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嗅辨員:一個「與臭為伍」的職業

六安新聞網 發佈 2020-05-25T08:53:02+00:00

社會中有許多工種,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教師、工人、醫生、司機外,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事著特殊的職業。

嗅辨員正在工作

【開篇語】

社會中有許多工種,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教師、工人、醫生、司機外,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事著特殊的職業。這些職業中,有的從業人數不多但非常重要,有的默默無聞卻十分崇高,也有的十分神秘,讓人忍不住探究一二……今日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導《非常職業》,為你揭開「特殊職業」的神秘面紗,聽聽從業者背後的故事。

【職業素描】

名稱:嗅辨員

俗稱:聞臭師

技能:感受、分辨、評定臭味

作用:監測和評價惡臭氣體排放是否超標

必殺技:判定結果具有法律效力

本報訊 世界上有各種味道,人們總是追逐令人身心愉悅的「香」,迴避難以忍受的「臭」。但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鼻子去感受臭味、分辨臭味,甚至還有點「擅長」。他們就是嗅辨員,俗稱的「聞臭師」。

在環境監測中,科學家常用嗅辨法對臭味進行監測和評價,嗅辨員就是進行這項工作的實驗人員。動動鼻子就能完成的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並不輕鬆。不能化妝,不用香水,不能抽菸,有嗅辨工作當天不能患感冒,嗅辨員每三年還要對鼻子進行一次「年審」……今天,讓我們近距離觀察一下這群與「臭」為伍的嗅辨員是如何工作的。

1 臭味是否超標,鼻子說了算

有時候,人們在空氣中聞到了臭味但並不代表惡臭氣體排放超標,那麼該如何界定呢?這就是嗅辨員的工作。

海口市環境保護監測站負責對全市大氣、水體、土壤、生物、噪聲等環境要素質量狀況進行監測。孫蕊芬是該站分析檢測科副科長,是海口市惡臭監測的骨幹成員,從2016年至今,已「聞臭」近4年。

「嗅辨員要在3個配備氣袋中分辨出注入惡臭氣體的那個,然後再根據稀釋倍數和每個嗅辨員正確辨別的數量,通過統計學公式計算出惡臭濃度,進而對惡臭氣體進行評價。」孫蕊芬說,臭味是人們最容易察覺的,會對人們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嚴重者會出現生理反應,如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或並發呼吸道疾病,是嚴重的環境問題。

孫蕊芬告訴記者,嗅辨工作是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的,最後的判定結果具有法律效力。

2 樣品需6人嗅辨,經多輪測試

那麼,嗅辨員如何「聞臭」?5月20日,記者來到海口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探訪「聞臭」全過程。

記者了解到,在嗅辨員「聞臭」之前,需將可供聞嗅的氣體在配氣室中配置好。記者在配氣室里看見,孫蕊芬和分析檢測科負責人劉芳正在配氣。她們一人將經活性碳吸附後的純凈空氣輸入嗅辨袋中,另一人用注射器從10升的玻璃採樣罐中抽取惡臭氣體,注入嗅辨袋中稀釋。配氣完成後才送進嗅辨室,讓6名嗅辨員進行嗅辨。

每一輪嗅辨,每名嗅辨員需要聞3隻嗅辨袋,從中選出自己認為「注入了惡臭氣體」的一隻。「氣罐里裝的是污染源科同事採集的惡臭氣體,每個樣品的嗅辨需要8人,分兩組配合完成。一組2人負責稀釋、配氣和結果判定;另外一組6人負責嗅辨,通過個人的嗅覺進行測試。每個嗅辨員嗅辨時都有3袋編號氣體,其中2袋是純凈空氣,1袋為惡臭氣體。惡臭氣體是經過稀釋的,通常以30倍、100倍、300倍、1000倍、3000倍、1萬倍、10萬倍、30萬倍等分級稀釋。全員嗅辨結束後,進行下一級稀釋。若有人回答錯誤,即終止該人嗅辨,當有5名嗅辨員回答錯誤時實驗全部終止。」孫蕊芬說。

3 工作禁忌多,不能化妝噴香水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嗅辨員?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要成為嗅辨員,首先年齡要求在18至45歲之間,嗅覺器官正常。其次需要進行統一培訓,通過筆試和嗅覺測試後才能取得上崗資格證。

「嗅覺測試是通過嗅覺來分辨出汗臭、糞臭、花香、甜鍋巴、成熟水果這五種氣味。」據介紹,除了以上要求,取得嗅辨員資格證後,每三年都要進行「年審」。

嗅辨員的工作要求十分嚴格,必須嚴格遵守實驗規定。不吸菸、嗅覺器官無疾病,經嗅覺檢測合格者,嗅辨當天不化妝,不攜帶和使用香水或香料,不能食用有刺激氣味的食物,不能患感冒或嗅覺器官不適,以免產生干擾氣味,影響嗅辨結果的準確性。

4 儀器設備不能取代嗅辨員

那麼,儀器設備能取代嗅辨員嗎?孫蕊芬告訴記者,目前對惡臭監測有嗅辨分析和儀器分析兩種,「國家也規定了8種惡臭物質的控制標準和相對應的測定方法。鑒於惡臭物質數量眾多、在環境中的轉化機制也很複雜,不同惡臭給人帶來的生理感覺也不一樣。對『臭』更多的是一種感官評價,而儀器設備較難對人類主觀感受進行判定,因此需要嗅辨員用鼻子去判定。」

也有人擔心嗅辨員長期吸入樣品氣體會引發中毒,孫蕊芬表示,這是不科學的認知。「中毒的基本條件是氣體濃度必須達到中毒濃度且有一定的暴露時間。嗅辨員一般聞的不是臭氣原樣,配氣員會稀釋不同梯度的樣品試聞,選擇能聞到臭味而又不刺鼻腔的濃度作為起始稀釋濃度,是在人類嗅覺閾值範圍內的。」

孫蕊芬說,嗅辨時候也不是猛地吸一大口氣,而是輕輕擠壓氣袋,頭部稍微低下作急促而短暫吸氣,這時空氣在鼻腔作急駛的渦流,到達嗅覺區域,得到正確嗅辨結果。嗅辨員長時間嗅辨後,會出現嗅覺疲勞,當嗅覺疲勞過度會出現頭疼、噁心等不適症狀,要適當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消除。為了保證嗅辨員的身體健康,通常工作一個小時後,會休息15分鐘,呼吸新鮮空氣,調整身體狀態。

5 曾連續一個月加班「聞臭」

孫蕊芬告訴記者,目前該站17名嗅辨員不只承擔嗅辨臭氣這一種工作,平時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做採樣、分析、數據統計等工作,當有惡臭樣品時,嗅辨員才被召集加班開展聞臭工作。

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臭氣駐點監測的那段日子。2016年,港澳開發區曾有多個工廠被投訴,群眾稱頻繁聞到工廠排放惡臭氣體,給工作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海口市環境保護監測站針對惡臭頻發現象,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駐點監測。24小時值守現場,一聞到惡臭便立即採樣,然後送回實驗室。現場採樣和實驗室嗅辨連軸轉,無論是凌晨三點還是下午五點,只要樣品一送到,嗅辨員便立即進行嗅辨。「駐點監測的那個月裡,全站嗅辨員輪番上崗,甚至半夜過來開展嗅辨工作。肯定會覺得累,但也覺得值得,因為切切實實在為群眾解決困擾。」

記者 鍾起的/文 單正黨/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