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奶」食物的正確打開方式,原來這麼多年都誤會了

月來悅好國際月子會所 發佈 2020-05-26T18:15:28+00:00

眾所周知,母乳餵養不僅會降低嬰兒受感染的風險,還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大有裨益;對媽媽來說,母乳餵養可以預防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心臟代謝異常,促進媽媽產後子宮修復;母乳餵養也能增進母子間的感情,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眾所周知,母乳餵養不僅會降低嬰兒受感染的風險,還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大有裨益;對媽媽來說,母乳餵養可以預防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心臟代謝異常,促進媽媽產後子宮修復;母乳餵養也能增進母子間的感情,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更好地下奶,給寶寶充足的口糧,不少家裡的長輩們都會建議新媽媽喝濃湯、吃酒釀,進行大補。但其實,這是對「下奶」最大的誤解。

一、關於下奶的兩大誤區

1.過於追求「大補湯」

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吃得多、吃得營養就會有奶水。實際上,奶水並不是吃出來的,而是寶寶吸出來的。


當寶寶吮吸乳頭時,乳頭就會將信號傳送到大腦,繼而大腦會指令身體分泌催乳素和催產素,乳腺腺泡便開始產奶。



而像豬蹄湯這類濃湯雖然含有很多蛋白質和脂肪,能成為乳汁的組成部分,但它們並沒有催奶的作用,大量食用只會使寶媽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量,加重消化系統和腎臟負擔,還會造成能量過剩導致肥胖。


2.吃酒釀

吃酒釀就更不可取了,因為哺乳媽媽不管攝入酒精量多小,濃度多低,酒精都會通過乳汁進入寶寶身體,繼而可能導致寶寶睡眠紊亂、發育遲緩等問題。



所以,並不是吃了什麼東西才會下奶,而是多讓寶寶吸吮才會產奶。


二、哺乳期如何科學飲食?


乳汁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濃度容易受哺乳期寶媽飲食的影響,寶媽營養攝入不足,奶水中這些物質也會不足。


那麼,哺乳期媽媽究竟應該怎麼吃呢?


中國營養學會專家委員會修訂的2016版《哺乳期婦女膳食指南》給了我們答案。


1.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給

魚、禽、蛋、瘦肉等食物中都蘊藏著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同時還可以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寶媽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加食用。



但寶媽們並不需要每頓都大魚大肉,每天比普通人多攝入約80~100g的優質蛋白就可以了。


2.增加鈣攝入量

哺乳期鈣攝入量要比孕前增加200mg/d,總量要達到每天1000mg。


建議寶媽們每天飲用牛奶400~500mL,這樣就能獲得約540mg鈣,再加上其他食物來源的鈣,就比較容易達到推薦的鈣攝入量。



3.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

乳汁中的維生素A含量與寶媽們的膳食健康密切相關,推薦攝入量為每天1300μg。


寶媽們可多選擇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富含視黃醇的動物肝臟、蛋黃、奶類,富含維生素A的深綠色和紅黃色蔬菜水果等。



4.選用碘鹽,增加海產品攝入

哺乳期對碘的需要大幅增加,較孕前約增加1倍,達到240μg/d,如果只靠平常飲食中攝入的碘鹽恐怕不能滿足需要。


因此,寶媽們還需要增加富含碘的海產食物,如海帶、紫菜和魚蝦的攝入,至少每周吃1次海魚、海帶、紫菜、貝類等海產品。



5.飲食多樣化,注重膳食平衡

哺乳期飲食還應該注重多樣化,如果沒有禁忌,寶媽們每天都應該吃高蛋白肉類和各種蔬菜水果,同時,保證每天攝入蔬菜500g。


除此以外,哺乳期寶媽們還應該保持愉悅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堅持適度運動,忌菸酒,避免濃茶和咖啡,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乳汁分泌,給寶寶提供更加優質的口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