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國看到一個說話不算數的春秋末年,禮崩樂壞中的海誓山盟

晉大夫曰 發佈 2020-05-19T05:15:54+00:00

我國古代有殺牲取血、歃血為盟之說。而盟書,顧名思義,就是古代相關各方締結盟約的書面材料,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考古資料。作為山西博物院珍藏的鎮館之寶,侯馬盟書,為人們揭開了2500多年前的觥籌交錯中,各種勢力之間勾心鬥角的鬥爭與連橫。

我國古代有殺牲取血、歃血為盟之說。而盟書,顧名思義,就是古代相關各方締結盟約的書面材料,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考古資料。

作為山西博物院珍藏的鎮館之寶,侯馬盟書,為人們揭開了2500多年前的觥籌交錯中,各種勢力之間勾心鬥角的鬥爭與連橫。而那些書寫於玉石上的文字,也是中國現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毛筆字。

晉國的起源,是山西省簡稱「晉"的由來。山西侯馬,古稱"新田",是2500多年前春秋時期晉國晚期的都城。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5年,晉景公以"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為由遷都新田,傳位十三世,歷時209年。也是在新田,韓、趙、魏三家於公元前403年瓜分晉國,結束了春秋時期爭霸的歷史,揭開了戰國七雄逐鹿的序幕。

1961年,山西侯馬晉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遺址保護範圍內任何基本建設用地之前都要進行考古勘探工作。

1965年12月,在侯馬市東郊澮河北岸的台地上,距秦村約0.5公里的侯馬發電廠基建工地,考古工作人員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玉幣、盟書。其中製作精美的壁、圭、璋等被切割成薄片,其薄如紙,體現了古人高超的工藝水平。

而同批發掘出土的盟書,經過整理,總數共有5000多件,約有656件字跡較清晰,可辨認。這些盟書多則200餘字,少則10餘字,其中所涉及的盟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宗盟類。要求與盟人效忠盟主,一致討伐敵對勢力,是主盟人團結宗族內部的盟誓;
  2. 委質類。與盟人表示同逃亡的舊主斷絕關係,並制止其重返晉國;
  3. 納室類。與盟人表示盟誓後不再擴充奴隸、土地和財產;
  4. 詛咒類。對某些痛惡的罪行加以詛咒;
  5. 卜筮類。為盟誓卜牲時龜卜及筮占文辭的記載,不屬於正式盟書。

這些內容,形象地反映出當時歷史背景下社會風氣和意識形態的劇烈變化。

例如,盟書反映的晉國末期上層政要的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的激烈性與殘酷性,突顯了"惡"的歷史作用,反映出當時"禮崩樂壞"的歷史趨勢,並由此折射出中華民族發展中一段艱難曲折的歷程。

通觀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晉國趙氏等六卿在內爭紛爭中剩下四卿,直至後來三家分晉,在今天看來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浪花,但就是在這一短暫的歷史環節上,由於社會矛盾激化、局勢動盪,政治鬥爭中出現了風起雲湧、變詐迭出的亂世場面。

春秋末年,禮崩樂壞,道德滑坡,是孔子早就明言過的。孔子所謂"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言而無信,不知其可"的告誡正針對其時"誠信"掃地,統治者內部毫無信義,欺詐百姓的現實狀況而言的。這就不難理解侯馬盟書何以出土5000件之多,據統計有的會盟人數更是有多達152人這樣大的規模,且有許多反覆舉盟的現象。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侯馬盟書中,參盟人宣誓誠信不僅要請已故先君及神明鑑察,還要以身家性命擔保,這才被看作最強有力的保證。這反映了此前卜筮的鬼神觀念已經讓位於現實利益的需要,社會意識也隨著經濟政治發展有了相應的進步。

侯馬盟書完整而有系統的盟辭內容,在我國歷史文獻中是非常罕見的,對於研究東周文字、晉國歷史、古代盟誓制度等均有重大意義。

悠久的晉國歷史,為侯馬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晉國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這裡出土的具有重大考古價值的"侯馬盟書"、"晉侯鼎"、"空首布幣"等晉國文物世人罕見,其中,"侯馬盟書"震驚中外史學界,1995年被評為建國以來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如今,這些世所罕見的文物珍品就躺在表里山河的三晉大地上,陳列在山西博物院的晉國古文明里。作為我個人,每到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博物館總是我必去的地方,而山西博物院,是我想向每一位朋友推薦的訪晉必去之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