古裝傳奇劇,從劇中展現出來的服裝、道具到場景的各種美,引發了大家再一次對宋代美學的關注,包括宋畫、書法、宋詞、茶事、宋瓷等各種美學。

為何宋朝如此之美?宋朝是我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文人治政,重視文化藝術。在宋朝,出了很名著名的文人藝術家大伽,如大家熟悉的文學大師蘇軾、歐陽修、李清照等,著名畫家范寬、李成、李公麟、趙佶等。

宋代追求簡約之美與渾然天成的藝術,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宋代的極簡美學風格,還在引領著中國美學的潮流,成為風雅美學的典範。

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在宋代,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這一歷史時期茶文化空前繁榮,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親著《大觀茶論》一書。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文化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而一場宋代茶事中,精緻考究的茶器之美,以及器物背後的審美意象,其實都反映出宋瓷的藝術追求與宋人的生活美學理念。

宋代以後,點茶法日漸盛行。宋人飲茶法脫胎於唐代煎茶之法,稱為「點茶」,也就是茶餅經炙烤、碾磨成末後,投入茶盞調膏,以沸水點注調出茶沫的沖茶方法。

而從點茶引發的鬥茶,則是宋代茶事中的盛事。

從北宋蔡襄《茶錄》與宋徽宗《大觀茶論》中,也能看到評判標準:以茶沫(湯花)出現快慢、色澤和均勻程度、茶盞內沿與茶沫相接處有無水痕、「咬盞」程度等加以評定。

「點茶」成為四雅之一,宋瓷之美

「器以載道,格物致知」。器物的實用功能背後,總是蘊藏著不同時代的美學意義。

相對於唐代,茶具開始趨向於簡潔,茶器以陶瓷製品為主。

隨著宋人「點茶」成為風尚,茶道也成為日常,茶器也發展出自己的規制,從造型、紋飾和器物組合上都有與前朝不同的變化。

宋代茶道崇尚白茶黑盞,因此催生了宋瓷中以黑釉為代表的深色茶盞的興盛,其中以福建建陽窯之茶盞最為著名。

宋徽宗趙佶尤其喜歡建盞,當然與當時點茶方式、飲用白茶也有關係。粗瓷的黑釉,與白色茶湯形成一種黑白對比的禪意悟道,返璞歸真,體現出道法自然的意境。

另外,宋人講究『四般雅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我們可以從宋人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中,看到高雅的生活情趣,因此也為後世奠定了風雅的審美基調。



藝術家皇旁----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1135年),宋代第八代皇帝,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他在丹青、書法、琴藝、棋藝無不精通;同時也是一位有名的茶人,精於茶事,撰寫了《大觀茶論》,也是唯一位撰寫茶書的皇帝。


《大觀茶論》中說:「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天時得於上,人力盡於下,茶必純白。」

宋徽宗趙佶是個天生的藝術玩家,不適合當皇帝。日常飲宴豪奢講究不說,單講飲茶之道,他也是一流的玩家兼專家,可與陸羽、蔡襄並列,最能說出品茶的深蘊。

按照《宣和北苑貢茶錄》的記載,宋徽宗在位的時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園不能再囿於傳統上貢的龍鳳團茶,必須跟著皇帝的心思變花樣,以悅龍心,至少精製了幾十種貢茶,讓這位藝術皇帝來玩賞:白茶、龍園勝雪、御苑玉芽、萬壽龍芽……等等,不一而足。宋徽宗樂此不疲,不過也就沒有時間精力來管國家大事了。

宋代將茶飲上升到品玩的遊戲層面,鬥茶之風盛行。宋徽宗就是鬥茶、 分茶藝術的高手,不僅自己親為,自己書畫,而且承唐開宋,引領宋代成為中國繪畫的黃金時代。他經常宮中舉行茶宴時,他常常親手點茶賞賜群臣。

我們現在還保存的古畫《文會圖》中,可以看到宋徽宗與臣子同在後花園中,以北苑茶為主的鬥茶之趣。此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是一幅主題為文人雅集的品茶之圖。

只是,這位最懂得茶道的徽宗皇帝,治國無方,被金國擄去,成了階下囚,最後受折磨而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