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沉船、疏勒古城、石峁古都……2019十大考古新發現「挖」了啥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5-19T08:06:56+00:00

5月1日到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行終評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是終評會30年來首次在線上舉行,入圍的20個項目經過4天演示匯報,全程直播。

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出土的銅禮器組。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時間順序):

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2.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3.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

4.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

5.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

6.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

7.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

8.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

9.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10.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這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從「地下」到「雲上」的直播。5月1日到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行終評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是終評會30年來首次在線上舉行,入圍的20個項目經過4天演示匯報,全程直播。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始於1990年,從2001年起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共同主辦,是在全國範圍內評選當年重大考古發現的一項活動,「雷峰塔遺址」「海昏侯墓」「張獻忠江口沉銀」等著名考古發現都曾入選。

本屆終評會的評委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柴曉明、陳星燦、韓國河、韓建業、雷興山、李伯謙、李讓、劉斌、劉慶柱、孟華平、水濤、宋新潮、孫慶偉、王輝、王巍、王幼平、王占奎、信立祥、閆亞林、袁廣闊、朱岩石——21位評委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報社、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鄭州大學、湖北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等單位。

列舉這麼多,只想說明,考古學界的頂級「大佬」們,公認這「十大」是過去的2019年最重要的考古成果。那麼,這些「重見天日」的考古新發現,「挖」出了啥?普通人又能從中看到哪些中國歷史呢?

就從年代離我們最近的說起,那也是800多年前的南宋故事了。

1987年,「南海I號」沉船被發現於廣東省台山、陽江交界海域,這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沉船上的大量貿易瓷器也證明了這是一艘不幸的南宋商船,卻由此開啟了中國水下考古的航程。

2007年,在多次水下考古的基礎上,「南海I號」以空前的整體打撈的方式「出水」,截至2019年,共發掘出文物近 18 萬件(套),其中瓷器約16萬件(套),鐵器凝結物 124 噸。瓷器幾乎囊括了當時南方主要窯口與種類,大部分產自江西、福建和浙江,為南宋南方瓷器研究提供了一大批年代性質明確的標準器;還有一些器形較為特殊的外銷瓷器、濃郁異域風格的金飾品和剔犀、剔紅漆器等,顯示出南宋海外貿易的繁榮。

關於神秘的沉船,普通人最關心的除了船上有什麼,還有,船是什麼時候沉的?

「南海I號」沉船中發現的銅錢,最晚的年號為南宋孝宗的「淳熙元寶」款(公元1174年-1189年), 同時根據相關金葉、銀鋌和瓷器的推測,沉船屬於南宋中晚期。沉船中還有一件德化瓷罐,上有「癸卯」年墨書, 南宋淳熙的癸卯年為1183年。由此推測,該沉船的出航應在1183年。

巧合的是,在福建泉州的九日山上,現存13方宋代「祈風石刻」,其中一則正是刻於南宋淳熙十年,即1183年。祈風,是為即將遠航的商船祈禱一帆風順,「南海I號」經研究確認是從泉州出發,不知當時是否正是為它舉行了隆重的儀式,目送它意氣風發地啟航。只是沒料到,當我們再次看見它,卻是在800年後——「南海I號」現藏於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

讓我們把目光從大海收回,下一站要去的是兩千年前的漢代西域。

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位於奇台縣半截溝鎮麻溝梁村,北與奇台、吉木薩爾等綠洲相連,南越天山可至吐魯番盆地。遺址由城址、手工業作坊和墓地三部分構成。城址位於遺址東部一座突出的山嘴上,大致呈長方形,南北長380米、東西寬280米,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城池依山形水勢而建,北、西築牆,東、南以深澗為屏障,地形險峻,易守難攻。

考古學家說,石城子遺址是迄今新疆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年代準確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狀況完好、文化特徵鮮明的漢代古遺址。但石城子的名字過於普通,它還有一個更顯赫的名字——疏勒城。

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設西域都護,統轄整個西域地區的軍政事務,標誌著新疆地區正式歸入中國版圖。公元前48年,西漢在今吐魯番盆地,設「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事務,戊校、己校分駐天山南北。東漢明帝時,遣西域都護陳睦駐烏壘(今輪台地區)、己校尉關寵駐柳中(今吐魯番魯克沁),戊校尉耿恭屯金滿城(今吉木薩爾地區)。

根據《後漢書·耿恭傳》的記載,疏勒城最驚心動魄的往事,與這位叫耿恭的將軍有關。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3月,匈奴北單于以兩萬騎兵進攻車師國,車師王被殺,匈奴乘勝揮師指向金滿城。耿恭先是依靠弩機取得了戰術優勢,滯緩了匈奴騎兵的突擊力量;5月,他放棄孤立無援的金滿城,轉移至疏勒城。石城子遺址以麻溝河為深澗屏障,與史書中記載的「恭以疏勒城旁有澗水可固」,互為印證。

當年7月,匈奴又來了。此時,留給耿恭的只有一座孤城,西域都護陳睦和己校尉關寵,都已被匈奴大軍包圍於柳中並犧牲,朝廷又因漢明帝駕崩而無暇發援,最後,連車師國都和匈奴連兵了。數月後,數千士兵只剩下幾十人,但決不投降。

公元76年正月,繼位的漢章帝終於同意發兵援救,大軍在交河城大敗匈奴。當援軍的一個支隊艱難地趕到疏勒城時,這座被積雪覆蓋的死寂之城,包括耿恭在內,還活著26個人。當這些人隨軍回到玉門關時,只活下了13人。

疏勒城只有一處城門,城門遺址也已被發掘——可以想見,耿恭當年就是站在這個城門上怒斥匈奴的勸降的。當歷史有了可見可觸的實物,往事就並不如煙。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終歸不算太遙遠,有的神秘古國不知從何起,也不知何所終,只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蹟,讓後人產生無限遐思——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就是如此。

石峁城址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地處黃土高原北部的黃河支流——禿尾河北岸的梁峁台塬之上,距今約4000~4300年。連續9年的系統考古工作表明,作為石峁城址的核心區域,皇城台或已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

石峁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以「皇城台」為中心,內、外城以石砌城垣為周界向內拱衛,巍峨壯觀,氣勢恢宏,是中國北方地區龍山時代晚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和區域政體中心。然而,如此龐大的建築,誰建的、為什麼被廢棄、曾經居住在這裡的人後來去了哪兒……種種謎團,都暫時無解。

有考古學家稱石峁城是黃帝的都城,但馬上引發了學術爭鳴。只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個黃土高原上的神秘王國都邑,有過極致輝煌。

在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最「資深」的是三處石器時代的遺址——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文字,只能靠考古學家的發掘來還原他們的生活。

疥疙洞遺址罕見地保留了距今10萬-1.5萬年間的人類化石和豐富文化遺存的洞穴遺址,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學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小南山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烏蘇里江左岸,總面積40餘萬平方米,近幾年發掘出土玉器120餘件,加上以往發現,總數超過200件,這是東亞地區系統用玉的最早證據;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有著國內已知最早、最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還發現了雙輪車的車轍痕跡,布局方正、中軸對稱,嚴整的規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源頭……

遺址不會說話,考古不是挖寶,很多發掘出來的東西也並不「好看」。但在這些深埋黃土的細微處發現一些新故事,除了滿足現代人想知道自己從哪兒來的好奇,或許也能為到哪兒去提供一點歷史的借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