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圍繞一潭碧水做文章 看翔安區河長制工作顯成效

廈門網 發佈 2020-05-15T09:03:52+00:00

廈門網訊 初夏,走在新店鎮呂塘社區林邊池塘,水鳥在上空盤旋,周邊不時有居民帶著孩童散步嬉戲。如此巨大的改變要歸功於今年翔安區將河長制工作持續向村級推進,把「河長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創新融入小微水體整治。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曉青 通訊員 餘慶東 杜康)初夏,走在新店鎮呂塘社區林邊池塘,水鳥在上空盤旋,周邊不時有居民帶著孩童散步嬉戲。作為林邊村1000多名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水點,這個池塘一個多月前還是蚊蠅滋生的黑臭水體。如此巨大的改變要歸功於今年翔安區將河長制工作持續向村級推進,把「河長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創新融入小微水體整治。

如何圍繞一潭碧水做文章,造福一方百姓?一起來了解一下。

呂塘社區林邊村:

黑臭「消污塘」徹底變身

「這個池塘我們建村以來就有了,是消納村民生活污水的『消污塘』。」住在池塘邊的洪老先生告訴記者,整治前池塘邊臭氣熏天,特別是大熱天,池塘底泥發酵,在家門窗緊閉仍能聞到氣味。

今年4月份,翔安區河長辦立即督辦落實。「由於淤泥過深,清淤工作刻不容緩。」呂塘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柳江兵透露,兩台挖掘機同時作業了幾天才徹底清除了池塘里長年累月淤積的污染物,池底和周邊也進行了消毒。

記者看到,該池塘邊放著一個綠色的污水再生器。原來,2014年年底,林邊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成並投用。「水質不良的原因主要是污水處理設備濾膜已達壽命周期,不具備處理能力。已安裝的雨污分流管道也存在缺陷,導致雨水進入污水處理設備。」區河長辦工作人員坦言,受疫情影響,採購新的污水處理設備濾膜耽誤了些時間,他們第一時間讓廠家調配。

馬巷鎮城場社區:

15天清淤讓村民樂享夏日

小微水體是水系的「毛細血管」,規模小、數量多,卻與群眾的生產生活關係最為密切。位於馬巷鎮城場社區的一口魚塘也是小微水體整治的縮影。

「原來這裡有人承包了養魚,幾年前居民開始排入生活污水、亂倒生活垃圾,導致魚塘發黑髮臭。」居民林堤近就住在魚塘附近,他說,看著治理項目的工作人員清垃圾就用了15天,一些廢舊沙發、床墊等也被撈了上來。正是如此徹底的清淤作業,才讓他們現在能過上乾淨、清爽的夏天。

負責該池塘治理項目的工程師葉海濱介紹,該池塘為內源性污染,他們定期投加底泥鈍化劑、除臭藥劑、高效微生物複合菌劑等,並對水體進行曝氣充氧,強化水體自凈能力,保持水質長治久清。現場,記者看到一名溪流養護人員正乘坐小船對該池塘少量垃圾進行清理。

翔安區河長辦:

助力小微水體實現「三無」

記者了解到,今年小微水體整治成效已列入翔安區對鎮河長制考核內容,這充分增強了基層整治小微水體的責任感,調動了主動作為的積極性。為此,區市政園林局已經投入1900餘萬元,對全區所有管網開展一次徹底排查,制定了3年改造計劃,強化小微水體日常管理,實現小微水體「三無(污水無直排、水面無垃圾、水質無黑臭)」目標。

治理小微水體,除了注重「水」,翔安區還在「岸」上下功夫。為保證治理成效長期保持,翔安區著重污染源調查,動員村居百姓提高環保意識,把污染源分為農村生活污水、小作坊廢水污染和畜禽水產養殖污染三大類,精準施策,綜合治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據悉,在去年完成120處小微水體整治的基礎上,今年翔安區河長辦再次開展3輪摸排,共排查出受污染小微水體295處。截至4月23日,翔安區已整改完成113處,占計劃整改量的38.31%。

展開閱讀全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