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宋神宗支持,司馬光反對,宋哲宗:無奈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5-25T08:41:32+00:00

北宋時期有兩次著名的變法,范仲淹變法和王安石變法,其中規模最大、產生影響最廣、涉及人數最多的變法,就是有名的「王安石變法」,也叫作「熙寧變法」。

北宋時期有兩次著名的變法,范仲淹變法和王安石變法,其中規模最大、產生影響最廣、涉及人數最多的變法,就是有名的「王安石變法」,也叫作「熙寧變法」。王安石本人是一個不拘小節、雄心壯志的名臣,或許從生下來就註定這個人與眾不同。

王安石童年就是有名的神童,在故鄉當地都是鼎鼎有名的才子。而恰恰過於成功的人生帶給他的是自大、驕傲、一意孤行和心胸狹窄的性格弊端,這也對未來他的發展產生了不少負面影響。

王安石變法著重解決三冗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王安石變法究竟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整改和變革?王安石掌握權力之後,變革的第一項就是解決三冗危機,冗官、冗兵、冗費;冗官和冗政是北宋時期朝野最大的積弊。從宋太祖開始一直到宋神宗,宋朝內部冗官和冗政一直是潛在的內部危機,行政權力、財政權力、軍事權力,均存在冗官和冗政的現象,這對宋朝中央集權是極為不利的。

並且過多的官員,其實並沒有對三權(行政、財政、軍事)建設貢獻多少的力量,反而還拖垮了三權集權發展;北宋三冗危機其實歷代帝王都想去解決,但是一旦動了這一塊,那麼後果就會遭到舊臣們的反撲,小一點可能會讓國家政治動盪一下,大一點可能就會使得宋國內部全面惡化。

整改軍備制度是關鍵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國家軍備制度,王安石認為「國之重器,養兵之政更類病症,對外作戰未嘗大勝,對內防守綽綽有餘。」宋朝在軍事上的敗多勝少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而為了防護北邊和西北部,宋朝贍養了大量的軍隊,這就是宋朝的「養兵」制度,因為其龐大的軍事體系,直接導致了國內經濟收入近3成流入了部隊之中。

而宋代對武將的壓制是極為厲害的,這導致了一支軍隊武將的指揮權,被監督的太監和文臣給分掉了,而國家給部隊的撥款下來後,這龐大的軍費開銷僅上層軍隊領導就分掉了近一半,這也是宋朝子民往往厭惡當兵的一個主要原因。

宋神宗堅定支持王安石裁減冗官

王安石變法主要就是裁減冗官,在朝內官員和軍中多餘的官員,統統根據需求的多寡而進行裁撤,然而,光第一步王安石就遭到了許多皇族和舊臣的惡意中傷,就連宋神宗都感覺到朝廷中氣氛瀰漫著硝煙味道。

只要一上朝,就一大批官員跪倒在地要求罷免王安石的職位,停止變法;好在宋神宗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皇帝,主動將變法的負面影響都攬到自己的身上,而王安石的變法也在皇帝的支持下,算是勉強達成了第一個目標,雖說不可能一次性完全解決,但是至少解決了大部分問題,朝廷上的冗官也少了一大半。

青苗法的弊端——貸款變成高利貸

王安石在勉力解決冗官問題之後,接下來的民生問題就迫在眉睫,王安石撰寫了青苗法,青苗法規定每年2月和5月份,這是農民種植空洞階段,因此,官府主動給農民進行貸款和貸糧,青苗法的施行讓農民們不用再為生計發愁,也同時避免的市面上官商勾結的高利貸制度導致農民家破人亡的事故。

不過青苗法依舊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中央政府下達的低利息指令,到了地方政府就變味了,地方政府往往會提高1倍或者幾倍的利息來壓榨農民,雖說比高利貸利息少很多,但是對農民而言依舊是極大的負擔。

甚至不少農民還聯名上告御史台,希望皇帝能夠廢除青苗法,因為青苗法的利息太高了;貸款被官員利息提升,還款的日期有時間還必須是當年償還,這就讓農民壓力山大,不過青苗法的施行,卻讓宋朝政府提高了不少收入,國庫也比往年多了不少。

而這原本屬於下面官員和外戚掌握的資源,一下子被王安石給剝奪了,一些外戚和皇族也坐不住了,如果說解決冗官是得罪一些大臣,那麼施行青苗法無疑是得罪了一些皇族和外戚,首先就是一些外戚發難,他們認為王安石的青苗法雖然增加收入,但是卻是變相的剝削百姓的財產,假如遇到天災人禍,那麼百姓可能一年兩年無法獲得收成,如何償還債務和利息。

王安石變法得罪司馬光,演變成黨派之爭(派別之爭)

而一些為人正直的官員也覺得這些貴族們說的挺多,於是也開始抨擊王安石,王安石當時覺得皇親國戚我動不了,你們這些小官員我還會懼怕嗎?於是朝廷清算運動就開始了,不少正直但是還沒看清形勢的官員就是被清算了,而王安石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其中三朝老臣司馬光就非常不爽了,其實歷史中的司馬光,並不是一開始就和王安石作對,最開始司馬光一直在鑽研王安石的變法內容究竟可不可行,因此一直沒有表達反對,也沒表達肯定的態度。但是王安石的清算運動,算是觸及了司馬光的那一根正直的神經,司馬光也開始抨擊王安石,而變法也成為了黨派之爭。

雖然說,朝中每天都伴隨著爭吵和謾罵,但變法還是在神宗的授意下繼續進行下去;青苗法之後就是免役法,這個法規意思就是改變原來的勞役制度,按照地方每家每戶輪流進行勞役活動變成僱傭活動,就意味著免費的勞動力沒了,官府要幹啥項目僱人就得花錢,而如果一些農戶勞動力抽不開身,可以繳納一定的免役費用,就不用去當勞役了。

免役法一定程度是讓農民和地主階級都受益的法規,既能讓農民們服勞役的時候賺錢,又能夠讓一些手無縛雞之力商人地主,可以用錢來不用服勞役。

王安石變法真正問題出現在軍隊改革和取士制度

後來王安石陸續的頒布了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等強國改革,這些變法都帶給了神宗年間宋朝極大的民生便利,也讓國家收入和國民經濟變得活躍了起來,而以司馬光為首的一些反對黨,也有不少人覺得王安石的法度不少還是挺正確的。

然而,真正出問題的就在改革軍隊和科舉取士的制度之上,雖說青苗法、水利法等制度讓反對黨和皇親國戚還能夠勉強接受,畢竟皇帝是堅定支持派;但是王安石的失敗就是變法太過激進,內政法度還沒有完全消化,就把目光看向了軍隊和官員選拔,這兩塊是極為重要的制度,是不能夠隨意就進行變動的。

特別是王安石遇到的對手司馬光,是一個堅定的守舊主義者,司馬光認為朝廷變法需要緩步的進行,制度出問題了補漏上去就行了,但是王安石卻認為制度總是出問題就應該全部換成新的,在王安石動軍隊和科舉制度之後,朝中反對舊臣出現了瘋狂的反撲,幾乎每天都是幾十個大臣合力勸諫神宗,就連後宮皇后和太后都對王安石頗有不滿。

王安石與司馬光、韓琦的相惜相殺

王安石和司馬光兩人其實都是惺惺相惜的,司馬光是一個干實事的臣子,而王安石平生最崇拜的就是那些干實事、說真話的大臣,反而十分討厭那些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大臣;但是司馬光的強力勸諫,讓王安石開始動起了殺心;王安石變法到這個時候已經決定將改革徹底進行完,他認為既然開始就沒必要還一步步來,在自己有生之年希望看到一個強盛、團結的大宋王朝。

而王安石這時候已經有一些喪失理智,他瘋狂的細數司馬光從政以來的弊端和不足,甚至連當時的權臣韓琦,王安石都一起攻擊,韓琦是北宋最初變法的人,雖然他和范仲淹的變法失敗了,但當時仁宗給他點破失敗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變法太過激進,等於斷了許多官員的後路,這樣會遭到這些官員的殊死反撲。

韓琦是明白這一點的,他也多次和王安石提到這一點,但是王安石當時就覺得韓琦也是一個守舊黨,沒有烈臣的血性,於是王安石在對韓琦和司馬光的攻擊中,不僅揭別人短,還惡意中傷,最終司馬光被外調,韓琦也不再說什麼。

太后掌權,王安石被罷官

後來神宗突然去世,宋哲宗即位,哲宗皇帝雖然也是變法的堅定支持者,但這時候的大宋江山由太后控制,宋哲宗還被架空的死死的;然而太后卻是變法的堅定反對者,太后直接就停止了所有施行的變法內容,更是罷免了王安石的官。

司馬光重新掌握權力,司馬光上台後,因為前期被王安石瘋狂的壓制,這導致了司馬光內心產生了報復心理,司馬光也瘋狂的提拔官員,成立強力的朝廷政黨——元祐黨。後來當宋哲宗掌權之後,想要再啟用改革黨,但整個改革黨已經被元祐黨壓制的沒有多少人才了,王安石也在哲宗登基時就去世了,王安石變法算是徹底失敗。

小結

王安石變法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國家,為了江山社稷。但王安石犯了當時韓琦同樣的錯誤,就是變法太過激烈,韓琦用自己的經歷,告訴王安石變法不可太過猛藥對症,還需要循序漸進,但是王安石的一意孤行也斷絕了新法的持續。

王安石一死,新黨其實已經沒有了領軍人物,後繼者後來一直處在和元祐黨競爭,新法反而變味了,更是到後期,新法成為官員們互相中傷攻擊的工具,而北宋也由於這次半途而廢的變法,從此走向下坡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