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興當初不「投降」的那麼快,華為現在是否會更好過?

肖二 發佈 2020-05-25T09:54:42+00:00

2018年,中興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美國法下的「拒絕清單」,不允許再銷售和維護超過一定美國技術比例的通信設備,供應鏈也遭受了重大打擊,中興公司當即停牌,業務經營進入休克狀態,七萬多員工無所適從。中興的故事很長,可以追溯至七年前FBI的調查,但結局很短也很慘烈。

2018年,中興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美國法下的「拒絕清單」,不允許再銷售和維護超過一定美國技術比例的通信設備,供應鏈也遭受了重大打擊,中興公司當即停牌,業務經營進入休克狀態,七萬多員工無所適從。

中興的故事很長,可以追溯至七年前FBI的調查,但結局很短也很慘烈。不到一個月時間,經過緊急談判,中興公司同意支付巨額罰款12億美金(2018年度中興財報顯示凈利潤虧損70億人民幣)、聘請美國合規官進入公司監督、更換公司管理層成員,以換取公司的繼續運營。

中興被徹底擊垮後,同年12月,加拿大邊境局和騎警應美國的要求,在溫哥華機場逮捕了轉機去阿根廷參加內部會議的華為公司CFO孟晚舟,對華為公司的美式狂風暴雨就此完全拉開了序幕。

華為公司和中興國際同作為中國通信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國際上的排名也是數一數二。隨著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加深,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早在2011年即對兩家公司進行了質詢,但由於一直沒有抓到華為的實質「把柄」,因此在FBI介入後,將調查重點轉向了中興公司。那時,兩家公司都作為中國通訊行業代表活躍在國家舞台上,如果中興國際抗住了美國的調查,那麼現在華為是否不會像今天這般孤立無援?

故事的第一個轉折來自2011年,伊朗的電信公司(TIC)在接受英國路透社採訪時,炫耀道:「西方制裁對伊朗通訊行業完全沒效果,我們依然能獲得全球最新的通訊技術。」彼時,隨著歐美國家對伊朗的制裁的加深,歐美企業已經撤離,華為也胸懷逐鹿國際市場的鴻鵠之志,聲明已逐漸減少伊朗市場的業務。對此,以商業調查著稱的英國媒體路透社做了360度全方位的訪談和材料整理,並在2012年3月形成了907頁的報告,矛頭直指中國企業中興國際。這時,面對英國的高效率,美國坐不住了,FBI直接介入,替代了調查緩慢的情報委員會。

緊接著,中興故事迎來了最為重大的轉折,FBI收到了來自中興公司送來的重磅厚禮:中興國際在美國僱傭的、專門應對美國調查的以色列籍律師反水了,附帶的是他將中興內部所有關於在伊朗銷售的貿易鏈條、犯罪證據和實施計劃全部遞交給了FBI的探員。從此,猶如堤壩崩塌,覆水再難收。

據說,2012年那位以色列籍律師曾在4月份來過中興的深圳總部,和管理層討論如何應對美國調查,而後不歡而散;據說,該律師因為以色列和伊朗是世仇,國恨家仇驅使下背叛了自己的職業道德。原因不可考,但結局是FBI順著這些材料把中興挖了個底朝天。

2016年,中興向美國繳納了第一次巨額罰款,承諾以公司名義向相關團隊發出訓誡函,解僱負責人,並取消參與人的獎金。但中興都沒有做到,更嚴重的是,對美國進行了虛假陳述,於是就有了2018年更嚴重的懲罰。

這裡並不想分析中興有多少過錯,更重要的是,當年中興律師遞交的那份材料里,不僅指向中興,還附帶了中興對F7(業內普遍認為即是指「華為」)的調研報告。這麼多年來,華為也一直在美國調查的名單上。

如果中興在自研方向上有更深的儲備,在面對美國制裁時能夠多堅持幾年,很可能美國就沒有那麼快鋪開對華為的調查。那時華為已經開始為和美國技術脫鉤做準備,但實際上,從中興被放入到「拒絕清單」,到和解「投降」,到孟晚舟事件,中間不到一年的時間。

往事已矣,但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果把現在的華為看做是當時的中興,當華為也被美國整垮了,下一個被針對的中國國際公司會是哪一個?直到再也沒有中國科技公司可以和歐美公司競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