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焦點放在『獎勵』上該怎麼辦?

fans news 發佈 2012-05-29T17:59:00+00:00

孩子的焦點在『獎勵』,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的名字叫『孩子』。根據心理學家對兒童認知能力及行為發展的研究報告指出,孩子出生時都具備有原始本位:『以自我為中心』、『只追求自我慾望及需求』、『不能等待而要求自我滿足』。因此,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協助孩子逐步的脫離這些原始本位行為,漸



孩子的焦點在『獎勵』,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的名字叫『孩子』。根據心理學家對兒童認知能力及行為發展的研究報告指出,孩子出生時都具備有原始本位:『以自我為中心』、『只追求自我慾望及需求』、『不能等待而要求自我滿足』。因此,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協助孩子逐步的脫離這些原始本位行為,漸漸成為符合『社會化』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在孩子行為發展過程中,我們常會以有形或無形的增強物,來增強孩子的正向行為,也就是『獎勵』或『懲罰』,學理上稱之為『行為塑造與消除』;孩子若為了得到獎勵而隨便完成或避免處罰而做出掩藏事實的行為時,父母無須驚慌,只要清楚我們的目的,在執行過程中要堅持,並不斷的強化正向行為,而當負向行為出現時,予以忽略,孩子自然會將此行為內化成為習慣。千萬不要因為要孩子表現良好的行為,而破壞了彼此間的親情依附關係。研究證實:穩固的依附關係,使得孩子會聽從及依照主要照顧者之指示,進而不斷的得到增強。反之,若違反指示時,則主要照顧者之不高興,孩子也會很在意。這麼說來,是不是要向孩子妥協?答案當然不是。以下提供幾項原則,做為塑造孩子行為過程之參考!
 
一、事前策略,取得一致的共識﹝原則:事前彈性而非事後彈性﹞。
二、負向行為出現時,應用消除法源則:不情緒化、不理會、貫徹執行、態度一致,同時塑造孩子成熟的表達自己的需
求和情緒﹝使用培養孩子情緒智商三部曲→發生什麼事了?妳感覺怎麼樣?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
三、正向行為出現時,要『立即』給予增強。
四、父母的首要認知:『停』→停止主觀判斷;『看』→看事情的全貌;『聽』→聽聽孩子怎麼說。
五、與孩子共同體會『該做』與『想做』間之因果關係,並培養孩子『自我增強』的能力,讓孩子體會出『一切都是為
了自己』,而無形中做出正面行為,或持續不斷的朝自我設定的目標努力。同時,也會對自己所做的負向行為產生自我內在懲罰,而漸漸建立起良知及責任感。
六、控制自己的情緒,正向思考,視『發生』為成長的契機→凡是非生都是好事。
七、父母的愛與關懷是行為塑造中永遠有效的增強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