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呂纂到呂隆,後涼的國力,一直保持下滑的態勢

蕭家老大 發佈 2020-05-22T09:20:06+00:00

可惜的是,後涼自呂光死後,「諸子兢尋干戈,德刑不恤,殘暴是先」,內訌一波接著一波,很快演變成自相殘殺,以至於國家迅速敗落,百姓「饑饉流亡,死者太半」,簡直亂成了一鍋粥。

從呂纂到呂隆,後涼的國力,一直保持下滑的態勢

涼州一地,在十六國初期,是個遠離戰火硝煙、相對平靜的去處。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呂光建立後涼,仍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就是在後涼建立的最初幾年,它也還是有過一段時期的平靜。然而,隨著鮮卑禿髮氏和盧水胡沮渠氏的先後分離,這裡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後涼國的形勢,也隨即變得複雜,南涼和北涼的建立,無疑把後涼推到了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上。禿髮氏和沮渠氏,南北夾擊,合力擠壓,讓後涼國變得越來越兇險。更為糟糕的是,後涼的東面,又興起了西秦和後秦兩個政權,西面的吐谷渾部也在不斷壯大。一時間,後涼四面受敵,成了一塊可口的肥肉,誰都想咬上一口。

其實,一個國家,也就像一個家庭一樣,弟兄姐妹不團結,就會受到外人欺侮;夫妻間不和睦,就會有小三介入。假如後涼內部堡壘牢不可破的話,最後也不至於成為眾矢之的,誰想咬一嘴就咬一嘴。可惜的是,後涼自呂光死後,「諸子兢尋干戈,德刑不恤,殘暴是先」,內訌一波接著一波,很快演變成自相殘殺,以至於國家迅速敗落,百姓「饑饉流亡,死者太半」(見《晉書》),簡直亂成了一鍋粥。先是呂纂和呂弘謀反,逼死了剛剛即位不久的呂紹,而呂纂也沒能支撐多久,僅當了三年皇帝,便又禍起蕭牆,被呂超、呂隆哥倆殺害。事情總是相輔相成的,後涼的這種內部禍亂,也讓其外部形勢變得更加惡劣。後涼終於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靠奪宮上位的呂隆,最後萬般無奈的投降了後秦。

從呂纂到呂隆,後涼的國力一直保持持續下滑的態勢。在這點上,呂纂也是有責任的。呂纂是個好將軍、好戰將,但絕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他「少便弓馬」,卻不愛讀書,「唯以交結公侯聲樂為務」,沒有什麼政治頭腦,是個喜歡玩樂的粗人。更糟糕的是,呂纂還喜歡炫耀武力。登上皇位的他,並沒想著怎樣去收拾這個爛攤子,怎樣的與民生息,而是更加窮兵黷武。他多次主動出擊南涼和北涼,南北兩線同時作戰,讓後涼的國力損耗很大。就是這樣,呂纂在生活上,還是「游田無度,荒耽酒色」(見《晉書》),心思根本就沒放在國家的治理上。

呂纂如此,呂隆也沒好到哪去。可以說,呂隆的治國思路一開始就是錯的。單看其「多殺豪望,以立威名」(見《晉書》)的雷人之舉,便可見一斑。為了確保自己的皇位不動搖,呂隆採取了以殺立威的極端方式,而且專殺那些有頭有臉的名門望族。呂隆的這種心態很怪異,甚至有點讓人費解。究其原因,大概和他的奪宮之舉,頗有關係。皇位是搶來的,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有點不能服眾,所以,呂隆要迅速立威,用暴力來維繫他的統治。而殺那些豪門望族,無疑是他盡顯八面威風的一個捷徑,它能以最強烈的刺激,迅速衝擊國人的感官和神經,讓他們產生畏懼心理。名門望族我都敢下手,你們就掂量掂量吧。

呂隆的劍走偏鋒,也就產生了三個嚴重的後果:一是將這些豪門望族推向了對立面。名門望族,在當地一定有著很強的勢力,其影響力不是一般百姓所能比的。他們中有些人就此倒戈,成為了後涼的敵人;二是影響了這些名門望族的生產積極性。這些人掌握著大量的資財,他們對皇帝不信任,甚至感到恐懼,對國家發展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後涼的國力因而愈發疲軟,軍事供給愈發困難;三是讓朝臣很沒有安全感。這皇帝誰的面子都不顧,不知道哪天會輪到自己,每日戰戰兢兢,那還有心思考慮什麼國家大事啊。所以,呂隆的這一自作聰明的舉措,弄得「內外囂然,人不自固」(見《晉書》)。人心不穩,軍心就不穩,士氣就不旺,也就表現出戰鬥力的疲軟,吃敗仗也就成了經常的事。

呂隆當政的最後幾年,幾乎就成了困獸猶鬥。雖說滅亡是遲早的事,但呂隆的殘暴,無疑加速了其滅亡的進程。國內的破敗,也讓它的對手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南涼和北涼「頻來伐之」,對後涼不屑一顧,簡直把它當作隨意玩玩的地方了。而在關中戰事中騰出手來的後秦,此刻也開始蠢蠢欲動,發兵西進涼州,以「示其威武」(見《晉書》)。呂隆不得不三面作戰,疲於應付,還要分出一部分軍力,防止西面吐谷渾的趁機進擾。

後涼經濟的滑坡,已無力支撐巨大的軍費開銷。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谷價踴貴,斗直錢五千文」,糧食急缺,城中「人相食,飢死者十餘萬口」。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將士們哪有力氣打仗?也沒那心情啊!城中百姓甚至冒死出城,「乞為夷虜奴婢者日有數百」。給人家當奴隸也比餓死強,我們可以想見當時是怎樣的一種無奈。

人口每天流失,讓呂隆更加惶恐和焦躁,他的殘暴也達到了極致。對那些出逃的人,逮住之後,二話不說,「盡坑之」。既便這樣,仍舊阻擋不住人們的外逃。到後來,城內的局面已經完全失控,「積屍盈於衛路」,景象悽慘異常。這種狀況,即便沒有外力的打擊,也是難以為繼的。無奈之下,呂隆只好「多齎珍寶,請迎於姚興」(見《晉書》),哥們實在是玩不下去了。

接下來的情景,完全沒了之前的慌亂,一切都顯得那麼安靜有序。後秦受降大軍到來時,呂隆「素車白馬迎於道旁」,將士們丟槍棄甲,垂頭喪氣。後涼開國皇帝呂光決計不會想到,他一手創建的帝國,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帝國風光不在,留下的只有無奈和屈辱。不知呂隆在道旁素手垂立時,心裡想到了什麼,是對自己殘暴不仁的懊悔?還是別的?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呂隆並不真的想投降。被押解長安後,呂隆還是做了一番最後的掙扎,他與兒子呂弼一起謀反,最後雙雙被姚興殺死。

(本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