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名中醫教您治胃潰瘍

瀟湘名醫 發佈 2020-05-13T03:35:44+00:00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曹志群教授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對胃潰瘍的治療有獨到見解,擅長將患者的臨床表現與胃鏡下黏膜表現相結合進行綜合辨證,臨床療效顯著,現將曹教授治療胃潰瘍的經驗介紹如下。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曹志群教授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對胃潰瘍的治療有獨到見解,擅長將患者的臨床表現與胃鏡下黏膜表現相結合進行綜合辨證,臨床療效顯著,現將曹教授治療胃潰瘍的經驗介紹如下。

病因病機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中最常見的一種,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本病屬於中醫學「胃痛」的範疇。曹教授認為,本病虛實夾雜,實者以氣滯、痰濕、血瘀互結為主,虛者以脾胃氣虛為主。此外,對於惡性潰瘍,曹教授認為瘀毒為其主要病因,「毒」作為致病因素,又有外毒、內毒之分,外毒指外感六淫過甚,或疫癘之邪。內毒,指由內而生之毒,系臟腑功能失常、氣血運行障礙,使機體內生理或病理產物不能及時排出,蘊積於體內而化生。

辨證論治

脾胃虛寒證

症見胃脘隱痛,綿綿不休,勞累後加重,神疲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細。

處方:黃芪、桂枝、白芍各10克,生薑15克,大棗4枚。

肝氣犯胃證

症見胃脘疼痛,痛連兩脅,胸悶噯氣,情緒不佳時疼痛加重,舌淡苔白,脈弦澀。

處方:柴胡、陳皮各12克,川芎、香附、枳殼、白芍各10克,甘草5克。

瘀血阻絡證

症見胃脘疼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處方:枳殼15克,五靈脂(包煎)、丹參、檀香各10克,黨參、茯苓各8克,蒲黃(包煎)7克,砂仁(後下)5克,甘草4克。

濕熱中阻證

症見胃脘疼痛,脘悶灼熱,口乾口苦,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處方:黃柏、黃芩、澤瀉、神曲各10克,炒白朮、木香、葛根、麥冬、石斛各8克,甘松6克,黃連3克。

以上處方用法均為: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劑。

典型病案

王某,男,58歲。主訴:胃脘隱痛10餘日。患者10天前因飲食不慎,出現胃脘部疼痛,伴後背撐脹感,無放射痛,就診於當地衛生室,給予「胃炎顆粒」及輸液治療(具體藥物不詳),效不顯。初診:胃脘部隱痛,後背撐脹不適,時有反酸,無噁心嘔吐,食慾差,舌暗紅苔白厚,邊有齒痕,脈沉細。行胃鏡檢查,報告示:胃竇大彎側可見一約10毫米×10毫米大小的潰瘍,周圍黏膜隆起水腫,上覆白苔,較清潔,邊界明顯。中醫辨證為脾胃虛弱,肝氣乘脾,治以益氣健脾,疏肝理氣,活血生肌。處方:黃芪、百合各30克,蒲公英、蓮子各20克,白芍、延胡索各15克,烏藥12克,白及、桂枝、丹參各10克,砂仁(後下)9克,檀香、甘草各6克,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劑,共7劑。二診:胃脘隱痛明顯緩解,後背無撐脹感,原方改為:黃芪30克,蒲公英、蓮子、薏苡仁各20克,白芍15克,桂枝、丹參、白及、當歸、白花蛇舌草各12克,熟地10克,砂仁9克(後下),檀香、甘草各6克,生薑3片,大棗5枚。共7劑,服法同前。三診:患者已無明顯不適,上方加延胡索12克,共7劑,進行鞏固治療。服藥結束後複查胃鏡,報告示:胃潰瘍(S1期),潰瘍已經癒合。

文字:《醫藥星期三》

【來源:健康杏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