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反覆發作?或許應該求助精神科醫生

駐馬店范兒 發佈 2020-05-14T02:33:30+00:00

據報導,新鄉25歲的李女士因男朋友嫌棄其胖,使用不健康的過度節食法減肥,出現暴飲暴食,一頓飯吃了10個包子、4個雞腿、30個雪糕,3000毫升奶茶……。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楊醫生通過CT看到李女士的被撐大的胃基本上已經到達盆腔,表示從醫近30年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大的胃。

據報導,新鄉25歲的李女士因男朋友嫌棄其胖,使用不健康的過度節食法減肥,出現暴飲暴食,一頓飯吃了10個包子、4個雞腿、30個雪糕,3000毫升奶茶……。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楊醫生通過CT看到李女士的被撐大的胃基本上已經到達盆腔,表示從醫近30年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大的胃。如果胃一旦被撐破,按照楊醫生的判斷,李女士百分之百會死亡。

近年來,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肥胖對於健康的負面影響,有意識對體重進行控制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生活方式,而且還被認為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在這個潮流的影響下,人們很少考慮減肥的過程可能給自己的身心帶來危害。

許多研究表明,老年人減重的目標多是在於將體質指數(BMI)控制在醫學上的「正常範圍」內,而許多BMI在正常範圍內的年輕人也在減重。就像新聞中的李女士一樣,年輕人中最常見的控制體重的原因是「為了瘦」,以迎合當下「以瘦為美」的審美傾向。

新聞中的李女士吃東西,顯然並非出於吃飽的目的。和進食紊亂高度相關的精神疾病是「進食障礙」,但不是所有的進食紊亂症狀都能夠達到進食障礙的診斷標準。進食障礙的範圍比較廣,和體重控制最相關的有兩個亞型: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

神經性厭食症的一個典型標誌是極低的體重,疾病的其它主要症狀也多與維持低體重和害怕發胖的動機有關。患者攝入的食物量往往極少,有時候甚至可能會長時間讓自己處於絕對飢餓的狀態。女性患者有時會出現停經現象。即便他人為患者的低體重而擔心,患者本人仍舊會覺得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還是「胖」。神經性厭食症的致死率在所有精神疾患中是最高的,約為10%。唱《昨日重現(Yesterday Once More)》的卡倫·卡本特就是神經性厭食症患者,逝世時年僅32周歲。

神經性貪食症患者的體重大體是在正常範圍以內,因此從外表上基本看不出端倪。該類患者的典型特徵是反覆發作的暴飲暴食和之後的補償性行為。這種暴飲暴食有兩個特點:其一,在比較短的時間(比如兩小時內 )大量進食,進食量要絕對要比普通人在相同的時間和類似的情境中的進食量大。新聞中的李女士還算幸運,胃沒有被撐破,但確實有不幸的患者遭遇胃被撐破的情況。其二,患者在進食時往往存在失控感,感覺沒法停下吃或者沒法控制自己到底吃多少。為了控制體重增加,暴飲暴食後會伴隨不健康的補償性行為,比如自主誘導嘔吐,濫用瀉藥、利尿劑或長時間禁食等。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大量運動,其目的不是出於健康的考量,而是為了消耗卡路里。而大量的運動極可能會傷害患者的身體。

在不同的時間裡,同一個患者還有可能會被診斷為上述的兩個亞型。當然,上面描述的僅僅是神經性厭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的一些代表性特徵,具體的診斷需要由精神科醫師來做出。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患者的症狀往往和進食以及婦科症狀有關,許多人並不知道這是精神疾病,往往輾轉在消化科、婦科等科室求助。在此提醒大家,如果你過分糾結於自己的體重和體型,同時存在這些典型的症狀,並且持續時間較久,應該考慮去精神科求助。

最後要說的是,在人類的歷史上,到底以胖為美還是以瘦為美,不同時期的人們可能會有不一致的意見。然而在當今世界主流文化中,流行的指針都指向了「瘦」。一旦為了瘦而損害健康,就不得不警惕這種審美的危險性。

來源: 光明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