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上市,報銷政策卻滯後!吳德沛委員建議:報銷和上市批准應同步

健康時報 發佈 2020-05-23T23:01:33+00:00

目前多國已建立報銷和上市批准同步機制,而我國因尚無類似政策,且進口藥品上市時間較早,不僅取得准入先機,占據有利地位,同時本土創新藥上市後受准入周期的限制,往往落後1-2年方能獲得報銷資格。

「本土創新藥上市後受准入周期的限制,往往落後1-2年方能獲得報銷資格,患者無法儘早享受到質優價廉的國產同類藥品,也大大削弱了企業的創新活力。」說到我國自主創新藥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今年格外留意,帶來了對我國自主創新藥給予政府政策扶持的提案。

吳德沛委員觀察發現,近年來,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成果豐碩。我國於2008年啟動實施了「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積極推進中國新藥研發和醫藥產業國際化的步伐。截至2019年7月,僅「重大專項」支持的就有44個1類新藥,截至2019年5月,僅中國本土1類新藥,已有超過100個處於臨床三期及之後階段,預計很快將獲批上市。其中,部分中國本土創新藥研發能力和產品質量已經完全可以媲美跨國企業。

「在諸多國家利好政策推動下,我國本土創新醫藥產業已進入嶄新階段,支持政策落實的關鍵在於儘早實現醫保報銷,真正惠及患者。只有納入報銷,才能與目錄內進口藥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才能提高本土創新藥可及性,減輕廣大患者經濟負擔。」 吳德沛委員介紹,醫保准入是中國創新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目前多國已建立報銷和上市批准同步機制,而我國因尚無類似政策,且進口藥品上市時間較早,不僅取得准入先機,占據有利地位,同時本土創新藥上市後受准入周期的限制,往往落後1-2年方能獲得報銷資格。如2020年上半年獲批的4個擁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並獲得「重大專項」政策扶持的創新藥,按當前政策規則,2021年方有談判資格,若談判成功2022年落地執行,患者將滯後兩年享受報銷福利,患者無法儘早享受到質優價廉的國產同類藥品,也大大削弱了企業的創新活力。

為此,吳德沛委員今年在提案中建議,在藥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如註冊審評、醫保准入、醫院列名等全鏈條都應獲得相應的配套政策性支持,以加速其成果落地及轉化,造福患者。

一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評審中心等進一步改進本土創新藥審評審批的流程。在審評審批方面,隨著我國藥品註冊制度改革的逐步推進,進口新藥審評審批的流程明顯簡化,上市的速度大大提高。但本土創新藥和進口藥在管理政策上還存在一些差異,希望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評審中心可以針對國產原研藥,開闢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

二是國家醫保局應建立「藥品獲批與醫保准入無縫對接,上市即准入」的政策試點機制,優化醫保准入機制,促進創新藥品快速可及。對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藥及時與企業談判價格,納入醫保;或放寬納入醫保談判範圍的藥品上市時間限制,及早地幫助患者獲得療效及安全性等效或高於同類進口產品的國內優質藥品。(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