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X生活不和諧暗藏的盆底肌鬆弛危機

鳳凰大健康 發佈 2020-05-12T09:31:43+00:00

夫妻X生活不和諧的背後,對男性和女性而言,存在著不同的健康隱患!骨盆底肌肉及筋膜是女性生殖器官下部的有力支持組織, 分為3 層, 其中間有尿道、陰道及直腸通過。

夫妻X生活不和諧的背後,對男性和女性而言,存在著不同的健康隱患!對女性來說,這個可怕的健康隱患就是—盆底肌的鬆弛!

你的盆底肌還好嗎?

盆底肌到底是什麼?

骨盆底肌肉及筋膜是女性生殖器官下部的有力支持組織, 分為3 層, 其中間有尿道、陰道及直腸通過。盆底肌並不是一塊肌肉,而是類似一張「網」一樣,控制著女人的膀胱,尿道、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這些臟器被盆底肌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盆底肌的鬆弛非常容易引發兩種可怕的疾病

婦科炎症在生活中會帶來種種的嚴重後果

1.影響生活:陰道炎帶來的瘙癢、疼痛等不適感,降低性慾,直接導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諧!


2.引發宮頸炎:陰道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能會造成陰道內細菌的上行感染,造成宮頸炎。如果頻繁出現會增加宮頸癌的風險,陰道炎的厭氧病菌代謝的陰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氨、亞硝酸氨,這些都是可能導致癌症的有害物質。如果患者不及時治療,那麼這些陰道分泌物會很容易導致宮頸癌


3. 誘發子宮內膜炎:女性感染陰道炎若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那麼細菌擴散感染可波及女性的子宮內膜,從而誘發子宮內膜炎,對女性的健康造成更嚴重的危害。頻繁的炎症很可能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盆底肌鬆弛為什麼會導致婦科炎症的發生呢?

陰道肌肉作為盆底肌肉的一部分,在鬆弛後會造成陰道的半開放狀態!這時候在外陰部分的細菌,黴菌,就非常容易透過鬆弛的陰道口侵入到陰道內!本來陰道內會有一個平衡的生物微環境!一旦細菌黴菌侵入,就會造成混亂,從而造成炎症反應


不管是舉重物、大笑、打噴嚏、咳嗽、還是輕輕地運動、跳躍,都可能出現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現象!

盆底肌的鬆弛是一種全方位的鬆弛,包裹在膀胱口周圍的盆底肌肉,就像是一個水龍頭的開關,只有在排尿的時候,水龍頭才會打開。一旦盆底肌發生了鬆弛,那麼水龍頭就會「關不緊」,導致尿液在腹部壓力增大的時候(咳嗽、大笑、運動等),就會不自主的排出,也就是發生了壓力性尿失禁

除了婦科炎症和壓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肉的鬆弛還可能導致便秘的發生!

盆底失弛緩是一種人在腸道部位的疾病,盆底肌富有彈性完好的人,在排便時,直腸與肛門肌肉的放鬆與收縮是相反的,這樣才能順利排便!但盆底肌存在鬆弛後,直腸與肛門是同收緊,同放鬆,造成了糞便在直腸堆積,無法排出。這種病是造成便秘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堆積在直腸的糞便,重量在不斷增加,而盆底肌為了拖住巨大的排泄物,就會一直緊繃著它的肌肉,像一根一直被緊繃著的皮筋一樣。長時間的便秘,就會導致皮筋的老化速度加快,更早地失去彈性,造成盆底肌鬆弛的後果!

盆底肌的鬆弛可能造成夫妻生活不和諧、甚至婦科疾病、壓力性尿失禁、便秘等可怕的後果,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盆底肌的鬆弛呢

其實這種盆底肌肉的老化、損傷在懷孕的9個月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腹部每天承受著胎兒的重量和壓力,在9個月的時間內無時無刻的緊繃著,自然會導致盆底肌的受損、鬆弛

所以在孕齡的女性,如果有生產的計劃,一定要關注自己的盆底肌健康!儘量做到預防盆底肌的鬆弛


當然,就算是沒有生產的計劃,每個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依舊會經歷盆底肌的鬆弛!女性到了絕經期,會出現雌激素的驟然下降!這種驟然下降會導致盆底肌肉支持力以及尿道括約肌的張力下降,發生盆底肌鬆弛的幾率大大上升

研究顯示,雌激素是保持盆底組織結構、張力、膠原含量、血供以及神經再生所必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會影響結締組織代謝和功能,增加盆底肌肉力量!在絕經後,女性體內雌激素分泌迅速減少,導致結締組織分解代謝滯後,導致了盆底結締組織變得薄弱、張力減低、並失去彈性


所以只要是女性,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盆底肌鬆弛的準備,以防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婦科炎症、壓力性尿失禁等問題!

Emma檢索到了一個研究,研究發現大多數女性,甚至是產婦這種高危人群,都對盆底肌功能鍛鍊的知識缺乏了解。21% 的產婦不知道有關盆底肌功能鍛鍊的任何方法!

其實,大家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有效預防、治療盆底肌鬆弛!例如凱格爾運動、臀橋運動,都可以有效練習盆底肌,防止它的過度鬆弛!不僅如此,傳統醫學中的艾灸,也有一定的預防盆底肌鬆弛的效果!

想要獲取預防盆底肌鬆弛的運動和艾灸方法,可以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已發布的公眾號查看

女神節:調養子宮獨家秘方大公開,二十道食療方改善子宮五大問題

保留陰道黏膜的陰道縮緊術:這個手術在保留女性的黏膜的前提下,對於黏膜下方的肌肉做一個人為的收緊,使它恢復鬆弛前的狀態,以達到改善性功能、緩解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鳳凰大健康」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