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書記張家逢:守初心擔使命 扎紮實實為百姓干實事

大三明 發佈 2020-05-19T05:48:03+00:00

駐村以來,他統籌各方力量,聚焦聚力總目標,始終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產業幫扶力度,將「輸血式」變成「造血式」扶貧,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肖曉敏 楊穎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惠萍

三明市林業局駐清流縣靈地鎮楊源村的第一書記張家逢。楊穎 攝

東南網5月15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通訊員 楊穎)楊源村的村民都說,「村裡變化很多,因為我們有張書記。」村民口中的張書記就是三明市林業局駐清流縣靈地鎮楊源村的第一書記張家逢。駐村以來,他統籌各方力量,聚焦聚力總目標,始終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產業幫扶力度,將「輸血式」變成「造血式」扶貧,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村裡鮮切花種植慢慢走上正軌。楊穎 攝

紮根農村辦實事

腳下有泥,心中有底。2017年12月14日,張家逢到楊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了解情況。他走遍了村裡所有的貧困戶、3個村民小組,與貧困戶話家常、向群眾尋良策,村頭巷尾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精明能幹、成熟穩重,看得出他是想幹事的人。」這是楊源村支部書記楊葉林對這位新上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印象。

幾天走訪下來,張家逢很快發現了問題:扶貧政策還不能順利落實下去、群眾認可度不高、發展產業積極性不高等等。帶著問題,張家逢與村幹部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脫貧攻堅既是任務,更是責任,來到這裡,我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打贏這場仗的。」這是張家逢在會上對村兩委幹部的承諾。

張家逢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貧困戶楊美新家裡房屋因為受陰雨天氣影響,受損嚴重,張家逢在走訪中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幫助楊美新向縣裡申報了危房改造,並積極幫助選址、協助建房,解決了貧困戶住房保障的一大難題。

「駐村不僅要身到,更要心到,用心和貧困戶打成一片,用心辦實事,最終會贏得他們的支持。」張家逢說。

貧困戶楊水林是村裡71歲的老人,收入單一而且發展產業熱情不高,為此張家逢不止一次到楊水林家中進行宣傳動員,講政策、算收入帳,打消他的疑慮。最終,楊水林在山上養起了100多隻土雞,第一年就增收了近5000元左右,更通過在花卉基地務工住上了新房,拔掉了「窮根」,日子越過越好。

兩年下來,張家逢幫助全村貧困戶申報各類產業補助300餘萬元,解決了群眾種養發展難題;籌集20萬元資金,為村裡新村和老村安裝路燈60盞和安全飲用水改造;幫助4戶貧困戶實現了易地搬遷、住進了新房。截至目前,楊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24人全部摘掉了「窮帽子」,貧困發生率降到了0,實現了整村脫貧。

村頭巷尾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楊穎 攝

找準點子抓產業

「基礎設施是根本,產業發展才是出路。」這是張家逢駐村後一直堅持的理念。他發現,楊源村有著很好的產業發展基礎,但在規模化發展和輻射帶動能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為了進一步推動村集體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使貧困戶實現產業增收,張家逢鼓勵村民報名參加縣裡的花卉種植培訓,帶領村民到嵩溪鎮花卉基地參觀學習,並積極探索「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3+1」發展模式,向省財政、市林業局等部門共爭取資金181萬元,成立三清流縣楊源村彡杉花卉合作社,在村裡建設楊源村產業扶貧項目80畝鮮切花大棚。張家逢表示,雖然大家都知道發展鮮切花種植的前景很好,但剛開始時多少還是有點擔心,現在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如今,村裡鮮切花種植慢慢走上正軌,成為了產業帶動模式的一個成功案例,不僅帶動了貧困戶增收,也為村裡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增收崗位,每年還能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收10萬元。

村裡建設楊源村產業扶貧項目鮮切花大棚。楊穎 攝

楊維南是花卉種植受益貧困戶中的一戶。「我利用幫扶資金蓋起了10畝鮮切花種植大棚,現在每天都有固定的收入,預計今年總收入將會突破10萬元。」楊維南開心道,張家逢採取「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新型產業組織化形式,幫助楊維南、楊水林等30餘人在基地務工增收。

「扶貧,更要扶志與智。」張家逢還採取「先進」幫「後進」的方式,鼓勵貧困戶中發展起來的種養能手傳授經驗,暢談脫貧體會,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信心,鞏固脫貧成效。

新村部大樓。楊穎 攝

鋪好路子促發展

楊源新村主幹路約有200多米尚未道路硬化,村民只能走砂石小道,雨雪惡劣天氣積水較多,嚴重影響了楊源村300餘名老百姓出行。得知情況後,張家逢與村兩委幹部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31萬元,用於涼亭、護欄、綠化改造、橋樑拓寬、道路硬化等設施建設,加快解決了楊源村群眾「最後一公里」出行難問題。如今,楊源村已實現巷巷通路,極大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楊源村原村部,空間狹小、服務設施匱乏,如今已不能滿足村裡黨群建設需要,不少時候開展黨群活動都要人擠人的站著,也有村民反映跳廣場舞都沒有合適的地方,這些張家逢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使項目儘快落地,張家逢和村幹部多次到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爭取建設資金,向縣委組織部爭取20萬資金、市林業局爭取10萬資金,用於新村部大樓的修建,包含了黨員活動室、老年人活動室等,徹底改善了楊源村髒亂差的辦公環境,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能力。

「張書記來了後,幹了不少實事兒,大家都脫貧了,村裡已經大變樣了!」在村裡待了大半輩子的老黨員楊美生向張家逢豎起了大拇指。

駐村期間,張家逢多次到村民家中、走到田間地頭等地方,面對面地與村民交流,積極向貧困村民宣傳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關政策,準確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把脈問診、對症下藥。兩年多下來,這位第一書記一下子成了村裡老百姓的「貼心人」。

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張家逢對基層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談到對楊源村未來發展時,張家逢眼中滿是憧憬、信心十足,「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相信在全村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產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楊源村很快就會實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