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腸癌需要幾年做一次腸鏡?看看醫生怎麼說

腫瘤科普志東 發佈 2020-05-27T06:14:36+00:00

腸癌是起源於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起病症狀隱匿或缺乏特徵性,因此往往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腸癌是起源於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起病症狀隱匿或缺乏特徵性,因此往往發現時已經是晚期。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結直腸癌是我國腫瘤登記地區2009年第二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僅次於胃癌,其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內鏡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腸鏡檢查早已成熟運用於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當中,當然也包括腸癌的篩查,通過腸鏡下活檢是目前診斷腸癌最敏感和特異性最高的手段。但由於腸鏡檢查需要做腸道清潔準備,步驟相對複雜,且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如何規範進行腸鏡檢查,預防腸癌發生?是一直困擾著許多人的問題。

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

1.年齡

年齡是腸癌明確的危險因素,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據研究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從40歲開始就呈快速增長趨勢,且男性發病風險高於女性。

2.家族史

雖然目前結直腸癌的確切病因仍未十分清楚,但其是一種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症。多項研究均證實,家族中有一級直系親屬患腸癌時,其他直系親屬的患病率會顯著增加。

3.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也是腸癌明確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約20%的炎症性腸病患者可在發病後10年內發生結直腸癌,且發病風險比正常人群高2-4倍。

4.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

多項研究顯示,長期食用大量肉類、高脂高糖飲食可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吸菸人群結直腸癌風險是不吸菸者的1.27倍,且隨著吸菸量、煙齡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肥胖也會增加腸癌的發病率,體重指數每增加5個單位,腸癌的發病風險增加19%。

5.2型糖尿病

近年來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癌發生率比正常人增加27%,死亡率增加20%。



預防腸癌需幾年做一次腸鏡?

1.初篩年齡

由於我國50歲以上人群腸癌發病率明顯上升,所以推薦無家族史的一般風險人群可選擇50歲以上作為初篩年齡。但對於一級直系親屬有腸癌病史或不明家族史的人群,則推薦初篩年齡提前至40歲。

2.腸鏡幾年做一次?

腸鏡檢查的時間間隔也因人而異。對於無家族史的一般風險人群,初次腸鏡檢查陰性的,再次檢查的時間可間隔10年。但對於有一級直系親屬家族史的,從40歲開始篩查,每5年複查一次。對於以往有發現2個以下腸腺瘤,且直徑<10mm的低風險腺瘤患者,在治療後可5-10年複查腸鏡,但如果既往有3個以上腺瘤,或其中有1個腺瘤直徑>10mm的患者,在治療後應3年內複查腸鏡,如果第一次複查無異常以後可延長時間間隔至5-10年。對於有婦科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也需要進行腸鏡篩查,建議確診時起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普志東,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了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