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取關王源、楊超越:這才是成年人最缺乏的社交潛規則

父母讀物 發佈 2020-05-22T01:51:21+00:00

因為,寧靜這些年沒少參加綜藝節目,但是每一次她都是節目中最「難搞」的一位。第三 , 不斷強大自己。因為他懂得:人脈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最近一檔大齡女藝人的真人秀《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未播先火。


節目邀請了年齡30+的女藝人,喊出重新定義人生的口號,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


尤其是向來以「脾氣火爆」著稱的寧靜的加入,讓觀眾們直呼「姐姐們要小心了」。



因為,寧靜這些年沒少參加綜藝節目,但是每一次她都是節目中最「難搞」的一位。


首先,她從來不奉承人。


寧靜曾錄完某個綜藝節目後就微博取關了王源,楊超越。



對此,寧靜給出的對他們的評價分別是:


「王源的話,我只在一個節目裡,一大群人里,見過一次。」



「楊超越的話,我聽說是個很能幹的女孩。」



她沒有因為和「當紅偶像」一起在節目中互動過,就想著去攀交情。


其次,她從來不怕得罪人。


寧靜曾經參與錄製的《花兒與少年》第三季播出時,她發了個意味深長的微博:


「集體生活就是拼演技,多少而已。」



當初和她一起在節目中呆了兩三個月的,不僅有毛阿敏、許晴這樣的演藝圈「大姐」,還有陳意涵、鄭爽、井柏然、楊洋這樣的當紅花旦和小生。



可寧靜一點也不想粉飾太平,直言大家為了節目效果都在裝,連自己待久了也開始裝,所以很不喜歡。


寧靜始終是寧靜,她從來不會因為所謂的「社交禮儀」,欺騙自己。


就像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幾位「姐姐們」頻頻上熱搜,寧靜卻因為不動聲色,被心急的粉絲們催「營業」。



可她只霸氣地回了一句:


「催什麼催,在改校服呢。」


她似乎也不在意網友們的蜚短流長,只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寧靜給《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修改校服


有網友吐槽道,寧靜太過「涼薄」,不通人情。


然而,我想說的是:


從寧靜身上,我看到的是,這個時代成年人身上最缺乏的「社交潛規則」。


01

成年人,我勸你冷漠一點


在很多人的眼中,所謂的「社交達人」,就是情商高,人緣好。


但是向來以高情商「暖男」著稱的蔡康永卻說過這樣一句話:


「其實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一個好的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綁住,就更吃力。」



小S也曾吐槽他:


「他很少參加別人的婚禮,不送生日祝福、節日祝福,也不過生日、春節、聖誕節,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或者不想相處的人就趕緊找空隙溜走。」


蔡康永自己也承認:


「我已經不祝別人生日快樂了,什麼都不說」。


蔡康永的「冷漠」可一點都不比寧靜少,但是你們可曾聽過他們在社交上一塌糊塗?


這就不得不和大家分享蔡康永的另一段話了:


我的冷漠就來自於,跟我無關的事少煩我,我得把精力留給我重要的人。


小s形容我是又冷漠又溫暖的時候,她就是受惠者。


因為我對別人冷漠,我才有時間去理她。


你如果沒有冷漠,就成全不了溫暖。


小S曾在節目中爆料過:


每次她遇到重大困難的時候,蔡康永都會及時出現,並不厭其煩地安慰她、給她支招,幫助她走出了很多困境。



原來,真正的「社交禮儀」,是把精力和溫暖留給真正重要的人。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尤其是成年以後,我們逐漸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


你有時間去酒場阿諛奉承,還不如多和父母吃一頓飯。


你有時間到處組局跑場,還不如多和妻子共享浪漫時光。


你有時間陪半生不熟的人閒聊,還不如多和孩子去遊樂場玩一趟。


餘生很貴,請別隨意浪費。


因為你的溫暖,要給對的人。


02

成年人,我勸你簡單一點


之前,看過一則社會實驗的短片《你手機里的常用聯繫人有幾個?》


參加實驗的嘉賓,每個人的手機里都有成百上千個好友。



但是按照節目組的要求,這些人在不考慮工作和應酬的情況下,刪除掉那些自己不會聯繫的人。


剩下的人,你猜這個數字是多少?


僅僅只有二三十。


接下來,節目組的問題來了。


「除了家人,能說真心話的還剩多少?」


然後這個數字,瞬間降到了兩三個人。



接著,節目組又問他們和這些人最後一次聯繫的時間。


所有人都在話音落下的那一刻陷入了沉默。


每個人每天都好像身處於各種各樣的社交場合,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但是真的能夠和自己交心的那個人,卻很久沒有聯絡了。


最後節目組讓他們現場給這些朋友打個電話。


但是等待他們的卻是忙音,有的最後竟然被對方掛斷了電話。



仔細想一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不是像這些受訪嘉賓一樣,大部分都被這種「無效社交」占用了,然後連真正的友情,甚至親情都失去了。


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提出了一個名為「150定律」的社交法則:


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穩定擁有社交網絡的是148人,四捨五入就是150人。


這其中,精確交往的人數為20人。


即使你朋友圈好友上千,即使你處心積慮維護的人脈,你也只是把精力,錯投到了無用社交身上。


而他們帶給你的,只是讓你的通訊錄多了一個人名而已。


美國埃默里大學教授馬可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


我們應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傾注在1%的美好人事物上。


這一路走來,我們一定會遇見很多人,經歷很多事,也有了各種各樣的「圈子」。


但是,你一定要記得,一直陪在身邊的,也就是屈指可數的幾個而已。


餘生不長,你無須把所有人都請進你的生命。


03

成年人 ,我勸你自私一點


蔣方舟曾經在《奇葩大會》上談及過一種社交人格——討好型人格。



在人與人的相處過程中,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希望融入到別人的社交圈中。


但是越是如此,越是失去自我。


之前在單位上班的時候,曾經不止一次地看到一些職場新人,為了加入到同事的小群體。


就算不喜歡社交,也要努力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與大家「談笑風生」。


在朋友圈發現自己和同事的合影,就算被拍得很難看,也要違心地點個讚。


更別說酒桌上的刻意討好了……


但是,你會發現,這樣的人會逐漸淹沒進一撥又一撥的新人之中,直到變得千篇一律,無所作為。


很喜歡作家李尚龍的一個故事:


上大學時,他酷愛社交,參加了三個社團,只要有活動,就會去打個醬油。


看到誰,就逮住誰留存下電話。


可一遇到急事,他想找人幫忙時,打遍了電話,也沒人願意慷慨相助。


後來,他終於成為名人後,遇到什麼事打電話就應者雲集了。


有句話說得特別對:


「那些特別急切想結識別人的人,往往就是別人最不想認識的人。」


真正的人脈,遵循的是「等價原則」。


當你自己不足以強大到呼風喚雨的時候,你在別人眼中只不過是一個「小透明」。


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真的需要那麼多社交嗎?


人這輩子,最珍貴的是時間。


切勿隨便耽誤別人的時間,也切勿隨便浪費自己的時間。


把你該做的、擅長做的事做到極致,你的世界會無比精彩。


04


卡耐基說:


「專業知識在一個人的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餘的85%取決於人際關係。」


成年人的世界,人際關係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當你懂得這些「社交潛規則」,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原本很麻煩很複雜的關係會變得再容易不過。


第一, 學會斷舍離。


周國平曾經怒懟過現代人的社交,他說:


「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化繁為簡,去糟留精,你才能找到真情所在。


第二, 牢記「不值得定律」。


管理學上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


這就是著名的「不值得定律」。


有些事,不值得你浪費時間。


同理,有些人也不值得你耗費心力。


正所謂,三觀不合,何必強融。


第三 , 不斷強大自己。


越是聰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時間越少。


因為他懂得:人脈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就像寧靜自嘲在社交場合「脾氣差」時說的那句話:


「在娛樂圈,只有人紅,才有資格發脾氣。」



希望,每一個成年人都有這樣的底氣。


求人不如求己。


與大家共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