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為什麼能成為破壁機,吸引到大批從不追星的粉絲?

每日趣聞播報 發佈 2020-05-25T21:19:13+00:00

你厭惡某個人,此人身上多半有某種人生中你早早就決定刻意捨棄的東西,而反之,你喜歡某個人,那麼此人身上多半有某種人生中你早早就無可奈何錯過而不可得的東西。我第一次在某個老師的課上聽到的時候,就很喜歡,如今用來看小朱老師,也確實能說明一些問題。


你厭惡某個人,此人身上多半有某種人生中你早早就決定刻意捨棄的東西,而反之,你喜歡某個人,那麼此人身上多半有某種人生中你早早就無可奈何錯過而不可得的東西。我第一次在某個老師的課上聽到的時候,就很喜歡,如今用來看小朱老師,也確實能說明一些問題。

我曾同長期盤踞二次元但對朱老師同樣喜愛有加的鄰家師姐細細一條條分析我們小朱老師為什麼有這麼強的吸引力時,她在最後不失禮貌地點出了直接原因,"如果沒有這張臉的話,是不會有你這些哲學思考的。」的確,小朱老師這三個人物拿捏得太精準傳神了,他的眼神與表情善巧地就把人物關係內的潛台詞輕輕拋給了觀眾,第一眼看過去,心就會冷不丁動一下,眼皮冷不丁地跳一下,好像過去那些潛藏在筆墨背後的快意江湖,俠骨柔腸,一諾千年的人物終於有了合適的樣子,又鮮活在腦海中。謝謝小朱老師給了我們這麼美好的三個人物形象,而這個角色塑造的成功讓人有興趣去了解他。即使是路人,在刷到他的各種宣照,不帶有侵略性,略顯憂鬱,乾乾淨淨的畫風,至少也不會生出反感。

而當人通過角色試圖了解他這個人時,我大膽地認為很多人從中看到了自己。小朱老師身上有很多「衝突」,而每一個「衝突」所帶來的反差感,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做了十年的演員,高產出的角色可以組一個「天團」,卻從中找不到一個經典代表角色,正如挖不出他一點具有炒作價值的黑料一樣,十年過去,所期難成,伯樂難遇;可當你只看有關他的cut時,又分明知道他演得不差,可塑性很強,真是缺少合適的資源,才有這般的劇爛戲好人不紅;而當他在2018年夏天開始變得炙手可熱時,仿佛又是一個男演員十年隱忍逆襲,一朝終成名的略帶勵志畫風的故事,可是在這個版本中,你聽不到主人公對自己十年歲月的過多渲染性描述,那些不順艱難、傷心難過、不得不一人承受失望的片段好像都隨著時間慢慢沉隱在了他的心底。你看著他這張臉,心裡大概清楚十年過得肯定不那麼容易,但他不談這些,你仿佛也懂,你只能聽到他平常地說「我也拍很多年的戲了,只是播得都不好,不會抱有特別大的期望」,「我覺得自己應該不是很特別」,「喜歡的角色,我都去爭取,只是沒爭取上啊,哈哈」;你也看不到主人公對當前熱度以及熱度持續的過分執著,你還是只能聽到他清醒如常地說「大家喜歡的是角色,這個角色過去後就會歸於平常」,你甚至很少能聽到有這個年紀的演員如此釋然、不侵略地對待「紅」這件事:「這輩子有一次就可以了,感受一下就可以了」,會突然被這種絲毫不具有攻擊性的態度所打動,又或突然反身內向到自己內心追逐的某些事上,繼而報一同樣性質的輕鬆一笑。而當你誤認為他可能沒有波瀾壯闊的野心時,你又發現眼前這個人內心對於專業強烈的渴望和信念,喜歡丹尼爾戴劉易斯,會與劉亞仁做比較,無比渴望好的團隊,希望在影史留下名字。這個故事少了以往故事中的命運之神遺忘與眷顧交疊的濾鏡,像個鄰家的普通人。

笨人做聰明事很煩,而聰明人做樸素的事很好。無論是誰,一條路走了十年,總會對這件事本身的理解有著超乎常人的客觀與清醒,所謂客觀,即清楚這件事紅利的同時也了知它的不可愛之處以及需付出的代價。這裡的代價,不僅只包括時間、金錢的付出,更值得玩味地是人內心為此所做出的改變。在不斷妥協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曆久彌新,有些東西錯過無可追,有些東西丟棄難回,有些東西革新改變。在小朱老師的很多採訪中,他話不多,語氣溫和,眼神溫柔,沒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也沒有什麼鋒芒,你感覺不到他的侵略性,仿佛就是生活中一個不太熟的鄰家哥哥,一個蠻不錯的年輕老師。能回答的就不緊不慢、認真回答,回答不上來的就「萌混過關」,不做機巧聰明的舉動,老實靦腆、不擅營業地絲毫不像一個已從藝十年的人。但你又常常在他的回答中聽到一些只有經歷過事後才有的內容,不淺薄、不浮誇,裡面的堅定與方向感讓人心頭一緊,樸素地似曾相識,真實不虛。有些東西好像十年來,我們小朱老師一點沒變,有些東西,可能也是他改變了的結果。他提到一點,在這個問題上很耐人尋味,小時候他覺得自己是流川楓,而現在他覺得自己更像是櫻木花道。

談到自我認知時,他覺得自己既不屬於有「特別天分」加持的演員,也非「不可替代」的那類演員;談到這十年的發展,他認真地總結「我現在走的這條路,我覺得我只能這麼走」;談到未來,他「我知道我的方向在哪,我知道我該幹什麼,但我沒有說未來一定要怎樣」;談到選擇,他說「我知道最差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大不了就是從頭再來「,這句話如果用來解釋什麼是「不後悔「恰當不過了。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回答是在談到自己是否會對「被定型」而感到害怕時,他不假思索又不緊不慢地講「只要我自己沒給自己定型,就不怕別人給我定型」,這一句話猶如一顆定心丸,安住了我有些焦躁的心,「做自己」的意思在那一刻仿佛有點清晰了。談到表演,他說自己循環性的覺得自己會表演了,又循環性的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的體會,至少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這些回答中,大概能夠感受到他在精進自己專業的這條路上所遇到的困惑,不走捷徑也沒什麼捷徑可走,他所採取的辦法,所獲得的體會與認識,所攜的心態。而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條路,都遇到過披著不同外衣的相同問題,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相似而認可,有些人可能因錯過而欣賞。相似的可能是他的體會你也懂,他的堅定你也有,你會認真期待這個人的未來,正如你期待自己的未來一樣。

而那些錯過的,有更多的可能。在小朱老師身上,很打動人的是他的心態,或者說他心態後面的溫潤性格。人常常樂於追隨「做自己」的口號而不敢真正「做自己」,困頓於外人的評價,外事的得失,外境的起落,以至於對於自己選擇的不夠剛毅堅定;人在高峰時刻總是因執著對「無常」過分重視,在低谷時刻總是因偏執對「無常」過分輕視,容易把事情看死,最終難以獲得心靈的平靜。在小朱老師身上,有一份鮮有的對無常情況的清醒認知和坦然接受,表現出來往往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樣子,不疾不徐,溫潤平和,你見不到乖戾或狂喜,你也見不到退出或放棄,在我看來這實是剛毅。預見好事易逝不難,但做到不失落當下、不留戀過去很難,明白不那麼如意的事會過去不難,但做到不怨別人、不恨自己很難,不埋怨別人的能力用心、行為態度、吐槽評價,不憤恨自己的心性能力、選擇想法等等。有些東西做不到,求不得,做不好,但是能夠在自己內心找到一個支點,包容接受化解掉種種這些,對這個支點用心,反身內向,可能就會化解掉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吧。就像他最近在關於最新角色的回答「有創作慾望,想嘗試,看作品吧」,你會發現他的支點至少和那些可能引發爭議的支點不同,蠻聰明。

小朱老師就像是一個鄰家的普通哥哥,距離感沒有那麼強,30歲的他身上確實熬出了一種韻味,沉靜地很,就像是重慶的傳統老火鍋,不像海底撈,鍋底需要熬很久很久,也必須要等很久很久,味道才會醇厚濃郁。從他身上,能夠看到自身,能共情,進而有積極的影響,很珍貴。這也是為什麼「未來可期」四個字有那麼強烈的回應,時常被提起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