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因新冠入院 年齡最大外婆最先達到出院標準

環球網 發佈 2020-05-28T08:14:01+00:00

潘女士說,李元十醫生他們不僅醫術高明,而且真的把患者當親人,擔心她因照顧外婆而忽略了自己休息,就經常跟她說請她放心,護士會照顧好她們一家並加大了巡房頻次,就是希望她也能安心睡覺。

來源:武漢晚報

一家三口住進了同一間病房

年齡最大的外婆最先達到出院標準

「洪珞社區安排我們仨住進醫院,醫院安排我們在一個三人間病房,哈爾濱醫療隊的專家教授護士24小時連軸轉,才有了我們祖孫三代的今天。」潘女士說,2月2日,98歲的外婆時榮出現症狀,很快79歲的媽媽和自己都被確診,上報社區後,被武漢市第一醫院收治。

主治醫生交給醫務處一份營養菜單

20天小白肺到清晰肺,核酸由陽轉陰,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這間30平方米的病房裡,祖孫三代經歷了生與死。

「入院時,外婆症狀最明顯、媽媽無症狀、我感染最嚴重,後來外婆最先被治癒,得虧了李元十教授和他的團隊,他們為我們一家制定了專門的診療方案,尤其是針對年事已高的外婆,還專門制定了營養飲食方案。」潘女士說的李元十,是她們的主治醫生,也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批援漢醫療隊成員。

「當時,我這個醫療組最擔心的就是33床98歲的時奶奶,她和79歲的女兒、46歲的外孫女一同感染新冠肺炎。」李元十說,對老年人要「因人施救」,更何況這是位有望成為「世紀老人」的98歲長者。除了針對病因治療,還要進行器官支持治療,這是高齡患者與年輕患者的重大差別。

李元十和團隊單獨為時婆婆制定醫療方案,長者身體耐受能力不同於他人,在給她用藥時必須考慮抗生素類、抗病毒類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藥量把握要慎之又慎,同時營養支持治療也非常重要。「時婆婆的營養粥和營養面每餐都是單獨做的。」李元十將營養餐單交給武漢市第一醫院醫務處申請協調解決,很快就得到了響應。

年齡最大的患者最先達到出院標準

「那些日子裡,我們都是滾動查房,對時婆婆更關注。」為了避免一些藥物產生衝突,李元十整個醫療組每天時時監控老人的用藥情況,隨時關注老人家身體出現的反應。

夜裡去巡病房,潘女士總會起身問時婆婆的情況,每次都會說「謝謝你們啊,真是辛苦你們了,這為我們一家真是費心啊」。潘女士清晰地記得,時婆婆每天輸液3-4瓶,其中2瓶是特別配製的藥物。

潘女士說,李元十醫生他們不僅醫術高明,而且真的把患者當親人,擔心她因照顧外婆而忽略了自己休息,就經常跟她說請她放心,護士會照顧好她們一家並加大了巡房頻次,就是希望她也能安心睡覺。

2月22日,時婆婆在三人中最先被治癒並達到出院標準。李元十考慮到患者年齡大,並伴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指標達標但身體虛弱,出院無人照料,就留院觀察。3月3日,這一家三代全部治癒出院,進入隔離點。3月18日,時婆婆一家結束隔離回到了武昌家中。

出院兩個月仍在指導老人飲食

「外婆最愛侍弄花花草草,一回來就吵著要給家裡的綠蘿澆水。」潘女士說,隨著老人年齡越來越大,外出的活動減少了,喜歡養養花,剪剪紙。

潘女士說,回家休養後,當時的主治醫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三病區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李元十每天都和她微信或電話聯繫,指導老人的基礎疾病用藥,叮囑飲食,即便回到哈爾濱以後也沒有間斷。

在隔離點期間,潘女士發現時婆婆心率從60多逐步漲到了90多,就向李元十求助。

李元十遠程問診,初步判斷是白蛋白不足導致心包積液,從而心率較快。考慮到98歲高齡,每次藥量和服藥時間,他都進行嚴格精準把控,並要外孫女多熬些魚湯餵食,增強白蛋白含量讓積液自主吸收,時婆婆的心率也恢復到60多。

回家後的日子,社區網格員、志願者和鄰居經常會到時婆婆家關照,送醫送藥、送菜送餐、噓寒問暖,如今老人生活已恢復如常。

文/記者萬旭明 圖/鄒俠提供

關鍵字: