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作品賞析

承傳民族文化 發佈 2020-05-12T11:45:57+00:00

蓮,學名 Nelumbo nucifera。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皇宮御苑中曾出現了八種瑞相,百鳥群集,鳴聲相和悅耳,四季花卉一同盛開,尤為奇異的是,在宮內的大池塘中突然長出一朵大如車輪的白蓮花,白蓮長出之時恰是釋迦降生人間,釋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閃出千道金光,


蓮花,又稱荷花。為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蓮,學名 Nelumbo nucifera。通常於夏季開花,味香色美,生於污泥之中,而開潔凈之花。



印度古來即珍視此花。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梵Mahabharata )所述,天地開闢之始,毗濕笯(梵wisnu )之臍中生出蓮華,華中有梵天,結跏趺坐,創造萬物;又毗濕笯及其配偶神皆以蓮華為表征,或以蓮華為多聞天(梵Kubera )之七寶之一。



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繫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像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像一片蓮葉,她的臉兒像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皇宮御苑中曾出現了八種瑞相,百鳥群集,鳴聲相和悅耳,四季花卉一同盛開,尤為奇異的是,在宮內的大池塘中突然長出一朵大如車輪的白蓮花,白蓮長出之時恰是釋迦降生人間,釋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閃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還坐著一位盤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云:「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錶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



在印度的佛經中,荷花的分類也與佛教相聯,與今天的科學分類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義是廣泛的包括不同屬的睡蓮等等。以荷花顏色分之,佛經上有白、青、紅、紫、黃等五色,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兩色最受青睞。白蓮花,梵文音譯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數百,考試又名「百葉華」。此花生長於佛國阿耨達池中,人世間難以見到,故又稱「希(稀)有之華(花)」,佛祖釋迦稱她為「人中好華」。青蓮花,梵文音譯為優缽羅,因色青故名。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不「蓮眼」,也即觀音菩薩的眼睛。



這五種蓮花,為五大虛空藏菩薩所坐,佛經上說:東方福智虛空藏,坐青蓮花,乘銀牛;南方能滿虛空藏,坐赤蓮花,乘金象;西方施顧虛空藏,坐白蓮花,乘琉璃馬;北方無垢虛空藏,坐紫蓮花,乘獅子;中央解脫虛空藏,坐黃金蓮花,乘水晶龜。



還有以蓮瓣多寡分之,佛經上說有人華、天華和菩薩華三種。人華者,蓮瓣僅十餘而已,天華者蓮瓣達數百,而菩薩華者,蓮瓣多達千數,即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蓮花,佛國蓮華的象徵。



在印度,稱蓮華者,可大別為二種。


(一)缽頭摩華,梵語padma,巴利語同。學名 Nymphaea alba。即蓮華。又作缽曇摩華、缽特摩華、般頭摩華、缽弩摩華、波曇華、波慕華。譯為赤蓮華、赤蓮、紅蓮華、赤黃蓮華、黃蓮華。有赤、白二色,是否實有黃色則不詳。通常缽頭摩華即指赤蓮華而言;八寒地獄之中,有缽頭摩地獄、摩訶缽頭摩地獄,即譯為紅蓮地獄、大紅蓮地獄。此乃因地獄之眾生,由於寒冷,故身體凍成紅色,皮破而呈血赤之色。



(二)優缽羅華,梵語utpala,巴利語 uppala。即睡蓮。學名 Nympha=ea tetragona。又作優缽華、烏怛缽羅華、優缽羅華。譯為青蓮華、黛華、紅蓮華。有青色、赤色、白色等。其中以青色者為最著名,即尼羅烏缽羅華(梵nilotpala),又作泥盧缽羅華,譯為青蓮華。在經典中,形容佛眼之微妙,即以其葉為喻;口氣之香潔則以其花為喻。青蓮華為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右一手所持物,此手即稱青蓮華手。又八寒地獄之第六為優缽羅地獄,八大龍王之一為優缽羅龍王。前者因冰混同水色而呈青色,或因寒氣而使皮膚凍成青色,故稱優缽羅地獄。後者因龍王所住之處即優缽羅華所生長之池,故以之為名。



此外,拘勿頭華,梵語kumuda。又作拘牟頭華、俱物頭華、句文羅華。譯為白蓮華、地喜花,即白或紅之睡蓮,亦有黃、青二色,此恐系指赤、白優缽羅華而言。



又須干提華,梵語 saugandhika,又作搔揵提迦華,好香華之意。華之色有黑色與赤色,傳說此華恐為白色之拘勿頭華,然其形色不相似。



另有分陀利華,梵語pundarika,學名 Nelumbo nucifera。又作分陀利迦華、分荼利迦華、奔荼利華、本拏哩迦華;譯為白蓮華,又稱百葉華、妙好華。亦為白色睡蓮之一種。不被煩惱污染之清凈無垢佛,其法性即喻為分陀利華。悲華經及妙法蓮華經即以此華為經題。又千葉蓮華,乃有千枚花瓣之蓮華,系供養佛陀所用,即為佛所坐之華台。



佛教亦珍視之,如佛及菩薩大多以蓮華為座。據《入大乘論》卷下載,十地之菩薩系生於摩醯首羅天王宮,坐於寶蓮華王座而成佛。《觀無量壽經》載,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菩薩等,皆坐於寶蓮華上;眾生臨終時,彼佛等持蓮台來迎九品往生之人。又後世佛、菩薩等像,大多安置於蓮華台上;蓮華亦常作為供養佛、菩薩之具。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裡,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岩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凈莊嚴。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徵。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因此,蓮花所蘊含清凈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所崇仰,為世間善眾所喜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