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的兒科數據來了:新冠重症患兒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健康學人 發佈 2020-05-12T13:08:20+00:00

JAMA Pediatr.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0.1948 Published online May 11, 2020.健康學人 今天。


原創

JAMA Pediatr.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0.1948 Published online May 11, 2020.健康學人 今天




編譯 | 健康學人

製版 | 健康學人


2020年3月14日,一個新的國際志願合作組織COVID-19 PICU(兒科重症監護)正式成立,由來自六大洲100多家兒科醫院的300多名PICU和傳染病專家組成。該合作組織的目標是分享世界各地兒童COVID-19重症實踐和實時信息。目前,有超過50家北美兒科醫院參與並向該組織提交數據。

5月11日,《美國醫學會雜誌 兒科學(JAMA Pediatrics)》在線發布了一項數據:2020年3月14日至4月3日期間,在來自46所(40所位於美國,6所位於加拿大)北美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住院的確診兒科患者的回顧性病歷報告中,研究者描述了北美兒科重症監護患者中COVID-19感染的早期特徵、表現方式(即無症狀、呼吸、胃腸、神經或循環系統)、共病(即心臟病、發育遲緩、糖尿病、免疫損害、惡性腫瘤、醫療複雜性、肥胖、移植後和氣管造口術)、治療干預(最大呼吸支持、輔助呼吸支持和額外的器官支持)、疾病的嚴重程度、臨床病程以及早期結果。

其中,研究者將COVID-19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以下四類:

輕症:包括發熱、咽喉痛、咳嗽和/或無呼吸困難的肌痛;

中症:包括發熱、呼吸困難和/或胸部影像,如果接受長期呼吸支持,與基線要求沒有變化;

重症:包括發熱、呼吸困難和/或胸部影像,伴有新的或增加的補氧需求和/或通氣支持需求;

危重症:包括需要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休克或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和/或多器官衰竭。

該論文指出,之前來自中國武漢的兩項初步觀察性研究報告稱,與成人相比,患有COVID-19疾病的嬰兒和兒童很少發展至重症。中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指出,在72314名被診斷患有COVID-19的患者中,只有1.3%小於20歲。在隨後關於武漢171名16歲以下兒童住院報告中,有3名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其中1名兒童死亡。據報導,兒童的總體疾病嚴重程度比成人輕得多。

美國疾控中心2020年4月6日發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調查報告》稱,在當時美國近15萬例病例中,有1.7%是兒童。在2572例兒科病例中,15例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已知有3名兒童死亡。

該論文報導稱,在48名入駐重症監護室的COVID-19兒科病例中,25名(52%)為男性,中位年齡為13歲(4.2-16.6歲)。一名確診兒科患者屬無症狀,其餘病例大多數表現為呼吸系統症狀(73%)。研究者指出,這一兒科隊列中普遍存在顯著的共病,24名(50%)有1名患有共病,8名(17%)有2名患有共病,9名(19%)有3名或更多患有顯著共病。入院時,33人(69%)病情嚴重或危重,12人(25%)需要血管活性藥物,雖然單個器官衰竭(呼吸系統)影響最大,但11人(23%)經歷了兩個或多個器官系統的衰竭。共有39人(81%)需要超過其基線的呼吸支持,其中21名(44%)得到了無創管理,其餘18名(38%)需要氣管內或氣管造口通氣。6名兒童(13%)需要輔助通氣干預或體外治療。

臨床醫生針對28名(61%)病例應用了多種特定療法。其中最常見的是羥氯喹,作為單一藥物或組合使用。在8名兒童中,1名患者使用阿奇黴素作為單一藥物,其餘7名患者使用阿奇黴素聯合羥氯喹。8例患者使用瑞德西韋,其中2例作為單一藥物使用,6例聯合使用。在5名兒童中使用了托昔單抗,其中1名患者作為單一藥物使用,1名患者與羥氯喹聯合使用,1名患者與羥氯喹和阿奇黴素聯合使用,1名患者與羥氯喹和瑞德西韋聯合使用,1名患者與恢復期血漿聯合使用。

在撰寫本報告時,在18名需要有創通氣的危重患兒中,2名已經死亡,3名仍然需要機械通氣,7名已經停止機械通氣但仍在住院,6名已經出院。這反映了與成人相比,兒童COVID-19的疾病負擔較低。

截至報告時,該橫斷面研究的總病死率為4.2%。死亡患者年齡分別為12歲和17歲;兩者都有先存的共病並發展為多系統器官衰竭。15名兒童(31%)仍在住院,其中5名情況危急,1名仍在接受ECMO治療。對於那些已出PICU和住院治療的患者(死亡或者出院)中,平均入駐PICU時間為5 (3-9)天,平均住院時間為7 (4-13)天。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研究的醫院中,只有35%的醫院的PICU接收了COVID-19患兒。研究期間,加拿大PICU沒有COVID-19患兒入駐。然而,鑒於北美普通人群中感染率仍在不斷上升,COVID-19患兒住院率很可能會升高。

該研究發現,兒科COVID-19的臨床病程遠沒有成人嚴重,並且危重兒童的住院結果比成人好。與成人中的報導相似,共病在COVID-19重症住院的48名嬰兒和兒童中占80%以上。然而,該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共病在醫學上是複雜的,為伴有發育遲緩和/或遺傳異常的需長期依賴技術支持(包括氣管造口術)的兒童。兒童和成人患有的共病有很大不同,兒童往往承受先天性疾病的後果,而成人的共病往往是後天獲得的,並可能與生活方式有關,比如肥胖。

本研究隨訪結束時,兒科重症監護室的總死亡率低於5%,相比之下,在成人重症監護室公布的死亡率為50%至62%。

研究者指出了該研究的幾個局限性。首先,檢測不足可能會帶來偏差。此外,隨訪結束時仍有15名兒童住院,但少數(不到20%)仍處於嚴重或危重狀態,不排除在該隊列中出現更差結果的可能性。

雖然目前尚無有效的針對COVID-19的循證治療,但在這一系列中,大多數PICU住院的兒科患者都接受了至少一種治療。與成人經驗相似,羥氯喹是最常用的藥物,無論是單獨使用還是與阿奇黴素、瑞德西韋和托昔單抗聯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傳染病學會最近建議將任何提議的COVID-19治療限制在臨床試驗範圍內使用,因為目前仍然缺乏充足安全證據【JAMA觀點文章:新冠疾病臨床試驗需納入兒科病例】。該研究中介紹的實驗治療僅僅是描述性的,並不代表這些治療有任何可能的益處,仍有待嚴格的臨床試驗來證明哪些是安全有效的治療。


推薦閱讀

JAMA觀點文章:新冠疾病臨床試驗需納入兒科病例

跨越百年的希望與恐懼:以傳染病為主題的好萊塢電影

哈佛公共衛生博士:沒有疫苗,全球難以形成真正的群體免疫 | 專訪

武漢抽樣1.1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能否成為疫情防控新利器?

1000多名兒科新冠感染病例多為輕症,但缺乏歐美臨床數據

數學模型是預測疫情的「水晶球」嗎?

新冠疾病無藥可醫?眾多臨床試驗效果如何?

紐約入院分娩產婦新冠大篩查:大多為無症狀感染

柳葉刀最新模型:放鬆管控措施或導致第二波新冠疫情

新冠恢復期血漿療法能否廣泛用於臨床?

柳葉刀:研究模型顯示,關閉學校或損害美國疫情應對能力

疫情爆發,紐約放棄急救心臟驟停者,心臟病人更需謹慎

先救年輕人、放棄老年人?六大建議闡述醫療資源如何分配

為何「健康碼」技術無法在歐美推廣?

英國首相感染新冠,醫療服務體系面臨巨大挑戰

《柳葉刀》:社交疏離不要停!再堅持一個月,或將延緩第二波疫情高峰

聚焦"全球大流行":疾病陰影下的世界

從歷史看新冠:傳染病史帶來的教訓

英國舉行首場抗疫發布會:要在正確的時間才考慮關校停課

出院復陽難題,也許可以試試血清學檢測

全球大流行:美國防控再次升級,義大利封住國門

世衛:戰勝新冠病毒,哪些科研問題亟待解決?

治癒病人出院後就能放心了?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無聲的啟示: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報告

新冠疫情在世界蔓延,美國的應急措施值得學習嗎?

將人工肺(EMCO)留給新冠危重症病人!

返城高峰來臨,上海疾控如何應對?

伊波拉在非洲捲土重來!死亡率高達一半以上,但缺乏國際關注

超強傳染力:新冠S蛋白與受體的結合強度是SARS的10多倍!

柳葉刀:孕晚期感染新冠病毒不會傳給新生兒 | 初期證據

出生30小時即被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寶寶如何防「疫」?

潛伏期最高可達24天?新型冠狀病毒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世衛:疫情列入國際緊急事件,並不是中國做的不好

專家解讀「無症狀感染者」:確定傳播範圍至關重要,機場管製作用有限

世衛組織二次緊急會議:疫情尚未升級為國際事件;中老年人請加強防護

世衛組織緊急會議:武漢封城非同小可,會給予幫助


參考文獻:

JAMA Pediatr.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0.1948 Published online May 11, 2020.

版權聲明:

本文由《健康學人》負責編譯,歡迎轉發。投稿、轉載及商務合作,請發送私信至後台,聯繫管理員進行諮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