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少年書——讀解蘇東坡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5-19T06:48:54+00:00

張 煒自古至今,很多人認為「少年不著書」,不然就會「悔其少作」。這似乎是一個通理,但許多時候還要明白,對於那些極少數天才其實不必如此。我們從蘇東坡這裡就可看出端倪。少年記錄,實際上是一條生命之河的發端,舍此則沒有漫長的流動。

張 煒

自古至今,很多人認為「少年不著書」,不然就會「悔其少作」。這似乎是一個通理,但許多時候還要明白,對於那些極少數天才其實不必如此。我們從蘇東坡這裡就可看出端倪。少年記錄,實際上是一條生命之河的發端,舍此則沒有漫長的流動。生命的河流要儘可能真實地展現其長度和寬度,我們不可能讓河流的中段和末端來取代它的源頭,因為那是一切的開始,自有百般氣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少年文字自有可觀處。

中年和老年各有文章。一個人不到二十,讀盡詩文,蘊豐藏富,表達中會有大量不自覺的效仿。中年之後見聞漸多,經受了諸多物事,甚至飽受摧折,這時候生命的縱深與氣概自會不同。但少年書常有一種清新的氣息,它一定不是後來所能具備的。年輕的生命滿眼新奇,衝動不已,也會產生好文章。這時候的文勢出自天然,過時不候。對於蘇東坡這樣有家學淵源的天才,其少年之作往往只嫌其少而不嫌其多。他文熟而情慧,從記載上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年僅十歲多一點的蘇東坡竟然有那樣的洞察和敏感,那樣出色的表達。如「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黠鼠賦》)這樣的句子,在富有人生經驗的老人看來都不失為深刻的洞悉和哲思。

蘇東坡少年時曾遵從父命,模仿歐陽修作《謝宣召赴學士院,仍謝賜對衣金帶及馬表》,讓蘇洵極為滿意。他認為將來兒子一定會用得上這篇文章,像歐陽修一樣名揚天下、功勳卓著,成為皇上身邊的一位要人,光宗耀祖。蘇東坡二十二歲的應試文章《刑賞忠厚之至論》,竟放到了主考官歐陽修的面前。對方以為此文脫盡五代宋初以來的浮糜艱澀之風,大為讚賞,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一位文壇盟主對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說出這番贊語,讓人訝異。「汗出」、「當避」、「放出一頭地」,是怎樣的心境與情致。一位文章大家胸襟博厚、雙目如炬,才會這樣豪邁。一切如同歐陽修所料,後來的蘇東坡果然大展宏圖。我們不知道當時的主考官對這個新進才俊是寄託於政事還是文事,結果是雙雙斬獲。

蘇東坡少年得志,後來屢次進階,得到恩寵,然後又接連受挫、再起再挫;中間曾抵高位,像歐陽修一樣,得到了皇帝賜給的金帶和駿馬。他在文章方面開一代風氣,成就超過了歐陽修。蘇東坡作品數量之巨是北宋第一人,且妙句無限,揮揮洒洒無所不能。他作為一個人之多趣、多能,傳奇般的生命,深度與廣度、情趣和色彩,更有雅俗共賞、卓越與凡俗的綜合一體,真正構成了一部宏富綺麗、無所不包的時代大書。他讓人神往,讓人喜愛,讓人擁有。現代人會在自己擁擠的心間辟開一角安放他,並時而遐想。人們一開始就會接近他的少年,注目一個及早上路的天才,一個起伏跌宕的人生。

來源:新民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