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學現象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六安新聞網 發佈 2020-05-11T12:07:59+00:00

新冠疫情的發生,是個極其偶然事件,然而卻給人們帶來的一連串的思考。低齡化、隨大流、盲目攀比的留學和遊學,不僅給眾多中國家庭經濟上帶來沉重負擔,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迷失方向,不知道我是誰,我來自哪裡,現在哪裡,將去哪裡。

新冠疫情的發生,是個極其偶然事件,然而卻給人們帶來的一連串的思考。人類沿著紛繁曲折的道路,走過了漫長的光陰,突然停下來,思考一下今後的道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其實,我們的生活的真實需求非常少,少得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眾多的必須,是這個社會強加給我們的。這種現象越演越烈,致使大部分人迷失在追求的過程中,而忽視的生命的本質。如果說這種過程你是快樂的,輕鬆的,也就罷了。問題出在,大部分人的這個過程是不僅痛苦,還相當漫長,長得讓人看不到盡頭。

數以萬計的少年留學生,就是行走在這漫漫長路上的典型。不排除在他們之中,有一些獨立性很強,能夠較好融入當地文化,可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孩子。但大多數孩子是很難融入當地社會,吃不慣,喝不慣,很想家的,疫情中的表現只是一個爆發點而已。不僅如此,他們中的大多數,其成長的道路並不想家長期望的那樣,飛黃騰達。更多孩子的將來就是一個普通人,硬要說他與待在國內有什麼區別的話,可能會說幾句英語,僅此而已。

如果家庭殷實,孩子有興趣出去學習,這個選擇或許能說的過去。假如像某部電視劇上演的那樣,老爸在家裡賣包子,把孩子放到國外學習,就有些勉強了。這種勉強,苦了家長,累了孩子,收穫的只是個大大的問號。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即使經濟帳撇在一邊,單就孩子出國學習的語言關這一項,就會讓很多孩子失去童年的快樂。從幼兒園開始選擇雙語,小學就要進行長期的英語課外教育,童趣就已經打了折扣。

教育對於少年兒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肯定不是生命的全部,相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嬉戲,打鬧,遊戲,對其成人是不可或缺的。家長的陪伴,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當一個孩子失去家長陪伴,放在語言不通的環境裡,對於大多數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個巨大隱患。成年人在國外時間待久了,都會出現心理方面的疾病,況乎兒童?這些影響會在他今後的生活中,會逐步凸顯。多數人還會出現在國外不能融合,在國內不能適應的情況。身邊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人類起源的研究發現,我們大家都有著共同的祖先。為啥分布到世界各地以後,我們的身高,膚色,眼睛,體毛等等會發生這樣大的差異呢?這就是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我們的祖先稱之為「水土」。喝小米粥長大的人,就不適應天天吃海鮮。即使是這些人生出來的孩子,同樣不能適應西方的生活方式,基因決定了他的腸胃喜歡小米粥。這方水土養育的人,移居到另外一個地方,怎有這樣或那樣的不適用。就是在國內還有「南甜北咸」之說,北方人怕南方的潮濕,南方人怕北方人的寒冷。印度的恆河水,他們喝了沒事,你喝了就會上吐下瀉。因為他們的身體內部菌群或抗體,已經適應這樣的水土。

身體的不適應,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文化背景的不同帶來衝擊似乎更大。有些東西甚至完全相反,我們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入侵,所以健康人群要帶。人家戴口罩是防止病毒輸出,所以病人才帶口罩。英國首相被感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他進入病房,就沒有戴口罩。宗教信仰,價值取向,生命態度,娛樂休閒,婚姻狀況,子女教育,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是歷史積澱下來的,不是把孩子送去接受幾年西方教育,就能解決的問題。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惑,或許要通過幾代人過後,才能融合,抑或無解。

華夏文明幾千年,群星璀璨,給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的先輩從來沒有停止對生命的思考,形成了具有獨特人生價值體系的東方文化。這種以儒家思想和道德體系為綱領的中國文化,是浸入到我們骨髓裡面的。不管你在哪裡,也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通過這種浸泡過後的你,就是一個「中國人」。我們暫且不去評價這種文化背景的優劣,這種文化背景,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跡是無法擺脫的。這是我們無法融入西方社會的重要因素。

一片草地,一條小河,一顆老樹,一座山巒,這個你出生的小村莊,就是你的家鄉。她或許十分偏僻,非常落後,但絲毫不影響她在你心中的位置。家鄉的味道,一直是眾多海外華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唐人街,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眾多的海外學子因為航班取消,而不能回國。他們或繞道他國,或走陸地口岸,花費巨資,飛越大半個地球,行程幾萬里,幾十個小時,回到國內還要經過檢查隔離,可謂歷經千辛萬苦。這個不同尋常的經歷,或許能夠改變重塑一些人,讓他們重新評估出國留學,尤其是少年兒童出國留學這件事情。

西方文明,特別是近代的科技文明,有太多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地方。但我們是不是就要背井離鄉,遠涉重洋,待在那裡,甚至很小的時候就待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今天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時代,其必要性就更加受到質疑。我們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只要有了網際網路,就可以學習任何我們想要學習的東西。我們還有必要跑那麼遠去讀書學習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只有極少數人英才,本身具備相當的學識,為了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才有必要去跟人家交流切磋。

我們打開國門的時間還很短暫,留學和移民現象的快速上升,作為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新事物,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現象的背後的許多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低齡化、隨大流、盲目攀比的留學和遊學,不僅給眾多中國家庭經濟上帶來沉重負擔,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迷失方向,不知道我是誰,我來自哪裡,現在哪裡,將去哪裡。既不能建立東方文明的價值體系,也不能有效融入西方社會,處在一種漂浮的狀態,像汪洋大海的一葉扁舟,隨風漂泊,任何不大的風浪,都有可能使之傾覆。他們在承受著不該承受的離別,承受不起孤獨,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煎熬。即使勉強完成了學業,拿到了一紙文憑,但由此帶來的精神文化的缺失,是難以彌補的。這種缺失會伴隨他們一生,對他們進入社會帶來十分重要的負面影響。

希望通過這次疫情,讓更多人重新認識留學的本質,重溫中華文化的精髓,深刻認識國家、水土、根和人的本質必然的聯繫。(作者:盧炳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