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加孚委員:建議劃清癌症篩查惠民項目與科學研究項目的界限

健康時報 發佈 2020-05-22T18:35:20+00:00

季加孚認為,我國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多以惠民項目的形式開展,並以此作為前期工作基礎開展科學研究項目,這將導致惠民工程和科研二者界限不清,工作人員權責不明,造成項目管理及質控困難;

人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

提案:《關於進一步加強與規範癌症早診早治工作》

在大規模惠民項目開展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癌症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的管理與科學研究工作,包括藉助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在建立以數據共享為目的的互聯互通數據管理平台上做了有益嘗試;同時對癌症篩查項目中收集的生物樣本納入了國家生物樣本庫進行統一管理。

「上述工作的實施,對於提高我國居民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具有深遠意義,積累的數據以及生物樣本將為我國制定精準的癌症預防策略提供基線數據支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介紹道。

不過,在展開相關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需要著重關注。季加孚認為,我國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多以惠民項目的形式開展,並以此作為前期工作基礎開展科學研究項目,這將導致惠民工程和科研二者界限不清,工作人員權責不明,造成項目管理及質控困難;惠民項目覆蓋區域廣,但基層臨床篩查工作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同項目的信息管理平台依然相互獨立,不能實現互聯互通,部分信息重複收集浪費人力資源;數據共享機制、項目人員的激勵機制、生物樣本管理涉及的醫學倫理等問題依然突出。

針對上述問題,季加孚建議:

一是劃清癌症篩查惠民項目與科學研究項目的界限。

對於惠民項目,要充分體現惠民性,減少參與癌症篩查時不必要的信息收集環節及生物樣本採集,避免增加基層工作人員負擔,同時建立項目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與制度,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加大國家篩查項目的經費補貼力度以及通過文件規定細化補貼資金的落實,提高項目承擔單位的依從性以及提高數據質量,例如當前國家城市五癌篩查項目中針對腔鏡檢查的項目,國家並未對腔鏡檢查前的四項感染性篩查進行補貼,未對接受鏡下活檢者的病理花費進行補貼,導致部分地區未嚴格執行鏡檢前感染性篩查,以及為了壓縮成本導致病理活檢應檢而未檢的情況時有發生。

對依託於惠民項目建立起的科學研究項目,涉及的科學研究要嚴格按照科研標準及制度加強管理,包括倫理審批、生物樣本的規範化管理,切實提高我國科學研究數據質量水平。

二是加強癌症早診早治臨床從業人員的規範化培訓。

以國家城市五癌篩查項目為例,截止2019年,我國共計26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加入了篩查項目,每年臨床篩查任務量數十萬,多數臨床篩查在基層醫院進行,儘管國家制定了統一了臨床篩查技術方案,但是基層醫務人員本身的技術水平差異會嚴重影響項目的實施效果,因此要建立省級的癌症早診早治臨床技術規範化指導單位,切實提高惠民癌症篩查項目的實施效果。

三是癌症篩查項目的國家信息管理平台與地方平台互聯互通,健全數據共享機制。

建立地方癌症篩查信息平台與國家癌症篩查平台的互聯互通對接機制,為避免數據孤島的產生,允許地方平台數據直接導入國家平台,避免重複管理上報;成立國家篩查大數據平台專家委員會,成員單位為各省級項目單位,建立規範可行的數據共享機制。

四是將具有成本效益的特定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優先納入醫保範疇。

經過10多年的項目探索,適合中國人群、具有成本效益的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等重點癌種的早診早治適宜技術已基本成熟,當前上海、山東濟南等地已經嘗試將腸鏡篩查結直腸癌納入醫保範疇管理,可以考慮將好的地方經驗進行全國推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