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死後劉禪執政30年

microphone吳 發佈 2020-05-11T19:40:28+00:00

一提起劉備的兒子劉禪,世人都會不屑一顧,因為在世人的眼中,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更有甚者,稱他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那麼,真實的劉阿斗究竟什麼樣的人呢?劉備病逝白帝城後,劉禪就任蜀漢皇帝,他總共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各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


一提起劉備的兒子劉禪,世人都會不屑一顧,因為在世人的眼中,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更有甚者,稱他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那麼,真實的劉阿斗究竟什麼樣的人呢?

劉備病逝白帝城後,劉禪就任蜀漢皇帝,他總共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各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只輔佐劉禪11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劉禪還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就憑一個昏庸白痴的阿斗能執政這麼久?

所以,千百年來,世人都誤解了劉禪,不了解劉禪的真正面目。那麼,劉禪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過人之處呢?

首先,劉禪大勇若怯。

劉禪繼承帝位時年僅17歲。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意思是讓劉禪把諸葛亮當成父親來看。而且,還讓劉禪"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就是所有的事情都遵循一個原則一一按丞相說的辦。所以,當時的諸葛亮可以說是大權獨攬。而大度的劉禪也確實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作為一個皇帝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

後來劉禪年紀漸長,按照王朝常規,諸葛亮應當逐漸地將大權交還給劉禪,讓劉禪順利"轉正"。後來諸葛亮主張北伐,劉禪雖然不贊成,但還是為諸葛亮鼓勁加油。可以說,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

其次,劉禪大智若愚。

劉禪執政期間知人善任,最開始全權委託諸葛亮來治國,就是他聰明的地方,除去窮兵武的問題,諸葛亮可謂治國有方,即便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仍然繼續延用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諸葛亮選拔的人。同時,他頗有政治頭腦,在諸葛高死後,劉禪廢除了丞相制,以費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又,相互牽制,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由同一人一把抓。這種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著劉禪絕不允許再次出現事無巨細皆決於丞相一人,而自己大權旁落的尷尬局面。蔣琬死後,劉禪更進一步"自攝國事",總統一切,直接掌管蜀漢政權達19年之久。

這一系列舉措以及背後體現的治國理念,都證明劉禪絕不是一個智商低下的人,更不是一個昏君,而是一個大智若愚的聰明人。

世人對後主劉禪的評價歸納起來是8個字:軟弱無能、賢愚不辨。其中主要理由是劉禪不戰而降、苟且偷生,被俘後"樂不思蜀"。

據說,劉禪降魏後,司馬昭在一次大宴蜀國君臣時,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樂,以觀察劉禪的反應。蜀國舊臣聽後無不現出悲成之容,只有劉禪一人不悲反笑,開心得不得了。司馬昭當時就跟人說,一個人沒有心肝怎麼可以到這種地步!後來司馬昭又去問劉禪,你還想念蜀國嗎?劉禪馬上回答了6個令後人責垢的話:"此間樂,不思蜀。"

也正是因為這樣,"樂不思蜀"這個成語讓劉禪徹底被定格為一個沒皮沒臉的窩囊廢。然而,結合當時的客觀原因,我們會發現,劉禪"樂不思蜀"的作為並不是他軟弱無能,而是因為他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當時曹魏兵圍成都,劉禪衡量雙方實力後,心裡很清楚,要是自己拚命抵抗,士兵的傷亡一定非常巨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讓百姓遭殃。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劉禪決定開門投降,之後被俘北上到達洛陽,被封為安樂公。

所以,這能說是劉禪膽小嗎?不是。他大可以為一己私利而不斷地鼓動老百姓為自己賣命,最後即使國滅,自己仍是被俘,仍然可以樂不思蜀,卻落得一個好名聲。但劉禪選擇了主動投降,這樣一來,自己背了一個賣國的罵名,卻保全了百姓的性命財產。

亡國之後,劉禪自家生命掌握在人家手裡。為了活下去,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的才能,最終以"此間樂,不思蜀"6個字保全了自己,最終得以善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