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華語電影幕後:香港電影人並沒有遠去

一起拍電影 發佈 2020-05-24T15:09:40+00:00

在當下這些不能去電影院的日子裡,無聊的拍sir只能翻出一些老電影來解解饞過過癮,當然也沒有忘了老本行,藉此機會,陸陸續續整理了電影幕後系列。

在當下這些不能去電影院的日子裡,無聊的拍sir只能翻出一些老電影來解解饞過過癮,當然也沒有忘了老本行,藉此機會,陸陸續續整理了電影幕後系列。


相比於常常會出現在鎂光燈前的演員、導演等影片主創,以上這些在電影幕後工作的攝影師、剪輯師、配樂師們往往少被人知,觀眾們也更容易將一部電影的功過歸於導演。

但事實上,電影是一門集體創造的藝術,導演固然是主心骨,但其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和表達慾望,需要有紮實的劇本創作為基礎,需要攝影師在現場掌控攝影機,需要美術指導提前布景,需要造型師為每個角色量身定製合適的造型,需要剪輯師們在後期對拍攝素材進行二次創作,需要配樂師結合影片主題和場景對話來配樂,也需要動作指導來教導演員們完成影片中的高難度動作,正是這一群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呈現在大銀幕上的幀幀光影。

也正是在這一次的整理過程中,拍sir對這些幕後人員有了一些較之以往不同的認識。比如,當大家都在談論「香港電影已死」的時候,其實香港電影人們在國產電影市場發揮的作用可能比我們想像得要更多,甚至於在國產電視劇中,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當近年來如文牧野、郭帆等青年導演們崛起,讓我們感嘆著電影新生力量的蓬勃,在這背後仍少不了經驗豐富的老一輩電影工作者保駕護航。

在電影行業這個還是會講究人情世故和談資論輩的圈子裡,話語權的轉移或許並沒有那麼容易,在江湖裡也依舊有著一套運行規則;而隨著國產電影市場的發展,雖然我們看到了產業鏈上下游趨於健全,但免不了總會有環節掉鏈子,劇組事故也時有發生。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關注電影幕後人員的理由。

想來,只有當一個行業台前幕後、上上下下的所有從業者們都能與有榮焉,心有志而氣不餒,才是整個行業能夠健康且持久發展的所在。當然,本文所述的也只是拍sir粗淺的認知,如有不妥,歡迎指正。



香港電影已死? 香港電影人並沒有遠去

時間撥回到三四十年前,那個時候,以香港電影、香港流行樂為代表的香港文化可以說是亞洲文化的中心,也深深影響了彼時剛剛開放的大陸地區,並且這種影響持續到現在——即便近些年來,關於「香港電影已死」的論調甚囂塵上(命題成立與否有待商榷),香港電影本土市場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香港電影人們的存在感卻絲毫沒有減弱。

以如今競爭最為激烈的春節檔為例,其正是由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帶熱,此後王晶、鄭保瑞、林超賢等香港導演的作品成了常客。而在明面上,香港導演、香港資本在內地市場長袖善舞之時,那些為影片添磚加瓦的電影幕後工作者們,也多來自於香港,且不僅僅局限於港產合拍片,他們也參與了很多國產片。

▲《西遊降魔篇》劇照

從數量上來看,以動作指導為最,在入選的100個動作指導中,袁家班、洪家班、成家班、甄家班、錢家班等幾大班底成員,再加上程小東、董瑋等人及其「弟子」,共有超過50個動作指導來自香港,他們參與的影片或是在票房1億以上,或是獲得過還算不錯的口碑。

其他諸如攝影師、剪輯師、配樂師、造型師等幕後工種,來自香港的雖不至有半數之多,但也都在30人左右。

總的來說,無論是在更大範圍內的經典華語電影(統計以豆瓣評分為參考),還是在票房過億的國產影片中,來自香港的電影從業者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而之所以香港電影人會讓人印象深刻,不僅僅在於數量,更重要的是在頭部影片中,他們的參與度頗高。以票房top20為例,至今的國產影片票房之最《戰狼2》,就是妥妥的香港製作班底——其攝影師敖志君,剪輯師張嘉輝、造型師余家安、動作指導之一黃偉亮,皆是來自香港。


如《唐人街探案2》,其造型師張世傑、配樂師王宗賢也來自香港;《西虹市首富》的造型師則由香港著名的美術指導文念中擔任;《前任3》剪輯師林安兒、造型師白希珀來自香港;《飛馳人生》則請來了陳光榮配樂,服裝造型由王寶儀擔任,動作指導是羅義民。

更別提像《紅海行動》《美人魚》《中國機長》《捉妖記》系列《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等有著濃厚的香港製作基因(影片內容和主題除外)、導演也來自於香港的合拍影片。

除此之外,在幕後各自領域內的執牛耳者,其實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香港,這也從另一層面加強了香港電影人的存在感。像在造型師範圍內,如張叔平、葉錦添、文念中、吳寶玲、陳顧方、余家安、吳里璐等都是業內翹楚;動作指導袁和平、程小東、洪金寶、成龍、甄子丹等如今更是以多元的身份被人所知。


▲《紅海行動》工作照

攝影師領域內也有如黃岳泰這樣「徒子徒孫遍布香港」的宗師級人物,剪輯師中有麥子善、張嘉輝、林安兒等經驗豐富的前輩,配樂也有陳光榮、胡偉立、金培達等被業內尊崇的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內地的從業者,技藝很多也都傳承自香港。比如,參與剪輯《喜歡·你》的剪輯師檀向媛,曾經跟隨香港著名剪輯師張嘉輝學習,而後又跟隨許宏宇出師;擔任《繡春刀》系列動作指導的桑林曾跟隨元奎學習十年;擔任《唐人街探案》系列動作指導的伍剛,是成家班成員;《瘋狂的外星人》《妖貓傳》等片動作指導的莊元章,則是甄家班成員。

因而,除卻他們自身參與之外,香港電影人們更是以師徒傳承的另一種方式繼續影響著內地電影市場。且,他們影響的已不僅僅局限於電影,在電視劇方面,這些來自香港的幕後工作者同樣參與了不少作品。

▲《仙劍奇俠傳》劇照

比如承包了很多80、90後童年記憶的《仙劍奇俠傳》《天外飛仙》《屋頂上的綠寶石》等電視劇的造型師,是來自香港的陳顧方;《少年包青天》《機靈小不懂》《倚天屠龍記》《蕭十一郎》《至尊紅顏》等電視劇造型指導則是吳寶玲;如今的很多古裝劇,如《大明風華》《鶴唳華亭》《如懿傳》《天盛長歌》等造型指導則是由張叔平擔任。

動作指導方面,為請袁和平參與拍攝《水滸傳》「三下江南」的張紀中,在採訪中說起袁和平及其袁家班對國產電視劇武打戲的意義,「是為後來的中國大陸培養了一大批人。對於後來我們整個電視劇動作片的發展,起到了黃埔軍校的作用。」

總體來看,對於當年處於剛剛起步階段的國內影視產業來說,香港電影人的確發揮著重要的啟蒙作用,而在如今,依然以他們的實力為新階段的電影市場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央視版《水滸傳》片場照

而之所以會形成如此現象,和此前香港快速發展的經濟大環境脫不了干係。在開放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中,香港形成了極具本土特色的娛樂產業,且也隨之誕生了各類專業組織以保障從業者的權利,比如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等,因此能夠自成體系,且輻射面甚廣。

因而,即便如今香港電影本土市場確實萎縮,唱衰香港電影的論調也時時在耳,但不得不承認,是香港電影人將他們的技藝傳到了內地,共助著華語電影市場的新發展。


別再狹隘 國際協作未來會更密切

如果說,不能忽視的香港基因是國內電影產業幕後工作者的顯著特色,那麼,國際化的特色也是其中之一。

就如同當下全球化的世界,一場疫情接連引發了全球各產業鏈的延宕,在此之中,各個國家的電影產業已不是固守陣營就能夠安然無恙的。

而這種全球化其實也早已體現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當我們頻頻標榜國產電影,為國產影片所取得的票房成績歡呼之時,這背後也有不少國際電影人的參與。因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若以狹隘的民族主義來看待國產影片的發展也實為不妥。

這其中,來自我們鄰國日本、韓國的幕後工作人員相對來說數量更多。

▲《一代宗師》劇照

比如日本的配樂師為我們的華語電影流留下了很多經典配樂。和王家衛合作多年的梅林茂,和姜文多次合作的久石讓,和侯孝賢、賈樟柯多次合作的半野喜弘,參與《葉問4》等多部動作片配樂的川井憲次,為《使徒行者2》《一念無明》等多部港片配樂的波多野裕介,為《嫌疑人X的獻身》等多部影片配樂的大島滿,都是來自日本的配樂師。

在動作指導方面,和馮小剛合作多次的朴柱天,擔任《尋龍訣》等多部影片動作指導的梁吉泳、沈在元,《一齣好戲》的動作指導盧南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尹大元,都是來自於韓國。

此外,來自韓國的特效公司也頗受歡迎。韓國第一個影視特效上市公司Dexter Studios,已經參與了十幾部國產影片的特效製作,如鄭保瑞的《西遊記》系列、徐克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其設在中國的分公司,Blaad Studios近來也參與了《流浪地球》《一齣好戲》等影片的部分特效工作。

▲《一齣好戲》概念圖

同樣來自韓國的還有Digtal idea(代表作《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MACRO(代表作《美人魚》)、MOFAC & ALFRED(代表作《西遊伏妖篇》)、4th creative party(代表作《後會無期》)等特效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影片的特效團隊來自相對小眾的國家。比如《紅海行動》《動物世界》中的部分特效找了來自澳大利亞的著名視效公司Fin Design,《尋龍訣》的背後則有保加利亞特效公司Bottleship VFX加持,《致青春》的特效團隊中也有來自加拿大的Spin。

近些年來,隨著國產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和部分國產影片投資的增高,也有一些好萊塢的幕後工作人員加入。

比如在配樂方面,排在票房榜前列的《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國產視效大片,《捉妖記》《悟空傳》等帶著奇幻元素的影片,以及如《少年的你》等劇情片,都不乏國外配樂師的身影。還有如《銀河補習班》《空天獵》則請來了配樂大神漢斯·季默坐鎮。

▲《銀河補習班》劇照

像《戰狼2》的動作指導,除了來自香港的黃偉亮之外,還請來了曾擔任《復聯4》《雷神3》等多部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動作指導的山姆·哈格雷夫加入。

如果說早期國產電影邀請一些國外工作人員加入還帶著一些所謂「鍍金」或者為影片背書等出於宣傳方面的考慮,如今則更多是為影片質量加碼的考量。尤其是那些視效大片,在有足夠資金的支持下,必然會更傾向於找技術更強的團隊以達到更好的視覺呈現效果。

而有些則是出於性價比的考慮。近年來韓國特效公司、動作指導等在國內較為受歡迎,也是因為他們既能夠提供相對高質量的服務,但在報價上比之好萊塢的團隊又沒有那麼高,對一些投資成本中上量級的影片,是個不錯的選擇。

▲《戰狼2》劇照

想來,未來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內電影市場影響力的拓寬,國產影片和國外團隊的合作只會越來越密切。如《戰狼2》這樣的高票房國產片背後的製作團隊,其實大多來自於國內的香港地區,也有國外人員加入,足見當下電影製作工業的全球化趨勢。

而隨著這種國內外各地區、各團隊交流的深入,帶來不同的經驗分享,也會加速國產影片質量的提升。


既定印象依然在:

導演中心制、老人話語權、女性偏見

都說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規矩。

在外人看來,影視行業可能是一個光鮮亮麗、甚至聲色犬馬的圈子。但事實上,在這個行業里辛勞付出的大多數幕後工作者都只是普通人,只是恰巧擁有某項工作技能而已。因而,影視行業倒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有講究的江湖,有著自己的一套行事準則,會有人情世故的牽絆,也更注重談資論輩。

從關於幕後工作人員的各類採訪、或者報導,不難發現,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電影產業還是「導演中心制」。即在片場,影片的導演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無論是攝影、剪輯、動作指導等幕後的任何其他工種,最終的工作內容對於一部影片是否適用,最終取決於導演的想法,即便在各自領域內,他們也有相當的威望。


這樣的工作方式,對於一部影片來說有利有弊。畢竟,在國內現有的市場環境之下,導演往往是一部影片創作的最核心人員。因而,導演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決定著一部影片最後的質量。

當其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時候,會更利於其他的工作人員來助其完成影片。當然,這對於一些能力突出的導演來說是好事。但若是導演能力並不太過關,這樣的制度就容易影響到影片的質量。

因而,在國外相對成熟的市場,更為普遍的是「製片人中心制」。這不僅僅能避免常見的拍攝超支等問題,也會在更客觀的角度為影片的質量把關。

大多數幕後的從業者,年齡偏大,且這部分人相對擁有更多的行業話語權。尤其是能夠參與到頭部影片的那些幕後工作者,大多也都是行業里的「老人」了。

一方面,像攝影、動作指導等大多數幕後工種,確實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積累經驗,就像那句老話「張國榮都要熬十年」。因此,能夠有能力去參與大製作影片的必然更多是行業里的資深從業者。

▲《葉問2:宗師傳奇》劇照

另一方面,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若一部影片投資較高,找更具資歷的人來參與也是為了降低風險。尤其是在大家通過幾部影片的磨合,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合作班底之後,其他的人往往更難進入其中。畢竟,新人的實力若沒有足夠分量的作品背書,很難被人認可。

因而,新人要想出頭,或是跟著師傅,或是有熟識的人幫忙牽線,這也是行業人情世故的體現之一。不過,如今也有一些青年導演的作品,如《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和口碑反饋,而這些作品背後除了有經驗豐富的前輩扶持之外,也有很多幕後人員是相對年輕的從業者。

想來,就如同所有的老人都是從年輕的時候成長起來,若是有更多優秀的青年導演作品出現,必然也會有更多年輕的幕後從業者能夠因此而被認可。

▲《我不是藥神》幕後工作團隊

此外,電影行業以男性為主導可以說是不爭的事實。這點,大概從導演的男女比例上嚴重失衡就可見一斑。

不過,從幕後行業來看,如攝影、動作指導等由於技能需求和身體構造等原因,確實普遍以男性為主(但也有像拍攝了《少年的你》《喜歡你》等影片的余靜萍這樣的女攝影師),其他如剪輯、造型、配樂等領域內還是有不少女性從業者。

像在剪輯行業,既有像周新霞、杜媛、林安兒這樣的優秀剪輯師前輩,也有如朱琳、李點石、周肖林這樣的後起之秀。在造型師領域內,成績突出的女性就更多了。從整體的數量來看,在此前拍sir統計的100位造型師中,有28位為女性,其中不乏吳里璐等近來頗受關注的資深造型師,也有像梁婷婷這樣的相對年輕從業者。

▲《少年的你》余靜萍

雖然比起男性從業者的數量,整體而言,女性還是偏少。但從中也可看到,只要能夠有女性擅長的領域,就不乏一些優秀的從業者。而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從業者用實力在打破這種性別偏見。


行業現狀:

關注度不高、權益得不到保障、體系尚待完善

總體來說,比起導演、演員等更容易被大眾提及和認知的台前創作者,大多數行業內的幕後工作者其實還是沒有被足夠重視。

這種不被重視一方面體現在知名度和關注度上。即便這其中的每個領域內,都有一些成就突出的佼佼者,但對他們的認知度可能更集中在業內人士。能夠被大眾所熟知的,往往只是在頂尖的那一部分人。

可大多數人也只是能夠說出諸如動作指導袁和平、造型師張叔平、攝影師杜可風等個別名字,真正對他們的了解卻知之甚少。整體來看,幕後工作者還是屬於「默默無聞」的那一群。


▲《張藝謀和他的影》劇照

另一方面,這也體現在沒有足夠有保障的各種工作福利上。從收入來看,就如同大多數工作崗位上剛入行的新人,一些基層的工作人員普遍收入較低,但他們的工作強度卻更大,也不同於其他工種,會面臨一定的風險。

且,其中像一些剪輯師、配樂師的收入往往和他們的工作內容不相匹配,當然這其中也有著很大的兩極分化。比如少數大咖級別的人物,能夠有相對豐厚的回報,其他的大多數人則不會有太大區別。

從自身權益來看,也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得到足夠的保障。比如在配樂領域,由於製作過程的變動,或是其他環節的疏漏,可能會出現版權糾紛的問題。

更嚴重者,自身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一個較為現實的事實是,當大眾的目光聚焦到劇組的幕後人員之時,可能是因為劇組出了嚴重的事故。像其中的動作指導,原本就因為其工作內容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傷,若是劇組在這方面沒有足夠重視,就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絕地逃亡》劇照

其他諸如攝影師、剪輯師、甚至燈光師等其他各個細分工種的幕後工作人員,其實也會在過程中遇到不幸的事故。

歸根到底,是因為整個行業似乎已經習慣了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在重壓之下難免會有人抵擋不住;再加上,若是出現一些人為的疏忽,比如沒有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和應急措施,就更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意外情況。

凡此種種,其實和我們當下整個電影市場環境的不夠成熟和電影行業的製作體系不夠完善有關。

對比好萊塢市場已經發展成熟,因而在行業內有著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工會來保障各幕後群體的權益,即使是在香港,也因為早期的發展形成了很多專業組織,內地市場由於起步較晚,在各方面還處於努力追趕的發展階段。

再加上,前些年在資本火熱的時期,湧入了很多不太專業、只想賺熱錢的外行人員,在本就不成熟的市場之內,更容易擾亂行業秩序,使得行業發展受損。

不過,站在大的歷史發展角度來看,眼前也只是行業短暫的一個發展階段,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從業人員經驗的積累和素質的提高,必然會向著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方向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