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5-25T11:06:22+00:00

埃及開羅 | 埃及雕塑藝術先驅亞當·亨內恩。亞當·亨內恩《站立的貓頭鷹》1961 銅。田學森, 1975年出生,先後學習于山東、上海,遊歷歐洲。

上周,曾經主持修復吉薩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的埃及著名雕塑家亞當·亨內恩在開羅辭世,享年91歲。

在英國,牛津大學奧里爾學院院長尼爾·門多薩被任命為英國政府的文化恢復與更新專員,他將採取行動修復新冠疫情對英國文化與創意行業的影響。此外,藝術家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近日呈現了他在疫情自我隔離期間所繪的水彩畫,同樣表現身心與自然關係的還有中國油畫家的一組華山油畫系列將在滬展出。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埃及開羅 | 埃及雕塑藝術先驅亞當·亨內恩

91歲辭世,曾修復獅身人面像

亞當·亨內恩(1929-2020)與其作品,2014年

據外媒報導,埃及雕塑藝術先驅亞當·亨內恩(Adam Henein)於5月22日在開羅一所醫院內辭世,享年91歲。亨內恩基金會副主席達維希(Essam Darwish)表示,逝世原因是「年齡相關的併發症」。

亨內恩在他那一代阿拉伯藝術家中極具影響力,創作聚焦埃及普羅大眾與他們的日常生活,作品常以銅、花崗岩、紙莎草、木料、黏土等傳統埃及材料製成。飛鳥是雕塑中不斷出現的主體,幾何造型的飛鳥小至實際尺寸,大到紀念碑規模。

亞當·亨內恩《站立的貓頭鷹》1961 銅

「每當醒來,我都會走到窗前,長久地看著鳥兒,」在一部紀錄片中亨內恩說,「這樣的凝視把你帶進另一個地方,另一種語音,另一個世界。」

1929年,亞當·亨內恩出生於尼羅河畔的埃及中東部城市亞西烏特的一個金工家族。在他的回憶中,童年去開羅參觀埃及古董博物館打開了他的視野。「突然之間,我有了一股奇妙的感覺,自己從書本、從現實世界、從與家人的早餐中,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亨內恩在2011年的採訪中說。

1950年代,亨內恩先後在開羅藝術學院和慕尼黑藝術學院取得學位,1960年就在埃及雕塑圈樹起名望。1972年,他與妻子、人類學家Afaf el-Deeb離開埃及,到巴黎繼續深造,25年後,他們重返開羅,當時,亨內恩完成了他最負盛名的一項委託工作,例如1988年修復吉薩金字塔的獅身人面像。

1990年代,亨內恩發起了亞斯文國際雕塑研討會,在隨後三十年間,凝聚起眾多雕塑藝術家。雕塑之外,亨內恩也從事抽象繪畫。2017年,亞當·亨內恩基金會設立「亞當·亨內恩年度雕塑講」,每年評選一位年輕而優秀的埃及雕塑家。(文/畹町)

英國倫敦 | 尼爾·門多薩

受命擔任「文化恢復與更新」專員,幫助英國文化產業復甦

尼爾·門多薩

據《The Art Newspaper》等報導,當地時間5月21日,尼爾·門多薩(Neil Mendoza)被任命為英國政府的文化恢復與更新專員(Commissioner for Cultural Recovery and Renewal,簡稱DCMS),他將負責為英國數字化、文化、媒體和體育部提供「專業和獨立的觀點」,來應對新冠疫情對文化與創意行業帶來的影響。

門多薩是牛津大學奧里爾學院院長。2017年,在評價英國博物館情況時,他曾提議政府應「幫助創造並維持博物館的蓬勃、可持續與高效」。任命門多薩的文化大臣奧利弗·道頓(Oliver Dowden)表示,作為專員,門多薩將負責協助文化與創意產業「恢復和運作」。「在隔離期間,我們的地方、區域及國家機構想出了各種能夠接觸公眾的創新方式,」奧利弗·道頓說道,「現在,我們的焦點轉向了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為劇院、美術館、博物館、娛樂場所等文化中心的重新開放而鋪路。」

基於自己在文化產業的經驗,門多薩已經開始收集針對文化恢復的創新思路。最大的長期問題無疑是資金。面對即將到來的政府開支預算審查,DCMS將向財政部進行遊說,以爭取更多資金。不過,眼下各行各業都有需求。因此,DCMS期望門多薩的加入能夠為文化產業帶來更多必須的「彈藥」。(文/錢雪兒)

美國紐約 | 藝術家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

線上展覽呈現自我隔離期間水彩畫創作,思考內外世界之「間」

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

近日,藝術家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在厲為閣線上展廳舉辦展覽「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美在無人見證處,2020年4月」,以12幅水彩畫記錄他在紐約麥克杜格爾街家中自我隔離期間的創作生活。這些色彩豐富、親密私人的作品描摹了被衝上海岸的貝殼和玩具,喚起夢幻世界和童年回憶。

正如藝術家的其他著名作品,克萊門特在此將色彩作為情感載體。受日本浮世繪啟發並旨在進一步強化效果,克萊門特在每幅作品中都用一個形似郵票的粗體長方形標註了日期,這是他幾十年來與水彩互動中的新圖形。

克萊門特1952年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是20世紀80年代義大利超前衛藝術運動(Transavantgarde)的核心人物之一,該運動被認為是美國新表現主義的義大利版。這批藝術家復興了二戰以後不常被運用的具象藝術與象徵主義。1980年,克萊門特與安迪·沃霍爾、讓-米歇爾·巴斯奎特合作畫作。1982年開始,他在義大利、美國紐約、印度馬德拉斯之間來回,與當地的藝術家合作。

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的水彩紙本作品

在近期與老友、作家雷蒙德·弗耶 (Raymond Foye) 的對談中,克萊門特討論了他對所謂「間」(in-between) 之探索,海岸線以及水彩的水性媒介所呈現的模糊線條便是這一概念的象徵化。克萊門特說:「我腦海中的核心畫面是水與陸地相交時不斷變化的交界線,是不斷移動的分離之線,是海岸的曖昧。相當於黃昏,此刻的光是不確定的,光是不明晰的。『間』之場所一直是一個主題,也許是我做的藝術的主題。『間』之空間,是身份之間的間隙,是文體之間的間隙,是柔軟與嚴苛之間的間隙……肉身是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之間的間隙。」這是藝術家自身不斷回歸的主題,即身與心的內外世界之「間」。在許多人被限制在家中的時刻,對這一連接性空間的思考便顯得格外意義深遠。(文/錢雪兒)

上海|油畫家田學森

在描摹華山中虔誠修行

田學森

明代王履在華山作畫,面對華山曾言:「吾師目、目師心、心師華山」。而當下,油畫家田學森也抱有此觀點,他如同一名文化行者,選擇了華山作為長期創作主題,以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對華山的感悟和敬意。

5月29日起,展覽「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將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對外展出,呈現油畫家田學森以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對華山的感悟和敬意。

田學森《天岸》

田學森《留霞》

田學森, 1975年出生,先後學習于山東、上海,遊歷歐洲。他是一個以繪畫作為修行手段的藝術修行者,沉潛華山十年,面對自然,澄懷觀道。2009年起,在華山曠野山林的無人之境,田學森以一顆敬畏自然之心,懷著與先賢和天地精神交流的渴望,獨自面壁寫生作畫十載——以天地為畫室,完成了以華山為主題的一系列約六十幅油畫作品。

十年來在華山的奇峰峻岭、山岩峭壁之間,田學森獨自一人與鳥蟲為伍,與山風為伴,化困苦為自在,靜看日出日落。他在華山儼然是個苦修者,他摒棄世俗的名利,在物質上僅以最低的要求,將自己回歸為最自然的狀態,他扛著畫具在華山的懷抱里遊走,多次險被山風吹落懸崖,又在嚴寒中描繪雪景,寒風刺骨……

在繪畫風格上,他嘗試用西方油畫的技法來描繪華山的精髓、力求達到國畫的意境。旅居上海及遊歷歐洲多年的經歷讓藝術家的繪畫實踐結合了海派文化及西方印象主義的手法,探索油畫語言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結合,作品中帶著中國文人的氣象。面對華山,他用虔誠的畫筆,自然主義的筆調錶達華山。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細作,歷經數月甚至數年乃成一幅,呈現出一種沉靜、安詳和靈性的意境。(文/陸林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