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外星生命,白矮星,它是希望之光

天文在線 發佈 2020-05-24T22:18:27+00:00

簡介: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尋找外星生命的腳步,雖然我們不知道外星生命是以怎樣一種形式存在的。據我們所知我們獨占整個銀河系 —— 甚至是整個宇宙 —— 都歸我們單獨使用。

簡介: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尋找外星生命的腳步,雖然我們不知道外星生命是以怎樣一種形式存在的。但是,尋找類似地球和人類世界,總比尋找與我們相異世界的可能性,大那麼一點。人類如果想要長久生存下去,星際旅行需要幾代人的時間,國際空間站要建到足夠大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或許,我們可以把目光放在白矮星身上。因為考慮到有一天太陽會變成白矮星,現在的一些白矮星或許會擁有類似地球的行星。

圖解:白矮星是一些恆星死亡後留下的被緊密壓縮的發光氣體球

幾十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留下的痕跡。我們一直在仔細監聽那些陌生的無線電信號,尋找人為改變恆星的痕跡,並在火星上挖取岩石。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就我們所知,人類目前是孤獨的。但也有可能是我們找錯地方了。

我們知道,生命可能出現在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附近,我們也知道,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會變成白矮星(一種小而密度高的恆星,大約有行星的大小,是恆星內核的殘餘)。因此,或許我們應該把搜尋的重心放在白矮星附近。

末世將近

儘管在太陽系和其它恆星系統中尋找了數十年,我們依舊沒有發現其它生物。據我們所知我們獨占整個銀河系 —— 甚至是整個宇宙 —— 都歸我們單獨使用。

搜尋仍然再繼續,因為我們還沒有搜尋完銀河系的每一個角落。而且,當我們發出無線電信號時,我們對外星無線電信號的監聽也才剛剛開始了幾十年。考慮到星系的範圍之廣,光速相對來說就比較慢了,幾十年的搜尋,只是白駒之過隙罷了。

但是當我們繼續尋找地球外的生命時,我們要尋找什麼呢?我們知道,地球版的智慧生命:它會在一個環繞著恆星的岩石星球上出現,而且這個星球上要有充足的液態水和適宜的大氣。

圖解:類地行星,又稱地球型行星岩石行星,都是指以矽酸鹽岩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

我們真的不知道外星生命是什麼樣子,但結合我們所知的地球上的生物來看,我們可以假設外星生命可能在類似地球的環境下下進化而來。所以,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尋找和我們的世界相似的地方。

但是,即使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也不會永遠存在。在40億年之後,太陽將會開始垂死掙扎,隨著氦在它核心的積累,它會變得更大、更紅,就像一個憤怒的野獸。最後,太陽將膨脹到地球現在的軌道上,在這個過程中水星和金星將被毀滅。從那開始,太陽在它生命的最後階段將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創造出一個足以充滿整個太陽系的行星狀星雲。

圖解:行星狀星雲是恆星演化至老年的紅巨星末期,氣體殼層向外膨脹並被電離,形成擴大中的發射星雲,經常以英文的縮寫「PN」或複數的「PNe」來表示

之後會發生什麼?隨著太陽未燃燒的碳和氧核心,也就是現在的白矮星,在幾萬億年的時間裡慢慢冷卻下來,太陽將會長期退休。一些在太陽暴力性的死亡過程中倖存下來的行星,可能會繼續在軌道上圍繞太陽冷卻後的殘餘物運行。換句話說,我們的長期命運 — 以及像我們這樣的星球上的外星人的長期命運 一 是相當悲慘的。

沒有像家一樣的地方

提交給arXiv在線預印本資料庫的一篇論文認為:儘管在類地行星上生活的外星人總有一天要經歷它們的恆星的暴力性死亡,但另一種設想可能會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當太陽死亡的時候 —— 或者說任何外星生命的恆星的死亡時候 ——我們可能會去考慮收拾東西,然後轉移到銀河中更生氣勃勃的地方(假設我們甚至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了,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星際之間旅行不是租賃一輛卡車就可以踏上星際之路那麼簡單。實際上,在星球之間旅行是基本不可能實現的。遙遠的距離和從一顆星球旅行到另一個星球所需要的驚人的能量使這樣的星際旅行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 。事實上,這種旅行可能無法進行。

將整個文明帶走(或其中的一部分)需要很多東西:食物、空氣、水、住房、工業、廢物處理、能源收集和儲存、通訊等等。如果你把像國際空間站這樣的東西放大幾百萬倍去觀察,你就相當於在一艘足以容納一個物種(以及它們的整個生態系統)來生存的宇宙飛船上。

圖解:空間站又稱作太空站,是運行在外層空間的人造艙,廣義上為太空飛行器的一種。它有適合人類長時間居住的設計,可以作為航天員在太空停留和工作的場所。

這種宇宙飛船飛的很慢 一 非常慢,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需要花費幾代人的時間(假設未來的人類甚至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可以稱之為家園2.0)。此外,還有一個挑戰:我們都知道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非常少見,而且它們離我們太遠了,星際旅行者可能也無法到達那裡。

但是當太陽死亡時,放棄太陽系也不一定是一個壞主意,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金錢和資源,你就有可能找到離開的辦法。當然啦,留在原地處理所有的輻射,而不是試圖離開,可能會花費更少也更容易一點(也就是說,如果這顆行星依然完好無損,就會有人類或外星人留在那裡)。

白矮星在哪裡,那裡就是家

然而,如果我們或者是一些外星文明決定去找一個新的家園,那麼最好著眼於白矮星。目前,白矮星占宇宙中所有恆星15%。這樣做是有原因的,考慮到太陽總有一天會變成白矮星,也就是說一些白矮星附近可能會有類似地球的行星。

但是SETI(搜尋外星智能)直到今年才將白矮星作為掃描的目標,所以數十年來,我們已經錯過了很多值得去監聽的、可能來源於外星生命的信號。

如果它們開始胡亂改變它們的恆星系統,我們也可能發現生命的跡象,比如說 一 它們在白矮星周圍建造一個戴森球體,它可以用於大規模的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可以在行星狀星雲階段保護它們。

圖解:戴森球弗里曼·戴森假想出的包圍母恆星的巨大球形結構,它可以捕獲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恆星能量輸出

然而命運是很悲慘的,依附於衰老的的恆星殘骸周圍微弱的光 —— 這可能是地球上的生命唯一的選擇,因為我們幾乎不可能逃離這裡。但是,通過對白矮星的研究,我們終於有可能在我們稱之為銀河的空曠、寒冷的夜空中找到外星生命了。

作者: Paul Sutter

FY: Voyag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