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上座率、一對一音樂會,全球演出正在緩慢恢復

第一財經 發佈 2020-05-26T00:59:37+00:00

兩場音樂會直接以復工後的日期為名,《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九日》&《二零二零年五月三十日》,都是80元的公益票價,嚴格執行30%上座率,內容則是文化廣場四年自製音樂劇劇目的集錦。

三分鐘,兩場演出票售罄。5月22日,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疫後首場音樂會一開票,就創下了售票紀錄。

兩場音樂會直接以復工後的日期為名,《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九日》&《二零二零年五月三十日》,都是80元的公益票價,嚴格執行30%上座率,內容則是文化廣場四年自製音樂劇劇目的集錦。

下個月,上海交響樂團將有包括2019-2020樂季閉幕音樂會在內的8場音樂會,而全國範圍內,深圳、廣州、蘇州、貴陽等數地交響樂團紛紛復工,總計將有近百場音樂會舉行。

進入6月,不只是中國,全球古典音樂市場終於開始緩慢回溫。

維也納金色大廳在社交網絡上宣布,因看到歐洲新冠肺炎疫情好轉的一線希望,計劃在6月逐步恢復演出,具體的音樂會日程安排仍在制定中,前提是每場最多容納100名觀眾。

義大利政府也於5月17日發布法令,宣布自6月15日開始,劇院、音樂廳和戶外的演出可以逐步恢復。公開演出條件是,觀眾之間、與演出者之間都必須保持1米的安全距離,室內演出最多只能容納200人,戶外最多可容納1000人。

測量體溫、佩戴口罩、登記個人信息、出示健康碼,再由工作人員分批次帶入場,隔座入座,這是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自5月8日重開音樂會時嚴格執行的進場規則。在全球範圍,所有劇場、音樂廳的重新開幕也將嚴格執行類似的流程。

5月8日那場演出,是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自疫情關閉4個月以來的首次開場,最終有20位樂迷坐進了原本可容納400位觀眾的演藝廳。東海岸四重奏的演出即將開始前,觀眾席響起久違的掌聲,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忽然鼻子發酸,她用「亢奮」、「感動」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當燈光亮起,劇場響起掌聲,意味著藝術回歸舞台,更意味著人們期待已久的正常生活按下了重啟鍵。

歐洲音樂會,從「一對一」開始

疫情下,全球公共文化生活停擺數月,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嘗試轉向線上,為恢復演出做出各種努力。

5月,德國斯圖加特、弗萊堡等地開啟免費的「一對一音樂會」。一對一,顧名思義,是一位音樂家為一位觀眾演出。這些演出通常在下午5點至8點之間在機場、畫廊等大型空間或是咖啡廳外的花園等場所舉行。每次預約僅一人,演奏家與觀眾間隔一米遠,演奏時長為十分鐘。

「一對一音樂會」的主辦方從海量報名者中挑選觀眾,演奏家則來自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等樂團的樂手。觀眾們驅車趕往指定演出地點,距離演奏家一米遠,全程無交談,卻有眼神接觸。這種被迫無聲的接觸,讓演奏家深為感觸,一位長笛演奏家說,他似乎用眼神在深入窺探觀眾的靈魂,彼此的內心開始融化,此時他們在乎的不是演奏的技巧和作品,而是在某種情緒中獲得的力量感。

隨著歐洲地區疫情持續緩解,公眾音樂會重新開放也成為人們的期待。

儘管義大利政府已經公布音樂會恢復日期,但全球恢復演出的標準都如出一轍地嚴苛:劇場和音樂廳要求觀眾之間保持相隔1米的「安全距離」。

室內演出人數受限,戶外音樂會的重啟同樣嚴格。6月21日,指揮大師穆蒂將率60位凱魯比尼青年樂團進行露天演出。這場拉文納音樂節的開幕音樂會,將上演斯克里亞賓與莫扎特的作品,250名佩戴口罩的觀眾將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入場。

緩慢恢復

5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營業性演出場所提出「不超過最大荷載量的30%,觀眾間隔就座,演職人員要保持一定距離」的復工要求。國務院最新發布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導意見也要求,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採用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是疫情後全球演出恢復的必經過程。」古典音樂演出策劃人李峰早在5月8日就看到朋友圈有人發出隔座聽音樂會的照片,他能想像,當觀眾席稀稀拉拉地響起掌聲,當音樂家鞠躬時看到幾乎是「賣不出票」的場面,內心一定是激動而感情複雜的。停頓了四個月的演出市場,能夠回歸,無論以什麼方式,都是傳遞信心的開始。

在劇場和音樂廳的恢復開放初期,觀眾都須憑出示「健康碼」,佩戴口罩且測溫不超過37.3℃,才能錯時、錯峰分流入場。

李峰認為,眼下的演出恢復只能從體制內的交響樂團開始,這也是6月很多交響樂團集體復工的原因,「按照30%的上座率,任何商業性的演出都是演一場虧一場,沒有補貼的民營院團,肯定難以為繼,不可能收回成本。」

李峰接觸的一些民營戲劇劇團還不可能復工,目前依然是等待和觀望,「如果持續30%上座率的要求,那些本來受眾面就窄的劇場工作者可能熬不到夏天。」

若境外疫情能逐漸控制,他相信這個標準會逐漸放寬。但無論如何,劇場、音樂廳這類封閉式聚集性場合,復工步伐都不會太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