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人們一定會記得,那就是孟達

蕭家老大 發佈 2020-05-25T08:31:02+00:00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人們一定會記得,那就是孟達。《三國志》援引《三輔決錄》說,孟達的父親名叫孟他,本是一位鄉紳,但不安於富甲一方的優越生活,一心想攀附權貴,又總不能如願,於是,動了邪念,想了歪招,他覺得,中常侍張讓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權傾朝野一手遮天,如果能結識張讓,自己肯定會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人們一定會記得,那就是孟達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人們一定會記得,那就是孟達。孟達本是劉璋部下,後來歸順了劉備,關羽兵敗麥城時,為一己私利,他不僅自己坐視不救,而且阻止劉封發兵救援,導致荊州陷落,關羽遇害,後來,孟達懼怕獲罪,又率兵投魏。應該說,投魏後曹丕對他敬之有加,又是加官,又是封侯,但他依然像餵不熟的狗,又打起了判魏歸蜀的主意,最終,落了個家破人亡,頭顱被焚燒殆盡。

我們都知道,呂布是典型的「三姓家奴」,其實,孟達相比於呂布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這除與時局有關外,其父親的言傳身教,也對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國志》援引《三輔決錄》說,孟達的父親名叫孟他,本是一位鄉紳,但不安於富甲一方的優越生活,一心想攀附權貴,又總不能如願,於是,動了邪念,想了歪招,他覺得,中常侍張讓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權傾朝野一手遮天,如果能結識張讓,自己肯定會,一朝權在手,青史把名留,孟他想走捷徑,但苦於和張讓素不相識,又沒有一個可靠的中間人引見,於是,他從張讓的家奴開始下手,不惜用全部家產賄賂張讓家奴,不久家業敗盡,家奴們很不好意思,就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說,別無所求,就想讓你們拜我一拜。家奴們喜不自禁,心想,孟他為我們將家業散盡,如今只求我們給他下拜,這要求真的不高,我們就是給人下拜的,於是紛紛應諾。

進見之路打通,孟他又犯起了愁,因為,他的錢財已全部用完,拿什麼來孝敬張讓?於是,眼珠子一轉,又一條歪招出爐。

一日,他來到張讓府,當時,給張讓獻禮的人都排隊在門外等候,據說,載禮物的車子有數百輛之多,有的已經等了數日。孟他一到,眾家奴呼啦一下全部跑來迎接,倒地便拜,然後,前呼後擁地迎進府去,這讓等在外面獻禮的官員豪紳們目瞪口呆,充滿了羨慕,都以為孟他與張讓的關係肯定非同一般,等到孟他從張讓府里出來,眾人一擁而上,紛紛將奇珍異寶進獻孟他,孟他笑呵呵地接受下來,這些禮物就成了孟他借花獻佛的資本。得到寶物,張讓立刻奏請皇上,封孟他為涼州刺史,孟他自然是高高興興的上任去了。

孟他在涼州任上政績如何,史無記載,但我們可想而知,為了當官連家底都賠光的人,絕不會有甘當百姓奴僕的崇高志向,靠投機取巧走上仕途的人,絕不會大公無私,一心為民,「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些貪官污吏賣官鬻爵,定會從老百姓身上得到千倍萬倍的彌補和匯報。

有其父必有其子,起先,孟達投靠劉璋,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之後,又同張松、法正一起賣主求榮,率部曲歸順劉備,本想投機鑽營,卻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由於,孟達與劉封拒絕發兵,致使荊州丟失,關公隕落,前來求救的廖化,捶胸頓足,嚎啕之際,恨不得生吃活剝了他,之後,為逃避懲治,孟達又舉兵向曹丕稱臣,身在曹營還「與吳蜀固好」「言行傾巧,不可信任」(見《晉書·宣帝紀》),如此反覆無常的小人,怎能落得好下場!

雖然,孟他、孟達這一對投機鑽營的父子已經成為糞土,但在如今的現實社會中,卻還能時常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本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