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五大產業讓百姓增收致富

商丘網 發佈 2020-05-27T12:05:15+00:00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夏邑縣鄉村,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北嶺鎮劉集村村民正在採摘西瓜,收購裝車發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

北嶺鎮劉集村村民抱著西瓜,臉上笑開了花。本報記者 韓豐 攝 會亭鎮張樓村黨支部書記在扶貧車間檢查產品質量。本報記者 韓豐 攝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夏邑縣鄉村,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北嶺鎮劉集村村民正在採摘西瓜,收購裝車發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車站鎮沈莊村食用菌種植基地剛剛結束雙孢菇採摘,又忙著種植草菇;郭店鎮圪針廟村新擴建的養鴨大棚正在放養蛋鴨;火店鎮班集村的宮燈旗穗正在裝箱,發往東南亞各國市場;會亭鎮打火機正在組裝貨櫃,搭上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這繁忙景象展示著夏邑百姓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一節中提到了兩項措施,「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和「扶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這讓夏邑百姓很受鼓舞,也讓夏邑廣大黨員幹部感受到肩頭的責任。

「就業是民生之本,產業是就業之源。立足夏邑實際,找準定位,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變人口資源優勢為人力資本優勢,做大產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5月26日,在夏邑縣北嶺鎮西瓜交易市場,市委常委、縣委書記梁萬濤談起發展五大產業,讓農民就近就業創業,用「大西瓜圓了致富夢,桂柳鴨唱出致富曲,小蘑菇撐開致富傘,中國結架起致富橋,打火機照亮致富路。」一首打油詩,勾畫出夏邑脫貧攻堅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宏偉藍圖。

大西瓜圓了致富夢

早在2006年,北嶺鎮劉集村黨支部書記劉萬連聽說本村的韓慶濤在浙江台州打工時學會了「8424」西瓜種植技術,一年收入幾十萬元。於是他就帶領村班子人員「三顧茅廬」,幫韓慶濤流轉土地200多畝,請他回家鄉種植西瓜。從當初的2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本村的土地租完了,很多種植大戶紛紛到周邊縣市租地,現在該村到外地租地的有200多戶,租地面積超過1萬多畝,年收入超百萬元的瓜農大有人在。

從劉集村開始,北嶺鎮西瓜種植現已發展到3.8萬畝。縣委縣政府以北嶺鎮為基地,出台優惠政策,制定生產標準,培訓驗瓜師,建立銷售經紀人隊伍,嚴把產品質量關。從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所引進早佳8424西瓜種源,一舉成為夏邑當地西瓜生產當家品種,並冠名「夏邑西瓜」這一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2017年,夏邑被授予 「中國西瓜之鄉」稱號,同年「夏邑西瓜」通過農業部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2019年「夏邑西瓜」榮獲河南省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

眼下,夏邑種植8424西瓜15萬畝,總產量達到60萬噸,產值19.2億元,西瓜種植戶達到7200戶,是河南省西瓜第一生產大縣,帶動3萬多農民就業,近萬名貧困人口靠種西瓜脫貧致富。

桂柳鴨唱出致富曲

5月25日,在夏邑縣郭店鎮柯針廟村,村黨支部書記韓二領正忙著為種鴨養殖戶運送鴨苗。他是全鎮第一個帶頭「吃螃蟹」的人。

當初鎮黨委、鎮政府引進了全球最大的種鴨養殖企業——廣西桂柳牧業集團,總投資15億元,興建占地600畝的廣西桂柳牧業夏邑產業園,並提出了打造「種鴨養殖小鎮」戰略目標,可是村民對種鴨行業不了解,心存疑慮,沒人敢幹。

韓二領帶著村黨支部班子成員深入到桂柳集團江蘇沛縣養殖基地,詳細考察種鴨養殖的投入和產出情況,帶頭拿出了自己多年從事建築業的積蓄180萬元,建了11組22個鴨棚。

在柯針廟村的帶動下,郭店鎮種鴨養殖迅速輻射到韓口、楊呂廟、駱天廟等20多個行政村,全鎮流轉土地2000多畝,建成養殖小區18個,養殖種鴨207組80.7萬羽,年產值近10億元,凈利潤2億多元,帶動貧困戶600多戶就業,當年脫貧摘帽。

目前,該項目涉及生物飼料加工廠、鴨苗孵化廠、屠宰加工廠、羽絨加工廠等,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其中,屠宰加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達產後年產值45.8億元,可直接安排工廠就業1500人,養殖就業500戶,從事建設、運輸、勞務等人員2000人。目前,夏邑以郭店鎮為中心,帶動歧河、何營、會亭等9個鄉鎮發展種鴨養殖,全縣種鴨存欄量200萬羽,占全國種鴨總量的十分之一,成為全國生態養鴨第一縣。

小蘑菇撐開致富傘

「要想富,種蘑菇;要想富得快,多把大棚蓋;一年一個棚,蓋起樓兩層。」車站鎮流傳的順口溜,已成為夏邑縣百姓的致富訣。

車站鎮沈莊村以黨支部為堡壘,以黨員幹部為旗幟,依託食用菌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村黨支部書記張艷軍靠著自己創辦的藍天食用菌公司,摸索出入股分紅、承包分紅、轉移就業、輪換種植、借菌還菇五種幫扶模式,這五種模式成了張艷軍帶領村民致富的「五大法寶」。

沈莊村共有40名黨員,每個黨員都有自己的幫扶戶。黨員張社領的幫扶戶王好友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妻子常年患有慢性病,孩子外出務工收入不高,生活非常困難。2015年,王好友成了一名菇農,公司採用承包分紅的模式,為其提供菇棚、菇種和所有原材料,王好友只需要進行管理和採摘,就可分得50%的利潤,當年就收入10萬餘元,一下子摘掉了窮帽子。

張艷軍通過「五大法寶」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738戶、2000多人實現了脫貧。

「目前,夏邑縣有食用菌大棚1萬餘座,涉及車站、郭莊、王集、李集等11個鄉鎮,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菇農達到2萬餘人,涉及經銷加工的有2000餘人。全縣草菇、雙孢菇年產量達到15萬噸,產值16億元,成為夏邑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夏邑縣農村農業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李彥啟告訴記者說。

中國結架起致富橋

夏邑縣火店鎮班集村有黨員50名,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全村黨員發展壯大中國結、宮燈等傳統手工藝品加工業,現在家家辦工廠、戶戶有收入。

53歲的村黨支部成員班俊標有著16年的黨齡,在他經營的中國結加工廠里,先後安置貧困人員30多人,年齡較大的讓其從事包裝,年輕一點的從事流水線生產,熟練的電子縫紉工一天工資高達120元,從事包裝的一天也收入40元到50元。在班集村,像班俊標這樣的黨員發展宮燈和中國結加工,安置貧困戶就業的就有9家。

如今,火店鎮製作中國結、宮燈、旗穗、花邊、排須等工藝品100多種,從事中國結、宮燈等工藝品加工生產的農戶有1500餘戶、機械設備3000餘台,全鎮擁有排須、花邊加工機械1200多台,年產值8億元,工藝品占據義烏市場三分之一份額。中國結、宮燈、旗穗等工藝品不僅遍布全國各地,而且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手工藝品生產採取1+1+1的模式:即大戶發料、幫扶幹部牽線搭橋、貧困戶加工生產,然後大戶回收。帶動515戶貧困戶就業、1200人脫貧。

打火機照亮致富路

剛過不惑之年的王偉,是年產值4000多萬元的華宇打火機公司總經理,帶富能力很強的他去年被推選為會亭鎮張樓村黨支部書記。

張樓村人口由17個姓氏家族組成,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多。原來由於村「兩委」班子不健全、村務不公開,導致社會治理混亂、上訪不斷、貧窮落後,是全鎮倒數的落後村。面對這樣一個軟弱渙散的爛攤子,王偉聯合村裡黨員司留金開辦的宏達火機公司,先後安置貧困戶150多戶就業,並實施了「三包一保」保姆式精準扶貧模式,即入廠「包」務工、崗位「包」安置、技能「包」培訓,收入「保」底數,保證每人月收入不低於2000元。

如今,張樓村群眾高興地說:「說張樓、道張樓,選出王偉帶好頭,辦企業、上項目,水泥路修到家門口,跟著支部有奔頭。」

目前,會亭鎮擁有各類打火機及配件生產企業118家,其中自營出口打火機企業5家,申報打火機商標品牌256個,年產銷打火機50億支、產值25億元。一次性塑殼打火機占全國60%的市場份額,成為全國最大的一次性塑殼打火機生產基地。帶動2萬多人從事打火機生產、組裝、務工。小小打火機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如今,這裡的打火機銷售不僅遍布全國,而且搭上了「一帶一路」快車,遠銷馬來西亞、印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

「今年全國兩會,看到國家對於農民就業增收高度關注,夏邑作為農業大縣,著力五大產業,吸納消化成千上萬勞動力,使昔日『孔雀東南飛』的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全縣黨員幹部決心堅定地走現代化智慧農業的道路,運用更多新技術,拓展更多新項目,培養更多新型職業農民,讓他們有技術、有創新、有能力、有動力,帶動更多鄉親就地就近就業,在家鄉的廣闊天地大展宏圖。」縣長劉海鷹如是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