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急急如律令」,原來與古代的政治公文密切相關?

歷史研習社 發佈 2020-05-25T01:26:28+00:00

一些文章、小說也出現這句話,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唐代詩人陳子昂,他的一篇名叫《榮海文》中就有「無昏汨亂流以作神羞,急急如律令」這樣的句子。

文|蘋果小哪吒

看過《西遊記》的人,大概對裡面的咒語「急急如律令」都不陌生。

一些文章、小說也出現這句話,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唐代詩人陳子昂,他的一篇名叫《榮海文》中就有「無昏汨亂流以作神羞,急急如律令」這樣的句子。唐代另一位詩人釋寒山也曾經寫下「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這樣的詩句。

明代作家湯顯相在名作《牡丹亭》中也用了「急急如律令」這樣一句話——「此符屏卻惡夢,辟除不祥,急急如律令救。」

01、「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和律令的歷史

那麼「急急如律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急急」不難理解,是「火急」的意思。 「如律令」的意思則是按照律令的規定行事,暗含違律必究的語氣。那麼律令是什麼呢?它是秦漢時期朝廷制定的正式法律的統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急急如律令」是漢代常用的公文用語。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的統稱並不一直是叫律令。春秋時期以前,人們一般稱法律為「刑」,春秋時期改叫「法」,商鞅變法時,十分重視法治,強調他變法的國家秦國的官府及民間各種活動都必須依照法律舉辦。他認為,賢明的國君不做不符合法的事情,相反的,言談和行為符合法的,就聽從和實行,如果這樣做,這樣國家就能治理得好,國土將擴展,兵力將強大,國君也有尊嚴。為強調法律的神聖性質,他還「改法為律」,更改了沿自春秋時期的法律統稱。

聊完「律」,我們再來說說「令」是什麼。「令」是單行法規的意思。秦朝和漢朝的帝王發布的指示都稱為「詔」。如果皇帝認為需要將某種規定或情況貫徹制定為法律,就會特別提示將其指示「具為令」或 「著為令」。大臣也可以向皇帝提出立法的建議,大臣擬就的草案經皇帝批准「詔曰可」,那麼就可以成為「令」。

著名的秦墓湖北雲夢睡虎地曾經出土了一份秦國時期的法律文件,這份法律文件叫《語書》,是一位叫「騰」的南郡郡守對下級官員的訓示文件。這份文件有這樣一句話:「法律未足,民多詐巧,故後有開令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法律不夠完善,隔一段時間需要發布「令」來修正補充先前的法律。

這份文件還強調法律的重要作用,文件中有這樣兩句話:「凡法律令者,以教導民,去其淫僻,除其惡俗,而使之之於為善也」;「凡良吏明法律令,事無不能也」。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前一句是強調法律在教育民眾這一方面的重要性,它認為法律可以去除淫僻和惡俗,使民眾成為善民。後一句話則強調法律對官員的重要作用,精通法律的良吏沒有什麼事完成不了。

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得強大,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繼承先祖重視法律的遺風。秦朝滅亡後新創的漢朝最開始也很重視律令。民間「以吏為師」、學習律令和法規的風氣有超越學習諸子百家之象。當時仍然有不少世代傳授法律的家族,例如穎川郭氏、東海于氏等,這些家族都是家裡世代有子弟出任法官、家中聚集數百人學習法規和律令的家族。曾經有學者發現,《漢書》傳記中的人物有29個是任「吏」(也就是政府辦事員)出身,其中大多數是「明習法律」者。漢初重視律令和法規的風氣由此可見一斑。

漢初重視律令的風氣使得官方文件里都有「如律令」的慣用語。這個用語的意思是表示按照已有的法律嚴格執行。如果皇帝專門頒布詔書,而這份詔書指示的事情是現存法律還沒有明確規定的,就會寫上「如詔書」。

02、宗教中保留的「急急如律令」咒語

這種公文的行文風格也影響到民間,民間的契約也會寫上「如律令」幾個字。後來,這種風氣也影響到宗教。東漢時期,民間巫師方士廣泛使用「如律令」這樣的咒語。據說當時營造墳墓時有不少儀式用到這樣的咒語,例如民間營造墳墓需要向陰間「地主」收買墓地的「買地券」,這時就要寫上「如律令」,再如寓意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墓門解除」儀式也會用到這樣的咒語——在「墓門解除」文末尾寫「如律令」,其中最簡單的句式是 「百解去,如律令。」

東漢時以「太平」為號召的道教迅速流行,這樣的咒語也被吸收進道教中。我們看香港一些鬼片,其中信仰道教的人寫符咒時寫「如律令」也和這樣的歷史淵源有關。

東漢以後,朝廷官方文件中不再有「如律令」的慣用語,但是這樣的行文用法仍保留在道教的一些咒語裡。我們看明代作家吳承恩寫的《西遊記》就會發現神仙念咒語時會用「如律令」這樣的咒語。


參考文獻:

1. 郭建,《古人的天秤 中國古典名著中的法律文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

2. 王垂基,《詞文化源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