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娶親,新娘子竟反悔不肯上轎。最後,上演真實的「姊妹易嫁」

文史哲司 發佈 2020-05-24T09:12:58+00:00

1904年的一天,湖南邵陽劉家張燈結彩,鞭炮齊鳴,喜氣洋洋,族長劉輝閣的侄女劉長姑今天要出嫁。男方迎娶的花轎來了,卻遲遲不見新娘出門上轎。

1904年的一天,湖南邵陽劉家張燈結彩,鞭炮齊鳴,喜氣洋洋,族長劉輝閣的侄女劉長姑今天要出嫁。男方迎娶的花轎來了,卻遲遲不見新娘出門上轎。

男方家主事之人急忙前去詢問,得知:大喜之日,新娘竟然反悔了!無論咋勸說,就是不肯上轎。族長劉輝閣來勸,新娘說,寧願自殺,也不出嫁。

這可如何好?宴席已備,賓客滿堂,大喜之日的主角居然缺位,雙方家長的臉面往哪擱?

就在族長劉輝閣唉聲嘆氣、六神無主時,女兒劉新英突然站了出來:「父親別急,既然姐姐不肯,我願意來當新娘。」

劉新英和新娘劉長姑本是親姐妹,但是一出生就過繼到了劉輝閣膝下。

劉輝閣忙說:「小孩子懂什麼,不要胡說,這事豈能胡來」。

眼見父親發怒,劉新英拉住劉輝閣的手細細說了起來,居然很快就說服了父親,同意她代替姐姐出嫁。

新郎名叫蔡艮寅,是當地一個窮裁縫家的孩子,6歲進入劉家開辦的私塾讀書。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小小年紀便妙筆生花,文章也寫得漂亮。

劉輝閣見這個孩子生就氣度不凡,時常表露出遠大志向,十分喜愛,不僅將學費全免,還將弟弟家的大女兒劉長姑許配給他,定下了娃娃親。

此後,在劉輝閣全力支持下,蔡艮寅不負眾望,14歲考中秀才,15歲被長沙時務學堂錄取,拜梁啓超、譚嗣同為師。1899年,蔡艮寅又東去日本,先後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

彼時,清王朝在內憂外患下搖搖欲墜,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蔡艮寅同許多有志青年一樣,密切關注著國內發生的一切,熱切思索著救國救民之路。

1900年,蔡艮寅隨同清末維新派領袖唐才常回國,組織發動了自立軍起義,但由於鬥爭經驗欠缺,很快便被清軍鎮壓。蔡艮寅痛定思痛,改名為鍔,意謂「刀劍之刃」又回到日本讀書,棄文從武。

1904年,蔡鍔從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

吃水不忘打井人,他決定先回到邵陽,踐行與劉家人定下的婚約,以報答劉輝閣多年供養之恩。

蔡鍔一心報恩,劉家情願嫁女,皆大歡喜,唯獨忽略了另一主角劉長姑的感受。

初定娃娃親時,劉長姑已19歲,而蔡鍔才12歲,再加上男方家世貧苦不堪,使得她內心十分抗拒,打心眼裡不願嫁給這個又窮又年幼的小毛孩。但父母之命不可違的古訓,讓劉長姑欲言又止,隱忍了下來。

等到完婚之日,蔡鍔22歲,仍是一窮二白,劉長姑卻已年近30歲,人情練達,更加看不上對方。因此,寧死不願上轎。

劉長姑不願上轎,不僅氣壞了劉家眾人,也氣壞了妹妹劉新英。

蔡鍔就讀於劉家私塾之際,就與小2歲的劉新英相處愉快。他們經常一同背書,一同遊玩,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互之間有著美好而真摯的兄妹情感。

對於蔡鍔和姐姐的親事,劉新英特別支持,一直對姐姐的門戶之見嗤之以鼻。

此刻,見姐姐仍固執己見,死活不願上轎,把父親氣得手足無措,一個大膽的想法油然而生:「自己何不嫁給蔡鍔?」

於是,生性潑辣的她,果斷對父親說:「我願意來當新娘」,並很快說服了劉輝閣。

就這樣,新娘換成了妹妹,劉新英代替姐姐上了花轎。

洞房內,當新郎揭開新娘的蓋頭後,著實又驚又喜。聽完緣由,蔡鍔當即給劉新英改名為「劉俠貞」。

婚後,蔡鍔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四處奔走,公務繁忙,很少有時間回家陪伴妻子。劉俠貞也毫無怨言,安心在家照顧老人,一心一意支持丈夫開拓事業。

1911年11月1日,大中華雲南軍都督府成立,蔡鍔被推舉為都督。數日後,雲南各府、州、縣傳檄而定,全省光復,晚清在雲南的封建統治被徹底推翻 ,蔡鍔成為一省之長,

劉俠貞嫁給蔡鍔7年後,成為省長夫人。

蔡鍔當了雲南大都督的消息傳回老家後,劉家人無不歡欣鼓舞,都為族長劉輝閣的眼光叫好。

只有仍待字閨中的劉長姑面露悲色,痛哭不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