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節流」還要「開源」

廣州日報 發佈 2020-05-18T07:50:34+00:00

客觀來說,目前中國足球產業的體量確實非常有限,「節流」和「開源」雙腿並行對中國職業聯賽和俱樂部來說才是合理的。其中轉播分成是最重要的一塊,對於大部分中小型俱樂部來說,這部分的分成普遍占60%以上。

2015年,體奧動力曾以80億元的天價買下2016年至2020年中超5個賽季的轉播版權。 (OSPORTS全體育)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喆

最近,關於中國職業足球聯賽「去泡沫化」已成為國內足球界的熱議的話題。除了中國足協嚴推「四大帽」的「節流」政策之外,未來中國足協主導下的「職業聯賽理事會」應該如何「開源」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客觀來說,目前中國足球產業的體量確實非常有限,「節流」和「開源」雙腿並行對中國職業聯賽和俱樂部來說才是合理的。

「職業聯盟」可保障俱樂部生存

國際上,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收入主要由轉播分成、比賽日收入、商業收入三大核心部分組成。其中轉播分成是最重要的一塊,對於大部分中小型俱樂部來說,這部分的分成普遍占60%以上。而對於豪門俱樂部來說,這部分的收入也平均占40%。國際上各大職業聯賽普遍都成立了公司性質的「職業聯盟」,由參賽的各家職業足球俱樂部聯合組成,主要負責以聯賽整體品牌進行轉播版權、冠名贊助、廣告、周邊產品等方面的商業開發。其中,轉播版權的營收和分配是職業聯盟運作的重中之重。

以目前商業運作最成功的英超為例。英超聯盟憑藉自身超強的商業包裝能力和品牌效應,在轉播版權收入上傲視全球,2019年~2022年的轉播費額度達到驚人的9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790.8億元)。英超聯盟對英超俱樂部的轉播費用分紅模式採用「集體主義」模式:1.海外轉播費用由20家英超俱樂部均分;2.國內轉播費用的50%由20家英超俱樂部均分;3.國內轉播費用剩餘50%的一半按照名次進行分紅;4.剩餘50%的另一半由轉播場次決定。

在英超聯盟的這種轉播費分紅模式下,英超的冠軍球隊與最後一名的降級球隊之間獲得的分紅總額比率大概為1.53:1。最近兩個賽季,英超前6名的球隊平均轉播分紅收入超過1.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2.9億元),降級的球隊也有將近1億英鎊的收入。有了如此強大的轉播分紅收入保障,英超俱樂部哪怕投入龐大、英超球員哪怕薪水高昂,但並沒有被外界視為「泡沫化」。一向運營健康的德甲聯盟在轉播分紅上也採取了接近英超的模式,冠軍球隊與最後一名之間的收入比率在2:1左右。

可見,對於目前中超的「去泡沫化」,除了要積極「節流」,更急需成立「職業聯盟」的運作體系,提升整體營收能力。

中超公司每年賺多少?分多少?

中國尚未成立「職業聯盟」。目前只是由中國足協主導,與16家中超俱樂部一起成立了「中超公司」。中超公司負責中超聯賽整體的轉播版權、冠名贊助、商業廣告等方面的整體開發,並在年底給16家中超俱樂部進行分紅。

在2016年之前,中超公司因為整體收入不高,每年給各家俱樂部的分紅數額不足2000萬元人民幣。從2011年至2015年間,隨著中超各家俱樂部普遍加大投入,大量世界著名球星和教練湧入中超,中超的商業品牌價值增值明顯,於是就催生了2015年10月體奧動力以80億元的天價買下2016年至2020年5個賽季中超轉播版權。不過,2017年開始,中國足協出台了包括外援、U-23一系列限制性新政,使得聯賽的競爭性和觀賞性降低,導致體奧動力與中超公司雙方的合作一度產生分歧。最終經過協商,體奧動力調整了與中超轉播版權合同的期限,從當初5年延長到10年(2016賽季到2025賽季),在上述周期內共計支付110億元,前5年每年支付10億元,後5年共計支付60億元(2021年11億元、2022年11.5億元、2023年12億元、2024年12.5億元、2025年13億元)。

商業贊助收入方面,中超公司此前獲得了中國平安9年16億元人民幣的冠名費至2022年底。而在裝備方面,從2011賽季起,中超公司獲得耐克10年30億元人民幣的贊助,其中現金部分為8億元,產品部分價值22億人民幣。此外,目前中超公司還引入了其他14家各種類別的贊助合作夥伴。

至於俱樂部的分紅,中超近幾個賽季以來都是模仿英超的模式,採用90%均分+10%名次分配的方式。以2019賽季為例,中超公司在版權收入和商業收入方面共獲得約15億元人民幣。16家俱樂部約得到11億元人民幣的分紅總額,平均不到7000萬元,最高的一家和最低的一家之間相差不到1000萬元。

毫無疑問,中超公司目前的營收能力與國際成熟的職業聯賽相比差距巨大,中超俱樂部每賽季得到的分紅還不足其整體投入的15%。但從當下中國足球產業市場的實際規模來估算,中超公司在現行模式下的營收能力已經接近自己能力的天花板了。

「職業聯賽理事會」如何多吸金?

事實上,過去3年多,中超多家主流俱樂部一直與中國足協推動著「職業聯盟」的籌備工作。根據原來「職業聯盟」籌備組的方案,各俱樂部投資人有信心單賽季為中超拉到至少50億元的收入。這個方案無疑比目前中超公司的實際單賽季營收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分紅方面,「職業聯盟」籌備組預估單賽季可平均給每家中超俱樂部帶來至少2億元收入,中甲俱樂部平均至少2000萬元、中乙俱樂部則平均至少200萬元。如能達到「職業聯盟」籌備組的收入預期,那麼三級職業聯賽的俱樂部只要把單賽季運營成本控制在中國足協的「四大帽」之內,定可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投資主體,從而令各家俱樂部的股權結構多元化,同時還符合俱樂部「中性冠名」的要求,降低俱樂部的運作風險。

不過,目前根據相關方面的規定,「職業聯盟」不能以一家商業公司的實體存在,只能採取社會團體的形態。因此,中國足協正緊鑼密鼓主導成立「職業聯賽理事會」,未來要把三級職業聯賽捆綁管理並開發經營。無論是國際通用的「職業聯盟」模式,還是中國足協的「職業聯賽理事會」模式,其核心要素都必須充分尊重各個俱樂部,保障俱樂部投資人的利益,顯著增加俱樂部的收入。

與目前中超公司的商業運作相比,「職業聯賽理事會」在中超天價轉播版權收入方面估計難有大的上升空間,但中甲、中乙轉播版權方面可嘗試突破。而在聯賽的其他商業開發上,「職業聯賽理事會」必須取得更深、更廣、更多維的營收增長點。當然,中國足球產業目前仍然十分薄弱,尤其在疫情影響之下更是受到嚴重衝擊。因此,短時間內寄望「職業聯賽理事會」能在營收額度上發生質變並不現實,更多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投資人還是要謹慎一點、量入為出。

未來如果中國職業足球能培養出更多青訓優秀人才、形成堅實的社區文化,「去泡沫化」必然水到渠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