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李小龍被提問「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他的回答高情商

週遊世界電影 發佈 2020-05-12T04:18:17+00:00

在當時的環境中,在美國接受採訪,李小龍的回覆「高情商」的讓他揚眉吐氣了一把,要知道當時中國人在美國,特別是在電影中,並不被美國人認可,他人從骨子裡是瞧不起中國人的。

李小龍,一個在華人心中現實版的傳奇英雄。他在影迷心中有著多重形象,首先他是一位成功的電影演員,其次他還是一名武術家,最後他還是一個精神符號。李小龍的成功有著多重因素,首先李小龍出生在一個演藝世家,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粵劇名家,而李小龍自小便出生在美國,而他和美國的緣分,也最終讓他面臨著後面的機遇和困境。

雖然出生在美國,但是在19歲之前的大部分時間,李小龍一直在香港生活,讓很多李小龍的粉絲想不到的是,一代功夫傳奇李小龍自幼身體很弱。也正因為身體很弱,所以李小龍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讓他學習武術,以強健體魄,所以李小龍最初接觸武術,並不是為了格鬥或者成為功夫明星,當時李小龍愛好武術,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這個階段,李小龍也得以拜在一代詠春宗師葉問的門下。

也因為受家庭的影響,李小龍在3個月大的時候便有幸登上大銀幕成為了一名電影童星,而自小的從影經歷,也使得李小龍在多年後進軍大銀幕。所以李小龍練習武術和他成為電影明星,本身並沒有設計好的聯繫,在李小龍的理解中,武術是李小龍的愛好,而電影除了是李小龍的愛好,還是一個謀生手段。在19歲那一年,李小龍因為經常街頭鬥毆,影響到了學業,所以家人安排李小龍前往美國學習。

到了美國之後,李小龍依然堅持自己的武術愛好,於此同時,他進入大學學習戲劇和哲學專業。後來當學業結束後,李小龍一面繼續堅持開設武館收徒,一面選擇到好萊塢發展,成為一名演員。但是在好萊塢發展時期,李小龍雖然表現出色,但是他卻遇到了一個尷尬的情況。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黃種人可以成為好萊塢電視劇或電影中的主角,即便是優秀如李小龍,他也很難改變這個現狀。所以雖然李小龍對功夫和電影都有著獨特的理解,但是他依然無法成為主要角色。

但是在好萊塢發展時期,李小龍對電影和武術有了更多的理解,他漸漸地認為武術除了是一種搏擊技術和運動項目,同時還是一種表達方式,這也是李小龍的電影極具觀賞性的原因。在李小龍看來,終極的武術家是可以通過功夫,恰到好處地表達自我,在李小龍看來,最好的武術是對自我的表達,而不是暴力的實施。

李小龍這種對功夫的解讀,讓他對功夫的研究,與電影的表演不謀而合。雖然在影片中,李小龍並不是在全面地表達自己的功夫哲學,但是他卻恰到好處地找到了功夫和電影相結合的技巧。所以雖然李小龍在好萊塢很難出演主角,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好萊塢很快便建立起了自己的名聲。只是在這個階段,李小龍也深刻地體會到了,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在美國的不受重視的現狀。所以在這個階段,李小龍意識到了,重塑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形象的重要性。

因為在好萊塢長時間無法得到重用的角色,也因為香港影壇急需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星,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李小龍試圖返回香港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李小龍首先和當時邵氏影業的老闆邵逸夫接觸,但是在談片酬時,邵逸夫為了整個邵氏影業的薪酬體系不被破壞,他回絕了李小龍的薪酬要求,也因此邵氏影業錯過了繼續傳奇的機會。

在這段時間,邵氏的高管鄒文懷因為發展理念不同,而離開了邵氏影業,創立了嘉禾影業。電影公司成立之初,鄒文懷很快便遇到了發展瓶頸,為了能夠儘快打開市場,以求在邵氏影業的高壓之下生存下來,鄒文懷不得不鋌而走險,找到了曾經在邵氏影業便比較欣賞的李小龍,並且很快便談定了李小龍需要的薪酬待遇。而李小龍到香港之後,很快便完成了他的首部功夫片《唐山大兄》的製作,這部功夫類型片因為和以往的武俠片的打鬥風格不同,那種拳拳到肉,招招致命的動作設計,讓當時香港的觀眾大為驚嘆,以至於《唐山大兄》這部影片打破了當時香港電影史的票房紀錄。

因為《唐山大兄》取得了好的票房成績,李小龍一下便成為了超級巨星,這部影片的成功是李小龍始料未及的。隨著這部影片的成功,李小龍不僅僅在香港建立了巨大的名聲,而且在好萊塢他也變得越來越有號召力。《唐山大兄》的成功,不僅改變了李小龍的職業生涯,也讓他成為了大銀幕上的功夫傳奇。

其實在《唐山大兄》之前,李小龍已經參演了多部好萊塢製作的電視劇,雖然沒有擔任主角,但是李小龍在電視中的功夫形象,卻也深入美國觀眾的內心,只是即便是這樣,李小龍依然沒有被選定為主角。而且不僅如此,李小龍一度對好萊塢塑造的中國人形象非常的不滿,在李小龍之前,許多的中國人角色,都不是正面,都是些不僅在形象上,甚至在角色內在,都是一些非常奇形怪狀的角色,所以李小龍就非常想改變這種現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中國人在世界的形象。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小龍做了雙重努力,一方面他通過功夫在好萊塢開館收徒,所以當時許多電影明星,都是李小龍的學生。一方面李小龍通過自己的銀幕形象,重塑中國人的形象。所以我們看李小龍的電影會發現,雖然在三年不到的時間裡,李小龍主演了四部半的電影,但是這四個角色的形象卻一直發生著變化。

李小龍在《唐山大兄》、《猛龍過江》兩部影片中的形象,相對是有點老土的形象,雖然當時李小龍已經在美國生活多年,但是為了適應華人觀眾的口味,李小龍將自己的角色塑造得更加的本土化。但是到了《精武門》和《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的形象開始變得除了僅僅是一名武術奇才外,還是一個具有民族情結的英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展現給世界的包容程度不同。在《精武門》中,李小龍飾演的陳真打碎了「東亞病夫」的牌匾,這個形象很好地詮釋了李小龍在大銀幕上,對於民族情結的訴求。

但是很快李小龍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個人境遇,他如果一味地通過銀幕上的形象討好華人觀眾,那麼他勢必也會引起外國觀眾的反感,所以後來李小龍在第四部影片《龍爭虎鬥》中,他的英雄形象開始變得更具有包容性。而《龍爭虎鬥》這部影片,也有好萊塢投資的成分。

在李小龍成名後,他有一次接受美國記者的採訪,在被問到「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李小龍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他的回覆的大意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任何人都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所以沒必要分出彼此」。在當時的環境中,在美國接受採訪,李小龍的回覆「高情商」的讓他揚眉吐氣了一把,要知道當時中國人在美國,特別是在電影中,並不被美國人認可,他人從骨子裡是瞧不起中國人的。但是李小龍的大意是,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在你們面前,不高傲,也不卑微。但是李小龍希望在好萊塢演主角的願望,卻一直到他去世也沒有實現,只是因為他的努力,好萊塢意識到了功夫電影的商業號召力,所以在多年後,成龍繼承了李小龍的衣缽,並且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