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需要有「金扁擔」情結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20-05-25T18:13:46+00:00

在談脫貧攻堅時,習總書記回憶起當年的知青歲月,講了一個「金扁擔」故事。由此可以說,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需要有「金扁擔」情結。

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中間,同他們親切交談、共商國是。在談脫貧攻堅時,習總書記回憶起當年的知青歲月,講了一個「金扁擔」故事。在全國兩會上與委員們談脫貧攻堅,為什麼要分享「金扁擔」故事?總書記說:「這也有我的一個情結在裡面。」這「情結」二字寓意深刻,承載著對中國「三農」發展歷史、現實與未來的反思和期望。由此可以說,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需要有「金扁擔」情結。

「金扁擔」故事有著農村貧困的背景。當年我國農業落後,保障老百姓吃糧吃飽都成問題。總書記當年也是「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想過上的好日子目標,農民給出的回答很樸實:第一個目標,不再去要飯,能吃飽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個目標,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純糧食;第三個目標,當時是高不可攀——「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當問起「再努一把力,大膽想想還有什麼更高的境界」時,農民希望「將來上山幹活就挑著金扁擔」。這個「金扁擔」寄託著當時農民對農業發展和生活改善的夢想和希望。

用「金扁擔」情結激發持續攻堅動力。如今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同進入小康社會,進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樣是新階段新時代的夢想。因而總書記把這個「金扁擔」理解為農業現代化,認為「實際上這個目標也在實現中」。的確如此。以「包干到戶」為標誌的農村改革解放了生產力,激發了農業生產活力,搞活了農村經濟,糧食生產連年大豐收,農產品提供越來越豐富,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就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農村農民貧困成為新的短板,黨中央又做出了開展脫貧攻堅的決策。這其中就有「金扁擔」情結。因為有「金扁擔」情結,總書記仍然惦記著全國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2707個貧困村以及未全部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並語重心長地重申:「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完成今年的任務,需要心懷「金扁擔」情結,面對困難,越戰越勇,持續攻堅克難,奪獲全勝。

用「金扁擔」情結落實鄉村振興舉措。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我國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發展的政治宣言與行動綱領,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遠見卓識與濃郁的為民情懷,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根據中央規劃要求,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這就要求,必須在科學統籌,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有序推進。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始終牢記「鄉村振興,國之根本」意識,從全局與戰略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補足發展短板,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重點從農產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平上發力,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供給。

疫情之下的特殊年份,保國家糧食安全、保百姓「米袋子」「菜籃子」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既要立足長遠,用「金扁擔」情結滿足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又要從解決現實問題入手,強化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用紮實的作風和有效的行動,真正讓民眾的「米袋子」鼓起來,「菜籃子」滿起來,為促進社會總體安全穩定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久泰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