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12年後,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什麼

渭南政法網 發佈 2020-05-12T11:53:52+00:00

光明日報消息,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至今令人心有餘悸。為追思同胞、警鐘長鳴,全國防災減災日設立。

光明日報消息,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至今令人心有餘悸。為追思同胞、警鐘長鳴,全國防災減災日設立。2020年5月12日是中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就此,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高孟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歷史上的地震災害表明,絕大多數傷亡都是由於房屋建築倒塌。因此,建築物防倒塌應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關鍵環節。」高孟潭說。他介紹,近年來,在全面加強新建房屋建築抗震設防和老舊建築抗震加固工作的前提下,我國推動了在地震高危險區域的抗震加固工作,以減少地震人員傷亡。然而,目前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他在大型地震帶野外考察時發現,在我國一些大型斷裂帶上,依然有較大一部分房屋建築抗震性能很差,其中包括一些正在建設的新住房。老舊房屋抗震加固工作的進展與中央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我國城鎮房屋建設的抗震標準總體上仍然偏低,農村地區抗震設防缺乏有效監管,在極端地震事件下,建築物的抗倒塌性能仍不能說有根本保證。尤其在大型斷裂帶附近地區,這一點需要得到進一步關注。


回顧汶川大地震,兩個山體同時滑坡將整個老北川縣城覆沒,當地遭到毀滅性破壞,這與縣城建在大型地震斷裂和地質災害高危險性區域有很大關聯。「因此,通過規劃來防震減災是最為經濟和人道的解決方案。」高孟潭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北川縣城本位於湔江上游的禹里鄉。但由於交通不便、匪患嚴重,縣城外遷定在曲山鎮。曲山鎮位於湔江岸邊,山清水秀,但兩側高山聳立。當時有專家曾指出「一旦高山崩塌,縣城就會被『包餃子』」。汶川大地震後,人們發現,老縣城恰恰就在地震主破裂帶上,後來的北川縣城重建時,決定將新縣城建在永昌鎮,才徹底避開了已知的大型地震斷裂帶。「這表明城鎮建設選址具有極端的重要性。我國是世界上板塊內地震活動最為強烈的國家之一,類似老北川縣城曲山鎮情況的城鎮有數百個之多,如何通過城鎮建設規劃減少人口在大型地震帶上的暴露,是亟待破解的難題,也是最大的痛點。」高孟潭說。


「應急設施和指揮機構建築對抗震救災也極為關鍵,因此提升其抵抗極端地震事件的能力也需得到重視。」高孟潭介紹,以老北川縣城為例,地震發生後,其縣委大樓和縣政府大樓在地震中倒塌。與抗震救災密切相關的機構如縣公安局、縣武裝部、縣醫院同時被震毀,通信系統全部癱瘓。同時,公路滑坡掩埋和無數巨石封住了通往縣城的必經之路,大型救援設備無法進入現場。這些應急首腦機構和應急基礎設施的破壞,使應急預案無從施展。這個教訓告訴我們,針對極端地震災難事件,應全面加強地震備災工作,特別要採取必要的措施,提高抗震設防標準,確保應急相關機構、應急基礎設施的震後功能或者能夠快速恢復其功能。


高孟潭強調,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對災難仍知之甚少,因此亟待加強對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的科學研究。汶川所處的龍門山斷裂帶分為前山斷裂、中央斷裂和後山斷裂。當時所有的研究證據都表明,後山斷裂才是能發生8級大地震的斷裂,汶川大地震卻恰恰發生在龍門山中央斷裂上,超出了科學家的認知。鑒於這類大地震發生的不確定性,現行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立了極罕遇地震作用概念,並給出了相應的地震動參數,以便有關部門開展房屋建築抗震設計時加以考慮。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開始關注極罕遇地震作用的防範問題,一些標準規範也開始加入了相關的條文規定。


高孟潭建議,從長遠的角度看,亟待從城鎮規劃建設的視角,深入研究人口聚集地區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加強大震危險性的識別和巨災風險的評估,制定「一城一策」的大震巨災風險防範解決方案,加強公眾及其他利益相關方、責任相關方的大震巨災風險溝通,讓廣大公眾參與地震安全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讓各相關責任方明確責任,並採取實際行動。只有堅持底線思維,做到「防得到位,準備充分,應對及時有效」,才能防止汶川大地震的悲劇重演。

原標題:12年後,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什麼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王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