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小菜蛾研究再次領先世界

東南網 發佈 2020-05-14T08:38:56+00:00

東南網5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5月8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一項中外學者合作成果,探明和確證了危害六大洲的小菜蛾起源地為南美洲。

東南網5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5月8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一項中外學者合作成果,探明和確證了危害六大洲的小菜蛾起源地為南美洲。該研究由福建農林大學閩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態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墨爾本大學、天津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布魯克大學、查爾斯特大學、大英博物館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

該論文是繼2013年尤民生教授團隊全球首次公布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的小菜蛾基因組後的又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它的完成進一步奠定了福建農林大學在小菜蛾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小菜蛾主要為害油菜、白菜、花椰菜、甘藍、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分布最廣泛的世界性害蟲,全世界每年因小菜蛾造成的損失和防治費用高達40億至50億美元。小菜蛾在我國長江流域和南方沿海地區危害嚴重,給我國蔬菜生產和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由於其繁殖能力強以及抗藥性水平高,給防治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因此,通過探究和確證小菜蛾的起源地,挖掘和利用其豐富的天敵資源進行生物防治,可為小菜蛾生態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全球不同的學者基於十字花科植物和小菜蛾寄生性天敵的分布情況,分別提出了小菜蛾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南非和中國的假說。

尤民生領導的項目組於2012至2014年間,從全球六大洲(除沒有小菜蛾分布記錄的南極洲外)55個國家和地區的114個樣點採集樣本,基於基因組重測序技術和譜系地理學以及群體基因組學的研究手段,結合人類農耕和商貿活動的歷史,探明小菜蛾起源於南美洲並由此逐步擴散到世界各地。該研究改寫了先前對小菜蛾起源地和演化歷史的認識,也為尋找有效的生物防控天敵指明了方向。

該項目組同時採用群體基因組學和適應性進化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小菜蛾對環境和農藥產生適應性的遺傳基礎,為小菜蛾抗藥性的產生、進化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