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好使管用就是硬實力

瀟湘名醫 發佈 2020-05-17T06:52:02+00:00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醫藥全程參與救治,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只看重現代技術,用西醫的眼光看中醫,認為中醫藥是封建迷信,是「玄學」,純屬愚弄百姓。

工作人員在流水線上進行中藥調劑。新華社發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醫藥全程參與救治,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在中醫藥有效參與疫情防控,甚至捷報頻傳的同時,社會上質疑中醫藥的聲音一直存在。實際上,這不僅僅是疫情期間才有的現象。一直以來,一些反對中醫藥,甚至將中醫藥污名化的「中醫黑」言論不時出現。

為何會有「中醫黑」

「中醫黑」早已有之,早在十六世紀末的明朝開始,受西方醫學的影響,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廢除中醫藥的言論一直不絕於耳。「賽先生」(science)傳入中國後,「中醫黑」逐漸發展成為廣泛的群體。「中醫黑」現象的出現,既有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內部的原因,也有媒體傳播、監管缺失等外部的原因。既有整個行業的原因,也有個人認知的原因。

隨著中西方交往的深入,科學思潮傳入中國。科學講究可檢驗、可用數學方法描述,講究客觀化的公式和邏輯。而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許多知識並不能通過科學視角下的實驗和數據解釋得通。加之,中國絕大部分的醫生都是在科學主義之下培養出來的,缺乏對中醫藥獨特理論體系的了解,缺乏對本土文化的自信。他們只看重現代技術,用西醫的眼光看中醫,認為中醫藥是封建迷信,是「玄學」,純屬愚弄百姓。

正規中醫教育培養質量堪憂,影響了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中醫教育存在西醫化傾向,一些中醫院校完全照搬西醫院校教學的模式,西醫課程占總課時的近半。而且,中醫教育本身也不再原汁原味。我國中醫院校教學上不重視古漢語教育,導致中醫理論被簡單化為概念,忽視了最根本的整體辨證思維。學生僅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中醫,根本體會不到中醫的真諦。此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期間,各科輪轉及理論考核均以西醫為主。培訓經歷讓他們相信,即便在中醫醫院,中醫和中藥似乎也僅是點綴而已。在這樣的課堂教育和臨床實踐模式培養下的中醫醫生,很多人都不能熟練掌握運用「望聞問切」,沒學到中醫看病的真功夫。這嚴重影響了中醫在臨床中的治病救人的能力,影響了人們對中醫藥的整體認識,催生了「中醫黑」群體。

偽中醫大行其道,敗壞中醫藥名譽。在中醫藥事業逐漸向好發展的當下,部分「神醫」偽裝為江湖郎中活躍在街頭巷尾、線上線下,鼓吹一些所謂的偏方,非法行醫。這些偽中醫不分群體體質,不分患者證型,憑藉一方走遍天下。更有一些偽中醫宣稱「自然療法」,用一些偽氣功等手段詐騙錢財。這些偽中醫嚴重誤導民眾,久而久之,民眾便對中醫藥產生了質疑,最終對中醫藥產生不信任感甚至反感,從而加入「中醫黑」的隊伍。

各媒體平台的養生保健信息傳播不當,讓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陷入誤區。當前養生熱興起,一些傳播中醫養生保健信息的媒體背後,是生產中醫養生保健產品的企業的冠名和贊助,讓原本是中醫知識普及的平台淪為產品推銷的陣地;一些媒體甚至把關不到位,邀請偽中醫做客節目。這導致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養生保健信息真假難辨,篤信養生保健節目信息的百姓不但沒能獲得健康,反而因此受害。而優質中醫醫師對此長期失語,未能及時站出來糾偏,沒能幫助樹立中醫藥的正確形象,讓「中醫黑」有了可乘之機。

此外,一些劣中藥也催生了「中醫黑」。常言道:「三分中醫,七分中藥」。多數情形下,大部分中醫還是通過中藥治療疾病,這使得中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了中醫看病的療效。而中藥質量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中藥的道地性、採收時節、加工炮製工藝、倉儲運輸等環節的質量管控。當前,中藥質量堪憂:非道地化現象嚴重,採收時機不成熟,採收方法不規範,偽品冒充正品或摻偽,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非藥用部位等雜質過多,非法染色問題頻發,炮製過程不規範,運輸、倉儲、採購等環節監管不到位……這導致即便是真中醫、名中醫,開具的中藥處方也會療效不佳,患者用藥安全得不到保障,加劇了「中醫黑」現象。

以疫情為契機,加強中醫藥的循證研究

中醫學的發展是否順應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否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中醫藥是精華還是糟粕,應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在臨床實證中進行揚棄,在傳承發展中吸收新興科技,按自身規律自我完善。因此,面對「中醫黑」現象,既需要扶本固正,提升中醫自身的硬實力,又需要多措並舉,營造有利於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醫自身需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在堅持遵循中醫藥傳承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中醫從業者要加快療效證據研究,加強中醫基礎理論的詮釋研究和中醫臨床回顧性研究,加快中醫藥的現代化進程。很多篤信實驗、數據,並不了解中醫藥的理論知識的「中醫黑」群體認為,中醫藥沒有科學證據、缺乏療效證據,經不起雙盲試驗的考驗。此次疫情防控期間,療效顯著的化濕敗毒顆粒接受了嚴格的隨機對照實驗的檢驗,獲得了臨床證據,將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病的認知理論和臨床療效進行了有效轉化,對中醫藥的推廣應用起到了促進作用。中醫藥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應該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按照現行國際通用的方法,加強對中醫藥的循證研究,提升人們對中醫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要改革完善醫學教育,優化中醫教育。筆者認為,中醫教育應回歸經典原文,強調基礎;淡化西醫課程,注重學生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維的培養;注重中醫臨床實踐,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進一步優化跟師、跟診的教學模式,重視學術傳承,鼓勵學術爭鳴;在考試和考查方面,淡化知識記憶性考核,重視臨床望聞問切四診能力的考核。通過多種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中醫師的專業信心和實踐技能。此外,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應增強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優化醫學史、醫患溝通等課程的教授和講解,使醫學生形成對科學的理性認知。還應優化醫學生課程配置,增加醫學生職業倫理教育,增進西醫專業的學生對中醫知識的了解,使其科學合理地認識中醫。

要懲治偽中醫,規範中醫診療秩序。應健全群眾投訴舉報制度,鼓勵群眾對身邊的偽中醫進行舉報。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大對非法行醫者的行政處罰。暢通行刑銜接制度,構成非法行醫罪、詐騙罪等刑事犯罪的,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衛生行政部門要協同工信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偽中醫偽造、冒用中醫醫師資格,開展線上問診處方等違法行為。

要常抓不懈地全面提升中藥質量。醫藥不分家,近年來「中醫亡於中藥」的聲音不絕於耳,面對「中醫黑」現象,我們應不斷提升中藥質量。比如,在原藥生產階段,應大力推廣道地藥材的規範化種植和使用,藥品監管部門應協同環保部門、農業部門聯合執法,保障中藥材的質量;在中藥炮製階段,應加強對炮製流程的監測和管理,建立炮製終端檢驗制度,確保炮製過程的規範和安全;對於中成藥,藥品的研製和生產流通應確保全程可追溯;對於中藥飲片,應加強對中藥代煎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藥盡其用。值得一提的是,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實施後,應考慮修訂《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確立以臨床療效為導向的保護標準,擴大保護範圍,增強對精品中藥的保護力度,使其成為體現中醫藥特點、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中藥管理制度。

此外,還要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依法改革,提升中醫藥的醫療服務資源占比,增強中醫的影響力。對中醫養生保健信息的傳播進行規範和引導,審核發布方的中醫師資質,涉及用藥治療等中醫藥養生保健內容,細化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來源:光明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