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CT多平面重建及MRI分析新鮮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椎體內骨折區域形態類型及分布規律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發佈 2020-05-14T10:16:14+00:00

摘要:文題釋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3種。

摘要:

文題釋義: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3種。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通常由後天多種因素(物理、力學、化學)或疾病所致。雙能X射線骨密度T值≤-2.5SD即可診斷為骨質疏。

胸、腰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診斷:胸、腰椎體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鬆常見併發症之一,X射線是診斷胸、腰壓縮性骨折的首選檢查方式,其有利於觀察脊柱序列的連續性,可同時觀察整個胸腰段以及更多椎體受傷情況,例如椎體的高度、寬度、楔形改變以判斷骨折壓縮的程度,但難以顯示骨細微結構變化。CT檢查可從冠狀面、矢狀面、橫斷面顯示椎體三柱情況,但對椎管內外軟組織顯示不如MRI。MRI可有效鑑別陳舊及新鮮椎體壓縮性骨折,同時可鑑別椎體良性及惡性病變;此外,MRI對於脊髓、神經損傷、椎管內病變等準確性高於CT,但顯示骨折線、小關節骨折或脫位等不及CT。

背景:既往有學者根據X射線、MRI等對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進行分類,然而目前國內外關於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中椎體內骨折區域的形態類型及分布規律的研究鮮有報導。

目的:應用CT多平面重建及MRI觀察並總結新鮮骨質疏鬆性壓縮骨折椎體內的骨折區域形態類型及分布規律。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352例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9例,女283例,平均年齡73.07歲。入院後所有患者完善X射線、CT多平面重建、MRI及骨密度等檢查,根據患者臨床症狀及影像學檢查確診477個椎體為新鮮骨質疏鬆性壓縮骨折。將多平面重建CT中緻密影或透亮線及MRI中骨髓水腫帶定義為骨折區域,由2名脊柱外科醫師及1名影像科醫師通過多平面重建CT及MRI觀察並總結骨折區域的形態類型及分布規律。研究已獲得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批准號:ZYYECKYJ【2017】057。

結果與結論:①MRI可清晰顯示472個椎體內骨折區域,不能清晰顯示5個椎體內骨折區域;多平面重建CT可清晰顯示469個椎體內骨折區域,不能清晰顯示8個椎體內骨折區域,其中包括MRI中無法分析骨折區域的5個椎體;兩種檢查方法觀察骨折椎體內骨折區域無明顯差異(P=0.402),最終發現8個椎體不能通過CT或MRI判斷其骨折區域形態;②以矢狀面CT、MRI圖像為主觀察469個椎體,骨折區域形態類型分為嵌插型(n=311,66.31%)和裂隙型(n=158,33.69%),在裂隙型椎體中,26個椎體裂隙內含有氣體,28個椎體裂隙內含有液體,7個椎體裂隙內同時存在氣體和液體;③以矢狀面CT、MRI圖像為主觀察469個椎體,骨折區域在椎體內的分布位置分為上方型(n=238,50.75%)、下方型(n=80,17.06%)、前方型(n=21,4.48%)、中央型(n=110,23.45%)、混合型(n=20,4.26%);④結果表明,結合多平面重建CT及MRI能有效辨別椎體內骨折區域形態類型及明確骨折區域在椎體內分布情況,這對於分析新鮮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受傷機制及制定治療方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ORCID: 0000-0002-2990-7592(莫凌)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 CT多平面重建, MRI, 骨折區域, 形態類型, 分布, 嵌插骨折, 裂隙征

文章來源:莫 凌, 梁 德, 黃錦菁, 江曉兵, 楊志東, 葉林強, 崔健超, 張順聰, 姚珍松, 晉大祥. 基於CT多平面重建及MRI分析新鮮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椎體內骨折區域形態類型及分布規律[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11): 1647-165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