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高分電影《致命魔術》:這部電影就是一出偉大的魔術表演

果汁兒帶你飛 發佈 2020-05-13T09:18:30+00:00

《致命魔術》是2006年上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美國電影。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最為難得的是,他們還是一起長大的好友: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波登。

《致命魔術》是2006年上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美國電影。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最為難得的是,他們還是一起長大的好友:羅伯特·安吉爾(後改名為丹頓)和阿爾弗雷德·波登。但是這兩位頂級魔術大師卻因為一次意外而反目成仇,最終引發了一場世紀魔術大戰的故事。


《致命魔術》這部影片的出彩之處則應該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所採用的敘事策略了。


《致命魔術》諾蘭一樣採用了非線性的敘事模式對影片進行敘述,整部影片看起來雜亂無章,但是實際上影片有一條主線在撐著——「復仇」,而影片在敘述上對「復仇」這一主線又加入了許多分線索進行敘述。使得整部影片豐富生動。


筆者將在本文對整個影片的敘事結構進行詳盡的分析。



(一) 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的應用


1.雙主角的二元對立


首先影片中的兩位男主角角色的設置就是一個二元對立的設置。


丹頓出身貴族,已婚男士,並且懂得如何在舞台上表演自己從而去贏得觀眾的掌聲和喜歡。但是波登則不然,他出身平凡,性格天真,與舞台格格不入。兩人在出身背景、舞台展現、性格上都是二元對立的,並且,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丹頓是在性格、出身等方面占據上風的,而波登則是占據下峰。


儘管兩人有著如此之大的差異,但是兩人居然還成為了朋友,並且二人都酷愛魔術。正是因為兩人都有著這種共性,並且把此作為事業而對待,所以,二人在魔術的競爭上就時常處於一種不平衡的狀態。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性格、出身、舞台展現、魔術技藝的不平衡,才為後面影片的發展提供了原始的動力。但是,隨著年齡漸長,現實中的名利、地位、愛情逐漸將一對好友推向了復仇與競爭之途。


一方面,他們各自提升技藝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他們不斷地對對方演出的臥底進行揭穿或破壞,在這條路上二人最終迷失了自我。最後,丹頓雖然用現代科技戰勝了波登,奪走了波登唯一的女兒,實現了自己的「復仇」計劃——為自己死去的妻子報仇,但是自己也被波登的孿生兄弟法隆殺死,而波登也因為被告殺害丹頓而走向了死亡。


如果說「復仇」是這部影片的主線,那麼丹頓和波登兩人的這種不平衡的二元對立則是推動主線一步一步發展下去的動力。丹頓和波登這種越演越烈的競爭就是這種二元對立體系的明顯體現。


所以,諾蘭在角色上設置上採用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以此推動影片向前發展,更好的凸顯了二位男主角之間的矛盾。



2.替身與真身的二元對立


影片中,除了男主角設置的二元對立外,兩位男主角與自身也形成了二元對立的設置。影片中的丹頓和波登都進行了分身魔術的表演,只是二人所採取的方式不同。


但在最初之時,二人都是通過替身來完成的。影片中也不斷的出現替身。波登的替身是他的孿生兄弟法隆,而且法隆為了讓自己成為波登的替身不惜斷指,以此來讓自己徹底成為波登替身。


丹頓的替身是與自已長相十分相像的失業演員傑瑞·路特。影片中不斷出現替身、雙胞胎等人物的複製品,但是實際上,諾蘭設計替身的角色也只是為了可以更加的讓替身和自身形成一種二元對立的關係,在替身與自身中產生影片矛盾,推動影片發展。



(二) 時空敘事——多線索敘事結構


1.三條線索交叉敘事


(1)三條線索交叉敘事類比蒙太奇


三條時間線索彼此糾纏,就如擰麻花一般相互纏繞,所以筆者稱為多線索交叉敘事。


多線索交叉敘事不同於立體交叉敘事,立體交叉敘事源自於三層及三層以上的空間關係,如《盜夢空間》的立體交叉敘事即立足於夢中夢的多層空間關係。多線索交叉敘事一般定義為三條或三條以上的時間關係線。這些線索必將最終匯流成同一條線索。


因此這種多線索交叉敘事基本只存在於符合「情節整一性」的電影里。



這三條敘事線索的交叉敘事很像好萊塢影片中的「最後一分鐘拯救」的交叉蒙太奇的剪輯處理方法。將許多畫面進行切換,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而諾蘭的三條線索交叉敘事則給觀眾以同樣的交叉蒙太奇剪輯之後所產生的緊張感。


(2)三條敘事線索中視點的自如轉換


三條敘事線索的相互雜糅,分散,使得影片有了一種緊張的感覺。但是諾蘭更加令人所佩服的就是在如此繁雜的敘事線索之間將敘事視點做了自如的轉換。


比如,《致命魔術》中的第一敘事層面,即丹頓與波登在倫敦共同學習魔術的時期,利用丹頓與波登兩人的視點來分別回憶;第二敘事層面主要是丹頓的主觀視點去敘述波登的魔術成績;第三層面客觀敘述兩人的最終結局,採用的是全知視點。


用全知視點的方式給影片製造離奇感,讓兩位主人公互不相知,互相對彼此產生一種神秘感,加劇影片矛盾,使得影片的敘事視點多樣化。



在三個敘事層面的穿插變換中敘事視點在不停地游移變化,使得全片就像一個敘事的迷宮,令人眼花繚亂,如果稍有分神就難以理清故事的進展。


2.日記本——帶領觀眾成功的進行敘事時空的轉換


在影片中,兩位男主角的日記本則是一個很重要道具。


因為丹頓和波登互相持有對方的日記本,雙方通過閱讀對方的日記本進入對方的世界。如果沒有日記本,單純的交叉敘事的意圖需要依賴於觀眾的主觀判斷,而日記本這個設置,就可以明確無誤地將觀眾帶入交叉敘事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劇中,歐文的律師代表卡德洛爵士來找身陷囹圄的波登購買魔術秘塊,未成,歐文給了波登一本丹頓的日記。波登翻開日記,讀到「丹頓只身前往科羅拉多」。於是帶出另一個畫面,也進入到另一個時空當中一一丹頓去尋求高科技魔術。


丹頓坐在去往科羅拉多的火車上,讀著波登的日記,試圖解開波登的魔術之謎。由此開啟波登的魔術世界,也帶入到波登和丹頓最開始的時光當中,二人受僱於柯特擔任魔術助理。


(三)皈依經典好萊塢的三段式敘事策略


《致命魔術》從全局看,電影依然包含一個完整的情節相對整一的故事。


正因如此,諾蘭在大膽創新的基礎上還是使用了好萊塢經典三段式的敘事策略對影片進行敘述。影片一樣可以被分為建置階段、發展階段、高潮階段、結局階段進行分析設置。最終呈現出影片的完整結構。



根據經典好萊塢的三段式敘事結構,筆者總結出了影片中的敘事階段:


建置階段:丹頓和波登本來是兩個關係很好的朋友,二人相識,但是在一次魔術表演中,因為波登的失誤,導致了丹頓的妻子茱莉亞意外去世,二人開始反目成仇。


而茱莉亞的去世,使得故事本有的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開始進入對抗階段,需要在對抗中產生一種新的平衡。因此,筆者認為,「菜莉亞喪命」這個橋段,實質就是悉德菲爾德所說的將情節轉入第二幕(對抗)的情節。


發展階段:當最開始的平衡被破壞之後,波登和丹頓二人開始進入了對抗階段,以此來找尋新的平衡。所以,既然是對抗階段,那麼二人就開始互相破壞、攻擊對方的魔術。通過自身的努力以此來為自身贏得掌聲和榮譽。這就有了影片中的,波登發明了遁移術,占了上風。


而不甘示弱的丹頓找到替身路特,他的遁移術大致可以和波登抗衡。但是波登收買了路特,再次破壞了丹頓的魔術。丹頓遭遇挫敗,開始去往科羅拉多尋求泰斯拉的幫助。最終,泰斯拉幫其發明了電擊遁影機器。丹頓用此機器打敗了波登。


高潮:在對抗階段,丹頓和波登的矛盾是越演越烈。二人都通過分身魔術讓自己贏得了榮譽,但是因為波登收買了丹頓的替身路特,丹頓失敗了。所以丹頓以電擊遁影機器再一次表演遁移術,誘騙波登到地下室,複製的丹頓死去,波登獲罪。從而達到了為自己妻子復仇的目的。


「波登獲罪」這一橋段應是悉德菲爾德所說的將情節轉入第三幕(結尾)的情節點Ⅱ。但是波登的孿生兄弟法隆為波登報仇,打死了丹頓。


結局:經過了對抗階段之後,影片也要在結尾的時候建立一種新的平衡。只可惜,這一次的新的平衡的建立是殘酷的,是可悲的。在結局之處二人爭鬥終於結束,但是丹頓和波登都走向了死亡,只剩下法隆和波登的女兒相依為命。影片結束了。



經典好萊塢的敘事結構就是一個從平衡到平衡被打破再到建立新的平衡影片結束的敘事結構,而諾蘭這一次在影片中也成功的應用了這一敘事結構。


推動影片的發展,讓影片在錯亂之中又有著一種清晰之感。筆者認為,這就是影片的成功之處。


其實,應該說,《致命魔術》這部電影本來就是一個魔術。


雖然它的敘事風格基本上延續了《跟隨》的傳統,但是比起《跟隨》的錯亂敘事法,《致命魔術》的敘事則相對保守得多,故筆者將這種方法籠統地稱作是多線索交叉敘事。


但是諾蘭在這種多線索交叉敘事策略的基礎上,同時又融合了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和經典好萊塢的三段式敘事結構,使得影片像魔術一般令人著迷,並且劇情像魔術的基本步驟一般設置,伏筆、揭曉,最後抖出令人驚奇的真相。


事實上,劇作技巧在伏筆、揭曉和術原理是共通的,因此電影才能將劇情和魔術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我是果汁兒,想被你捧在手心裡,用聲音和文字溫暖你的心。喜歡就關注我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