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

晨霧 發佈 2020-05-23T00:47:19+00:00

「1965年6月9日,第一批中國志願部隊——中國志願工程隊第二支隊開入越南。人民解放軍先後派出了防空、工程、鐵道、後勤保障等部隊,在越南北方執行任務。

援越抗美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

新華號 新華鐵道兵 2020-05-22

晨霧 / 轉帖

原中國後勤部隊一支隊四大隊(鐵2師9團)楊業新 整理/執筆

鐵道兵戰友網援越抗美55周年專項活動群集體 審核/修改

「1965年6月9日,第一批中國志願部隊——中國志願工程隊第二支隊開入越南。中國援越部隊援越抗美軍事行動由此拉開帷幕……。人民解放軍先後派出了防空、工程、鐵道、後勤保障等部隊,在越南北方執行任務。先後入越的部隊共23個支隊、95個大隊另83個小隊,總計32萬餘人……」

——摘自《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第666頁

一、鐵路 公路工程建設部隊:

中國志願工程隊一支隊指揮部:主仼龍桂林,政委郭延林,副主仼肖春先、張通達,副政委李清德、於 坦,參謀長焦文明,政治部主仼徐 恆。以鐵道兵二師為主組建,主要任務是搶修、改建河內至友誼關鐵路線的宋化、北江、市求、圻羅等橋樑,西線的外合橋,中線的多福橋以及河內的龍邊大橋,克夫至太原至安員,老街到河內的500公里鐵路改造、新建、搶修等任務。 入越前,根據援越抗美出國參戰的需要,奉命將團、營、連代號名稱改為大隊、中隊、分隊,部隊不佩戴領章帽徽,著統一便裝。支隊隸屬鐵道兵建制,受鐵道兵和廣州軍區領導。支隊部先設在越南諒山省的同模,後移駐越南有隴縣祝關村。支隊部在基本保持原二師師部機關的編制外,根據總政的通知,增設軍事檢察院和軍事法院,執行相當於軍級的逮捕起訴和審判權,軍事法院分別由廣州、昆明軍區的軍事檢察院軍事法院領導。 1965年7月25日,遵照總參的指示,鐵道兵二師啟用「中國志願工程隊第一支隊」代號。

下轄:1大隊(鐵道兵1師2團,團長續 克,政委常喜禮,副團長宋玉恆,副政委李 健,參謀長李守信,政治處主仼夏玉援)、2大隊(鐵道兵2師6團,團長王治英,政委丁體仁,副團長耿希圃,副政委王世梅,參謀長潘成忠,政治處主仼張象普)、3大隊(鐵道兵2師7團,團長徐 光,政委王克成,副團長湯鐵山、丁雲鵬,副政委尹志成,參謀長劉宏章,政治處主仼曲樹德)、4大隊(鐵道兵2師9團,團長周子和,政委胡金銓,副團長鬍宗宣,副政委關 傑,參謀長王丙寅,政治處主仼劉治成)、5大隊(鐵道兵13師63團,團長蘇寶臣,政委盧英林,副團長鄭永琪,副政委田洪林、王書明,參謀長戎洪偉,政治處主仼葉毅華)、6大隊(陸軍高炮63師628團 團長牛志壽 1965年8月歸建),從廣西區憑祥友誼關和雲南省河口入越。1966年12月28日,根據總參的指示,「中國志願工程隊第一支隊」改稱為「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1967年2月8日,根據鐵道兵的批覆由2團分編組建44大隊(是為鐵道兵2師10團,團長宋玉恆,政委王鈞發,副團長李忠智、李慶善,副政委華功禮,參謀長李守信,政治處主仼賈金楨)、5月1日,遵照鐵道兵的指示,以一支隊衛生營為基礎組建一支隊醫院,隸屬一支隊直屬建制領導,主要任務是負責支隊的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等。

1968年8月及10月從西線萊州省調入6支隊32大隊(鐵12師58團)、33大隊(鐵13師61團共8個工程建設團),兵力達3.73萬人。一支隊1965年6月23日入越,1969年2月至1970年7月陸續回國。在援越抗美戰爭中,一支隊對空作戰668次,擊落美機119架,擊傷135架,俘虜飛行員8人,擊斃4人。全支隊有615個單位受到獎勵,其中有2個營和2個連獲中央軍委通令嘉獎,3個連 4名個人被樹為鐵道兵標兵,54個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559個單位榮立三等功,12人榮立一等功(其中烈士8人),46人榮立二等功(其中烈士17人),10751人榮立三等功。有297名幹部戰士壯烈犧牲,長眠在越南的國土上,有1634人光榮負傷,為支援越南人民奪取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譜寫了一曲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壯歌。在所有援越抗美部隊中,中國後勤部隊一支隊從1965年6月23日出關到1970年7月12日部隊凱旋迴國,是出國最早回國最晚的部隊,在越南歷時五年余。

二支隊指揮部主仼曾旭清,副主仼朱玉山、李奎三,政委李良漢,副政委馬兆昆,副主仼兼參謀長王 輝,政治部主仼王乃力,後勤部長董君玉。以工程兵基建53師為主組建。下轄7(工程兵106 團,團長夏明顯,政委郭佩璋,政治處副主仼盧茂林) 、8(工程兵 111團, 團長劉志高,政委葉從華 )、9(工程兵 128團,團長韓德仁,政委劉玉昆 )、10(工程兵 團)四個大隊,分別來自本部和通訊兵、測繪以及海軍南海艦隊等部隊,總兵力2萬餘人。主要任務是擔負越南東北地區島嶼和沿海要地設防工程、海底電纜工程、通信線路工程的緊急構築。1965年6月9日入越1966年9月底完成任務回國。

三支隊由空軍工程部隊組建,支隊長邵儒麟,政委陳德埃。下轄11(工程兵221團,團長楊煥仁,政委王 恆 )、12(工程兵222 團)、13(工程兵223 團)、14、46五個大隊。另配備汽車獨立運輸營。主要任務為修建安沛機場。兵力不詳。1965年11月入越。1969年5月竣工回國。


中國交通部修路工程隊指揮部 (轄4 5 6支隊)1966年12月28日後改稱中國後勤部隊修路工程指揮部

主仼羅洪標,政委孫 正,副政委劉月生,副主仼兼參謀長王傳訓,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仼劉勝,副參謀長崔萍,副主仼兼測設總隊隊長王庚躍,測設總隊政委李三元,測設總隊副隊長張夏,測設總隊副政委薛毅遠,測設總隊後勤處長李訓。

四支隊支隊長劉桐山,政委賀 靖,副支隊長姚德昌、李悅光、梁青山,副政委李慶壽,參謀長姚德昌,政治部主任李鳳桂。由廣州軍區抽調部隊組建。下轄:16、17(工程兵 12團)、18(工程兵 301團)、19(工程兵302團,團長李兆勤,政委尹世毅,參謀長馬萬義 )、20(工程兵 303團,團長李志玉,政委田均埔,參謀長藺忠明,政治處主仼王亭)五個大隊。主要任務為修建全長160公里的1號公路和全長242公里的3號公路路段。1965年9月入越,1967年底竣工回國。

五支隊支隊長徐成功,政委彭仲韜,副支隊長劉德潤、楊健、李權,副政委陳 彪、席伯宴,參謀長孫鳳山,政治部主仼譚秉善 。由瀋陽軍區抽調部隊組建。下轄25(工程兵 7團)、26(工程兵 114團)、27(工程兵 307團,團長:張志仁,政委於學恭)、28(工程兵 308團,團長王中秋,政委穆翟民)、29、31(工程兵 311團政委牛基祥)、鐵12師58團(1965年10月-1966年11月配屬5支隊)7個大隊和1個民工團(30大隊)。主要任務為新建7號、11號公路,維護保障6號路。1965年10月入越, 1968年竣工回國。

六支隊支隊長孫林泉,政委羅彬,副支隊長徐 冼、王清潭、許永高、孫福喜,副政委王錦榮,參謀長丁也,副參謀長陳錫林、王秀昆,政治部主仼蔡長忠、黎 群 ,副主任任少義,總工程師徐俊彥,後勤部長潘錫軒,由鐵道兵第十三師和昆明軍區工程兵為主編成。下轄32(鐵道兵58團,團長吳金誠,政委許傳經 ,副團長齊永武,副政委陳 陸,參謀長周謙紹,政治處主任王占元)、33(鐵道兵61團,團長:馬守德,政委李廣生,副團長汪少濱,副政委張錫顯,參謀長王國榮,政治處主仼劉樹華)、34(鐵道兵62團,團長:孫福喜,政委肖庭桂,副團長周其祝、李勝景、劉貴,副政委陸永庭,孫克明,參謀長張 起,政治處主仼劉世海)、35(鐵道兵64團,團長史開錫,政委劉貴武,副團長羅 林,副政委韓 智,參謀長李勝景,政治處主仼孫克明)、36(工程兵314團,團長樊銀柱 ,政委程鳳芝 ,參謀長孫仲芳 )、37(工程兵315團,團長王成功,政委田國慶,參謀長張汝川,政治處主仼李達善,副主任楊金倉、40大隊(雲南民工團)、630大隊(昆明軍區高炮630團,團長朱金洪,政委郭漢樟),8個大隊及1個舟橋營、1個後勤兵站和138野戰醫院,最高兵力達32879人。

六支隊所轄各部,1965年9月分別從河口、金平口岸入越。主要任務是強建保障8、10、12號三條戰略公路。尤其是12號公路跨越戰略重地奠邊府與舉世聞名的胡志明小道北段相連接。區域內地形極為險峻,新建、搶修、保障點多線長任務艱巨,加上戰略區位重要,美機轟炸頻繁。美軍妄圖阻斷西線戰略通道,對區域沿線出動各類型飛機狂轟濫炸638處次,六支隊以高炮630團為主力,加上由鐵道兵組建的高射機槍連,共對空作戰181次,擊落敵機104架,擊傷115架。

1968年10月18日六支隊完成各項任務勝利回國。

七支隊支隊長趙東波,政委徐克。由某工程建築師組建。下轄221、312、313三個大隊共1萬餘人。主要擔負紅河三角洲地區9個省區、100多個點位上國防工事施工任務,1966年11月入越。1968年2月竣工,大部回國。其221大隊又承擔了內排機場的飛機洞庫等施工任務。於1969年11月竣工回國。

二、防空作戰部隊(先後有陸軍、空軍、海軍的高射炮師、團和雷達、探照營連。總兵力15萬餘人)

美國對越南的大規模轟炸始於1965年8月,終於1968年10月。其間,我軍共派去高射炮支隊16個,總兵力達15萬以上。其中陸軍9個師部、38個團、80多個獨立營;空軍7個師部、26個團、8個獨立營、9個探照燈營和14個雷達連;海軍高炮也有2個建制團配屬出戰。由於我軍實行輪戰,所以去的部隊儘管多達16個支隊68個大隊(尚不含4個配屬工程支隊的獨立高炮營、團)

成支隊建制的高炮部隊按入越時間順序大致分為5批:

第1批,1965年8月1日入越,1966年2-8月回國。

63支隊(陸軍高炮63師)支隊長范振聲,政委杜河堤,參謀長張錫璞,政治部主仼王建國。

陸軍高炮63師轄627、628、 607、609、空軍高炮23團5個團,駐防東線克夫、諒山至友誼關鐵路沿線車站橋樑。

61支隊(陸軍高炮61師)支隊長王慶華,政委謝特山。陸軍高炮61師師部轄601、602、603、629團,駐防西線安沛至老街鐵路沿線車站橋樑和安沛機場。

第2批,1966年2月入越,1966年10月回國。

33支隊(空軍高炮3師)支隊長金 鋒,政委李朝玉。空軍高炮3師師部轄7、8、9、空10師28、空7師19團、空2、4師各一高機連、22團2、3營,接替63支隊駐防東線。

67支隊(陸軍高炮67師)支隊長王思謙,政委崔清福,參謀長呂劍明,政治部主任,董桂梵。陸軍高炮67師部轄608、619、625、626、607團、炮兵學院2個高炮連、某部3個高炮營和57高炮團,接替61支隊駐防西線。

第3批,1966年10月至1967年1月入越,1967年5月至8月回國。

31支隊(空軍高炮1師)支隊長閻福增,政委張進凡,政治部主任高華斌。空軍高炮1師師部轄1、2、團、高炮6師16團、廣空高炮10師29團、海軍高炮2團3營、南海艦隊高炮獨立營、雷達6團2個連、探照燈2團3營、陸軍124、127、141師各1個高炮營接替33支隊駐防東線。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5月回國。

32支隊(空軍高炮2師)支隊長徐先舟。空軍高炮2師師部轄本部4、5、6、3個團及配屬的海軍高炮2個營、陸軍1個高炮獨立營,駐防克夫至太原鐵路沿線。1967年1月入越,1967年8月回國。

65支隊(陸軍高炮65師)支隊長王建書,政委張林經,參謀長楊致潤。陸軍高炮65師師部轄613、614、616、623、67師608團及陸軍13軍高炮營、37師高炮營14軍40師高炮營42師高炮營、宣化炮校高炮營、2個高炮連,接替67支隊駐防西線。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5月回國。

62支隊(陸軍高炮62師)支隊長袁守范,政委張克里,參謀長封愛民,政治部主任史新德。陸軍高炮62師師部轄602、604、605、620團及16軍、38軍、39軍、50軍4個高炮獨立營,駐防中線太原市鋼廠電廠。1966年12月入越,1967年8月回國。

第4批,1967年5月至8月入越,1968年1月至3月回國。

35支隊(空軍高炮5師)支隊長黃明甫,政委馬家祥,參謀長於榮章,政治部主任董 華,後勤部長周恆志。空軍高炮5師師部轄13、14、15團、海軍高炮1團、38軍3個高炮營、空軍探照燈2團2營,接替31支隊駐防東線。1967年5月入越,1968年1月回國。

164支隊(陸軍高炮64師)支隊長姚福合,政委李欽夫,參謀長王 凱,政治部主任陳慶濤。陸軍高炮64師師部轄610、611、612、622團接替65支隊駐防西線。1967年5月23日入越,1968年1月5日回國。

37支隊(空軍高炮7師)師部轄20、21團、海軍高炮8團、空軍高炮8師24團3營、探照燈5團2營、陸軍65軍3個高炮營及雷達16團16連、空軍高炮4師2個高機連,接替32支隊駐防克夫至太原鐵路線。1967年8月17日入越,1968年3月回國。

170支隊(陸軍高炮70師)支隊長張建中,政委李景炎,參謀長孫銘山。陸軍高炮70師師部轄621、640、641、642團及31軍91師高炮營接替62支隊駐防太原市鋼廠、電廠。1967年8月入越,1968年4月回國。

第5批,1968年1月至3月入越,1969年2月回國。

39支隊(空軍高炮9師)亦稱19支隊,支隊長王明九。空軍高炮9師師部轄25、26、27、高炮8師24團、和陸軍6個高炮獨立營及探照燈2團1營、雷達6團3個營連、接替35支隊駐防東線。1968年1月5日入越,1969年3月14日回國。

166支隊(陸軍高炮66師)支隊長王懷義,政委陳敬效,參謀長,王全來。陸軍高炮66師師部轄615、617、618、624、海軍高炮5團和7個高炮營、1個探照燈營,接替164支隊駐防西線。1968年1月15日入越,1969年1月15日回國。

34支隊(空軍高炮4師)師部轄523、525、528團和獨立3團、18團各2個高炮營(含瀋陽軍區旅大警備區獨立高炮營)、30團1個高炮營、陸軍3個高炮營、空軍探照燈5團1營及雷達6團14連,接替37支隊駐防克夫至太原鐵路線。1968年2月10日入越,1969年1月8日回國。

168支隊(高炮68師)支隊長潘忠,副支隊長溫長壽,參謀長朱光遠,後勤部長梁文忠轄師部、633(團長陳忠梅,副團長金德,楊潤平,參謀長隋玉),634(團長關元風,政委王雙成,副團長石會林,參謀長耿洪,副參謀長張樹森)、635團,配屬部隊有:北京軍區某某步兵高炮營、坦克兵高炮營,北京軍區衛戍區地對空飛彈營。天津65軍某高炮團,河北省軍區石家莊某有線通訊連。廣州軍區100毫米高炮團,廣州軍區某探照燈營,河北省邯鄲市111野戰醫院,湖南某野戰醫院。)接替170支隊駐防太原市,共擊落美機11架,其中F111敵戰鬥轟炸機6架。1968年3月15日入越,1969年4月28日回國。


三、後勤保障部隊

總後某分部 部長邊克信,政委曹清林,副部長史金城、候俠,副政委高照壽,參謀長李瑞祥。下轄至少有19、20、21、22、23五個分部。廣州軍區代管20分部(廣後104部隊),昆明軍區代管21分部。下轄96、97、98、99、100五個兵站(總後勤部憑祥辦事處,組建於20世紀50年代初援越抗法期間,政委王代乾,政治部主任尚風雲,擔負轉運國內及蘇聯、朝鮮、蒙古等社會主義國家經我國中轉的援越物資。) , 46、47、48、49、50、55六個汽車團;762、764、158、191、181、183、502、504等野戰醫院和10多個供應站;10多個倉庫;7個食宿加油站等30多幾個團級單位。中轉各項援越抗美軍需物資;為過往援越抗美人員提供食宿、車輛加油及援越抗美參戰人員傷病救助。為援越抗美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第97兵站混合庫、油料庫和第3供應站等配置於越南錦普地區。


四、其他援越部隊

1、1965年4月,中越雙方政府商定:中國派出2個通信工程大隊,援助越南北方架設2條戰備通信高架明線,西線由昆明軍區組建,轄4個中隊,估計有千餘人。1965年8月18日入越,通訊工程大隊(團)隊長鄭希增,政委李志平, 副隊長王 毅, 政治處主仼王新雲。施工——越西北板南貢至西莊330餘杆程公里。1966年7月回國。

2、東線工程大隊由廣州軍區通信團組建, 1965年9月,按總參和廣州軍區命令,以廣州軍區通信團架線三營為基礎,組建通信工程大隊,韓韜(時任通信團團長)任大隊長兼黨委書記,趙建章(時任通信團副政委)任大隊政治委員兼黨委副書記,林基橋(時任通信團三營營長)任副大隊長,孫大廈(時任通信團三營教導員)任大隊副政治委員,李蘭田(時任軍區通信兵部參謀)任特派員。大隊下轄31、32、33三個中隊。另從通信團一、二營抽調4部無線電台,指戰員500餘人。編屬二支隊序列——中國志願工程隊第二支隊第四十二大隊。

1966年2月入越,在越南東北軍區以錦普港為中心的北部灣吉婆、萬華、杜拉、姑蘇、春旦、格林、茶板、八角、鳳凰、坳王、梅林、梅家角、12個島嶼上,高架通信明線線路。在施工中,冒著美軍飛機狂轟濫炸的危險,忍受高溫酷暑、熱帶雨林的惡劣氣候,克服長期無青鮮蔬菜、缺水,甚至斷糧的生活條件,充分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歷時7個月艱苦戰鬥,克難攻堅,完成6808桿,線路總長302桿程公里,掛線894線對公里的施工任務。

1966年8月,架線工程大隊受到廣州軍區通令嘉獎。8月18日,大隊長韓韜受到越南胡志明主席,范文同總理等越南國家、軍隊領導人親切接見,被越南國防部授予一級戰功勳章,1966年8月28日凱旋迴國。

3、掃雷工作大隊(團)隊長張壽灜,政委郭寶蘭。以南海艦隊為主組建,轄掃雷艇12艘、保障艇4艘,計300餘人(據網上老海豹文章講為318人)。擔負清除海防、鴻基港口航道的水雷任務。1972年5月入越,1973年8月回國。

4、船運大隊,隊長楊振和,政委周豐成。1965年6月6日出航,1966年9月22日回國。

5、地空飛彈專家小組,組長陳輝亭,副組長張至樹、桑振芳、劉顯威。

6、廣州軍區負責組織指揮和後勤保障的有15個師,另6個高炮團、7個探照燈營等,共18.8萬餘人。

援越抗美參戰部隊1973年8月全部回國。


編後語:由楊業新戰友執筆整理的援越抗美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一文,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經廣泛徵求眾多參戰老戰士、知情人和顧問的意見,反覆查詢,多方求證,集體修改而成。對多年來流傳於各種媒體和民間的多種版本的不實之處,進行了修正和完善。這是目前為止較為詳實準確的有關我軍援越抗美的綜合資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編輯:女兵檻外人 圓圓2020.5.22.


信息來源:2020-05-22 新華號 新華鐵道兵

http://my-h5news.app.xinhuanet.com/h5/article.html?articleId=dd4a6f15-dd1f-466a-a64f-62f1cc56214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