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歲半寶寶誤吞電池,在口中爆炸!救治過程太揪心……這樣的錯誤別再犯了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5-15T11:25:33+00:00

當天上午,一歲半的貝貝獨自在房間玩耍,把一節7號電池放進了嘴裡,在隔壁房間的家人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繼而是孩子尖銳的哭聲。

不能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了!

因為一節7號電池,

濱州陽信縣一名一歲半的男嬰

三次被送進兒童重症科(PICU)。

醫護人員正在救治受傷嬰兒。

驚險一幕還要從3月5日說起。

當天上午,一歲半的貝貝(化名)獨自在房間玩耍,把一節7號電池放進了嘴裡,在隔壁房間的家人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繼而是孩子尖銳的哭聲。

家人急忙趕過來,看到孩子嘴裡冒出白色煙霧,口腔內大量黑色的粉末混合著鮮血,旁邊的地板上有一節7號電池的空殼,電池負極的金屬片不見了……

慌亂的一家人忙帶著孩子趕往濱醫附院。

據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陳軍介紹,孩子傷情非常嚴重,煩躁哭鬧,呼吸困難,口腔黏膜糜爛,上面附著著黑色粉狀物質。醫生急忙用稀釋的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沖洗孩子的口咽腔,將紗條填塞口咽部,在呼吸機支持下將嬰兒送至PICU病區。

PICU的醫護人員立即予以術後密切監護、呼吸支持、抗感染、鎮痛鎮靜、維持內環境穩定等治療。在對嬰兒腹部進行X線檢查後,醫生看到了電池負極的金屬圓片。PICU主任李曉梅立即聯繫醫務處,組織多學科會診。在PICU和麻醉醫師雙重監護下行床旁胃鏡檢查,發現男嬰食道嚴重損傷。之後,醫生又置入鼻胃營養管,貝貝的營養問題得以解決。

多學科無間的合作,終於挽回生命垂危的孩子。

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患兒終於在入院7天後拔除氣管插管,口咽喉腔及食道損傷逐漸恢復,嬰兒帶著胃管出院。

然而4月2日,貝貝反覆自行進食嗆咳,合併呼吸道感染,喉梗阻加重,胃管不慎脫出,再次入住PICU。5月7日,患兒為更換胃管,第三次來到濱醫附院行食道擴張術。

嬰兒三次進入PICU,手術難度極大,醫護人員以精湛的技術,完成了多次食管擴張和胃鏡引導下的鼻胃管置入。5月9日,患兒喉鳴減輕,精神很好,順利帶胃管出院。

醫護人員提醒,若孩子發生意外,尤其是被電池這類東西灼傷,

首先需要穩定孩子的情緒,將身上的相關化學品去除,避免更嚴重的傷害;

其次,安撫小孩,不要觸碰傷口。

口部尤其需要注意,儘量避免孩子咽下化學品,對消化道造成傷害。

在進行完簡單的處理之後,需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往相關有條件醫治的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因延誤治療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實在是太揪心了!

萬幸,孩子脫離危險!

小編搜索發現,

孩子吞食電池危險物品並不是個例

說起誤食,臨床工作三十餘年的首兒所普外科主任醫師李龍感觸頗深:「3歲以下的孩子,剛剛有自主活動能力,但沒有明確的危險意識,家長一旦照顧疏忽,孩子很容易把各種東西往嘴裡送,比如紐扣、硬幣,但最危險的還是電池。」。

他表示,電池外表有一層塑料包裹,孩子可能會誤認為是糖果。人體胃液消化能力很強,電池在消化液的浸泡下會出現泄露,從而產生化學腐蝕,對周圍組織會產生灼傷,嚴重還會造成腸梗阻甚至食道、胃等穿孔。

4個小時是一個關鍵時期。如果發現孩子可能誤服了電池,不管有多大可能性,一定要立刻去醫院檢查,拍一個胸片就能看出來。如果有,及時取出。超過4小時,電池就會出現泄漏,對身體造成後續傷害。

防患於未然,

家長們切莫讓孩子拿著一些「小玩意」玩,

更不可在孩子嘴中含有東西的時候逗他或者讓其哭泣,

這樣很容易致使異物吞入或吸入。

導致異物進入消化道的原因很多,

如進餐倉促,邊進餐邊打鬧,未嚼細即咽,

或是兒童出於好奇誤吞。

常見異物有硬幣、果核、紐扣、電池、刀片、圖釘、鑰匙、家長的藥物、發卡、小燈泡、吊墜、筆套等。

另外,以下比較「危險」的食物也要注意:果凍;各類堅果;帶核的水果:如紅棗、葡萄、橘子、桂圓、櫻桃等,給孩子吃帶核的水果時,把果核取出;小巧光滑的食物:孩子吃藍莓、糖果、巧克力豆等,要在家長的監督下食用。黏性大的食物:年糕、湯圓、糍粑等。

這個急救視頻,

建議大家有時間的話從頭到尾看一下,

畢竟這是性命攸關的,

每個家庭其實都需要。

關於小嬰兒的內容從5:45 分左右開始

這麼多血淚教訓提醒大家:

寶寶安全無小事,

時刻繃緊一根弦!

轉發!提醒!

來源:生活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